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冷漠嗎?

宗杰法師:念佛人冷漠嗎?

有人問:

  覺得念佛人有些冷漠。好像也不怎么關(guān)心人世間的事,什么都用念佛往生來解決。該怎么看待呢?

宗杰法師答:

  凈土法門比較特殊,講“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于是很多人覺得學凈土的人太冷漠了,一下子就講到“往生”的高度(似乎不通人情冷暖)。

  祖師大德也有說,念佛人若生大病、得絕癥,當生慶喜,做往生時至想。如果站在人情角度,我們會說:“得絕癥還不趕快治嗎?”

  祖師大德為什么這樣說,因為所站高度不同。祖師站在佛法究竟的高度——既然已經(jīng)得絕癥治不好了,而人固有一死,那么念佛往生離開人世要比沒有念佛往生離開人世殊勝太多。這是更深層次的慈悲!

  有人說,佛陀的父親去世時,他親自去抬棺,參與父親葬禮全過程,這么看,佛也有人情。但其實,佛陀是把“人情”轉(zhuǎn)化為“慈悲”。

  我們對人的關(guān)愛往往是落于情執(zhí)的。他跟我有親戚關(guān)系,我才對他好。而佛陀把人情升華為慈悲,佛看他的父親,除了是養(yǎng)育有恩的父親,同時也是眾生之一(佛要度化眾生悉令成佛)。

  為什么佛陀贊嘆出家,因為在家只屬于個人,出家則屬于眾生,屬于眾生則也包括家人。出家是出離小家,進入大家,不是簡單的舍棄家。

  我們作為凈土行人,當某地遇到困難、災(zāi)難,自然應(yīng)當伸出援助之手。不過這種援助不是僅僅站在世間關(guān)愛、情執(zhí)的角度,而是要站在佛法的高度,因為眾生生生世世都做過我們的父母,又豈忍父母受苦?所以我們要懷著慈悲,盡力的援助。如此,便趨向“離欲”——離開世間的情欲去看待、處理事情。

  如果沒有慈悲、離欲的高度,我們就無法理解佛法是怎樣在世間傳播了兩千多年。如果它只是把人變成了毫無人情味的“機器人”,那不是佛法。

  佛法是把情感升華為慈悲與智慧,不讓我們執(zhí)著于“情”。

  所以,如果你覺得某些念佛人給你冷漠的感覺,大致有兩種情況。其一,他可能是站在佛法的高度,站在慈悲的角度,你還理解不了;其二,他可能還沒有真的理解佛法的慈悲,可能是他個人處事不周。

  古德講,法情不比俗情濃。儒家也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弘一大師往生前,手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

  淡,需要適當?shù)木嚯x。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凈宗書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