凡有愿者 終必能滿

  凈土法門,是以信愿行三資糧作為往生的條件。這三者是鉤鎖相連的關(guān)系,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由信啟愿,由愿導行,由行持來落實信愿,是一個互動的關(guān)系。在這三資糧里,尤其以發(fā)愿為最要,是信愿行的中樞。由信啟愿,有愿則含信;由愿導行,無愿則無行。

  公案一 郁頭藍弗成飛貍

  郁頭藍弗是佛陀時代一位非常有知名度的外道仙人,修非想非非想定,釋尊成道前曾向其求法。他在水邊的樹林下修定,每當他的定功快要修成的時候,都被水里的魚和樹林里的鳥驚擾,讓他禪定一直不能成就。他生了瞋恨心,發(fā)個惡愿:“我以后要做飛貍。”飛貍是個兩棲動物,既可以入水,也可以飛行。郁頭藍弗想入水吃魚,飛行捕鳥。這個惡愿發(fā)了之后,他又平心靜氣,找了一個更安靜的地方修定。最后這個定功成就了,生到非想非非想天。等到八萬大劫的天福享盡后,他就投生成了飛貍。

  郁頭藍弗是有禪定功夫的,他發(fā)的愿帶有定的力量,所以八萬大劫以后馬上現(xiàn)前的是他發(fā)的惡愿。但是他的愿是違背本性的,力量會減弱。如果我們發(fā)出稱乎本性的,上能契理,下能契機的善愿,它就帶著自性實相的力量,兌現(xiàn)的就更快、更直接、更究竟、更圓滿

  公案二 一句戲愿成將軍

  這個公案摘自《神僧傳》。有一位講經(jīng)說法的鑑空法師,轉(zhuǎn)世之后,不僅沒有了生死,還變成了一個窮困潦倒的秀才。有一年,冬天下雪的時候,幾天沒飯吃,在雪地餓昏了;谢秀便,見到一位梵僧走過來。梵僧說:“空法師,你今生怎么這個樣子啊?”秀才說:“我是這樣一個潦倒的人,你怎么叫我法師啊?”那位梵僧說:“啊,你都忘記了。我這里有一個棗。上根利器,吃了這個棗,能夠知道三世的事情;下根器,也能知道前世的事情。” 秀才吃了棗,就枕著石頭睡著了。他夢到自己前生,真的是一位法師,而且還有四位同參道友。這五個人里面只有這位梵僧了脫生死,其他四個人都在輪轉(zhuǎn)。這位前世的鑑空法師在獅子座上講的是相似法,而且吃葷,不嚴格持戒,所以他不僅沒有度脫,還墮落到了這個窮秀才的地步。他又問:“悟法師現(xiàn)在到哪去了?”梵僧說:“我們五個人一起行腳的時候,在香山,悟法師對著一尊石佛像開玩笑地發(fā)了一個愿,‘我今生出家要了生脫死。如果萬一今生生死不了的話,我愿來生做一個雄赳赳的大將。’果然昨天他已經(jīng)拜將,作大將去了。”

  一個修行比丘,在石佛面前開玩笑發(fā)的一個愿,到后世果真就實現(xiàn)了。玩笑發(fā)的愿,尚且能夠滿愿,如果我們以至誠心發(fā)的愿,不是更能夠兌現(xiàn)、圓滿嗎?

  我們在世間一切事情的成敗,乃至于我們感得的正報和依報的種種情況,都跟我們發(fā)愿的心念直接相關(guān)。而愿的力量很大,種子遲早會現(xiàn)行。至誠懇切的善愿在我們的生命行為當中,更是會產(chǎn)生不可思議的結(jié)果。我們以至誠懇切之心發(fā)出“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愿,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相感、互動、互通,定能成辦不可思議的往生大事。

  ——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師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