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禪生活的四條要求

  凈慧老和尚

  大致來講,禪生活有四條要求:第一、純正的信仰的生活是禪生活;第二、理性的因果的生活是禪生活;第三、現(xiàn)實的道德的生活是禪生活;第四、自覺的良心的生活是禪生活。以“信仰、因果、道德、良心”八個字為指導的生活,就是禪生活。我這幾年在各種場合、從不同的角度講這八個字對于做人的重要性。做到了這八個字,就是禪者的生活。

  人為什么要有信仰?儒家講仁義禮智信,講人無信不立;社會上一般講做人要有信用;現(xiàn)在是信息社會,一切都講信息,信息應是可靠的消息;佛教更是把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大智度論》講,信是人的雙手:“信如手”。我們今天從五湖四海來到柏林寺這個清凈的道場,清凈的僧團,我們?nèi)绻行叛、?a href="/remen/xinxing1.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信心、有信賴,我們就可以從這里“拿”一些東西回去;如果沒有信心,生不起信仰,覺得這個道場不可信賴,你就會空手而歸,雖然有兩只手,卻好像沒有手一樣。所以信為手,既到寶山不可空手而歸,一定要“拿”點東西回去,才沒有白來一趟,就是說你要拿點佛法、拿點修行的體驗及做人的道理回去,吸收這方面的精神食糧。有的人把這比喻為“充電”。要充電就得把插頭插到插座里去。

  《大智度論》又講:“信如杖”。“信”像一枝拐杖一樣,我們每個人好比是小孩或者病人,我們想在菩提路上慢慢起步,就要依靠拐杖。這枝拐杖能幫你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卦谶@條菩提大道上行走。又說:“信如船”,“信”這條船能把我們從煩惱的此岸渡到解脫彼岸。生死的大海,要靠信這條船幫我們渡過。又說“信如門”。信是一扇門,憑著我們的信仰、信念、信心,能夠進入佛法的大門。再就是“信如根”。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yǎng)一切諸善根。首先是要有信心,信心堅固了就會生根;信仰有了根,它就有力量。因此信仰非常重要。禪生活的第一條要求,就是要具有純正的信仰。

  生活的第二條要求就是要講因果。我們在生活當中要知因識果,要按照因果的規(guī)律來生活,要按照因果規(guī)律來做一切事情。世間一切事情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一切都報”。所以,作為一個禪者,作為一個修行人,作為一個以禪為生活的人,一定要過因果的生活。

  法講了很多道理,都是圍繞著“因果”二字來講的。世間有許多事、有許多人,之所以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是因為不明因果。我們知因識果,按照因果規(guī)律辦事,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做,世間就會逐步凈化,人生也會逐步凈化,生活就會過得非常安祥自在。所以佛教告訴我們,修行的人、學法的人,第一要事就是不要錯因果,錯因果的事情不要做。也就是說,具有信仰的人過的是因果的生活。

  第三條要求是要過道德的生活。道德的生活就是戒律的生活,戒律的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倫理道德方面。

  對戒這個字不要害怕。戒律是很靈活的,不像我們想象中的清規(guī)戒律那么恐怖。戒律有很多層次,初發(fā)心學佛的人受的是一種戒律;學習時間長的人受的是一種戒律;出家人受的又是另一種戒律;就是在出家人中間,戒律又分好幾個層次。這都是為了我們可以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不是一下子給你來個“緊箍咒”。佛教是把道德、戒律的生活建立在自覺的基礎上,要求自覺地逐步提高對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要求提高了,別人看起來覺得很嚴格,但是從當事人來講,他覺得自己就應該這樣,一點都不覺得勉強,一點也不感到這是一種約束;相反地,他會覺得就是要這樣生活才快樂,覺得持戒、守戒是件快樂的事情,過道德的生活是一種快樂的生活。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把戒律看成是“緊箍咒”,要自覺地來過這種道德的生活。

  今天社會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就在于道德生活不嚴肅,就在于道德淪喪,或者就是道德的內(nèi)容比較空虛,不實在,目標太遠、太高,一般人望而生畏,覺得這是永遠達不到的事情。比如說“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個目標就太大了,毫不利己實在很難做到。佛教講得很實在,叫“自利利他”、“自他二利”,而且這種雙方的受益包括了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兩個方面,很圓滿,人人都可以逐步做到。

  道德的生活,也要從日常生活中的身口意三業(yè)入手,要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不可操作,是空洞的,道德生活就永遠無法落實。所以我勸初學佛法的人,甚至是久學佛法的人,都要實實在在地在道德上下功夫。比如說在家佛弟子,要好好學習《善生經(jīng)》、《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和《十善業(yè)道經(jīng)》,這幾部經(jīng)講的道德生活方面的內(nèi)容操作性極強、極具體,是在家教徒的必讀經(jīng)典,學習這些經(jīng)典可以提高佛弟子日常道德生活的修養(yǎng)。所以我們編印《在家教徒必讀經(jīng)典》是具有深意的,希望各位好好學習。

  四是要過良心的生活。佛教本來沒有用良心這個詞,但是佛教講佛性、講菩提心、講大悲心,儒家提倡講良心。社會上一般人也說要講良心。社會吸收了儒家的思想,接受了良心這個詞。如果我們把良心這個詞賦予佛教的內(nèi)涵,那它就是大悲心與菩提心的統(tǒng)一。這樣講,就容易使佛法與社會溝通,社會上的人容易通過這些淺顯易懂的說法進入佛法,使佛法味道非常濃的內(nèi)容通過稀釋、淡化來與社會大眾分享。良心這個詞,雖然在佛經(jīng)里沒有,但是近代也有些高僧大德在提倡,比如印光法師,他的儒學底子非常深厚,儒家思想修養(yǎng)非常到位,在他的文章里就經(jīng)常用到“良心”這個詞。

  禪生活主要包括這四個方面的要求,當然還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闡述它,我今天講得不一定很全面。我們今天針對的是學佛的青年朋友,從今天社會道德的需要出發(fā)提出這八個字,F(xiàn)在政府提倡以德治國,我想,把這八個字做到了,以德治國就可以落到實處。

  (2001年7月24日第九屆生活禪夏令營講座《生活禪,禪生活》節(jié)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