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問答 > 漢傳人物問答 >

如本法師答:出家后當(dāng)比丘應(yīng)如何修持,才能堪稱是眾生的福田?

  如本法師答:出家人應(yīng)遵行如來所教化戒定慧,如是循序漸進,以破滅貪嗔癡為宗旨,即可堪稱眾生福田(梵語punyaksetra)。

  比丘(梵語bhiksu),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男眾稱為比丘,女眾稱為比丘尼。

  比丘含有三義:一、乞士。二、破惡。三、怖魔。

  比丘有四種:

  (一)名想比丘(梵語samjnabhiksu),又作名字比丘,是指有名無實之比丘,尚未受具足戒之僧。以名從想生,名能生想,故稱名想。

  (二)自稱比丘(梵語pratijnabhiksu),又作自言比丘,指犯重禁之人,實非比丘而自稱比丘者。

  (三)乞食比丘(梵語bhiksata iti bhiksu),又作乞匈比丘,出家之人以乞食自活,故稱乞食比丘。

  (四)破惑比丘(梵語bhinnaklesatvad bhiksu),又作破煩惱比丘,是指能破除貪嗔癡三毒結(jié)縛之諸阿羅漢等。

  比丘、比丘尼的根基層次有高下,莫以分別心而供養(yǎng),當(dāng)以平等心,以虔誠之心供養(yǎng)比丘、比丘尼,則可得無量福報。何以故?出家比丘、比丘尼有多生累劫修持而來的、有修少劫少世而來的、有的是佛菩薩示現(xiàn)而來的、有的是今生今世剛發(fā)心而來的,凡夫心智未開,不辨圣凡,供養(yǎng)僧寶若有輕視或以不平等心而為,則過失無量。

  大般若經(jīng)云:“尊敬初發(fā)心者,猶如一切智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