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死往何處

  死亡并非意味全盤毀滅,乃為另一生命之肇始。人亡故后,隨三種力量而去。

  1、隨業(yè)而去:

  隨所造善惡業(yè)中最重者投生。業(yè)即為一種造作,具因果之連鎖性。商有商業(yè),工有工業(yè),行善有善業(yè),為惡有惡業(yè),故古德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yè)隨身!咕哒嬷埔娭钦,應及時行善、用功,求往生極樂。既知命終將隨業(yè)而去,當于一切造作皆善加用心,因造作即形成吾人之業(yè)。

  2、隨念而去:

  意即隨起心動念而去。舉例言之:一人每日瞋恚憤怒,此發(fā)怒之力量(念頭)勝過其他,以瞋心將化作火,此人臨命終極易墮地獄。若貪念重,執(zhí)著子孫、財產,臨命終強者先牽,何種念頭最強,即順該念頭去投胎。當知,修行即在修正自己的念頭。若不識此,雖拜佛、禮懺、作早晚課,卻未在修正念頭上下手,念頭始終于原地打轉,未能寬恕他人,芝麻小事即被束縛,雖終日念佛,然閑來即道人長短,徒重形式,未掌握修行要旨。如實修行者即無諍,非但與眾生無諍,其內在亦無抗拒。是以于起心動念應特加警惕。

  3、隨習氣而去:

  習氣極難斷。初始,我人制造習氣,日積月累,我人遂為習氣所控制。就物理學上而言,即為「慣性作用」。投胎時,多隨平生最重之習氣,相引至同類環(huán)境。若持名念佛,積習日久,彌留之際,佛號自然脫口而出。

  生命若屬斷滅,因果觀念必蕩然無存。為非作歹、作奸犯科等亂象勢將層出不窮,后果不堪設想。幸而生命有連續(xù)性,方可遏彼邪風。正因其為連續(xù)性,故應正視「死亡」問題,對臨終至投胎之注意事項,應列為生命中極緊要之功課。印光大師曾云:「平日不念佛人,臨終善友開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臨終若被無知眷屬,預為揩身換衣,及問諸事與哭泣等,由此因緣,破壞正念,遂難往生!棺阕C臨終處理至為緊要?蓢@世間眾生未諳此,往往草率行之,或沿襲舊習,妄自施為。如斷氣即送進冰庫,或倉促為亡者更衣等錯誤處理方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