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禪學與學禪

\

  (一)禪是一種學問嗎?

  1.有師有徒皆屬學問范疇

  宗教是人類共同的文化,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是全人類所共有的,既然是全人類所共有,你我都有份,而學,一定要有人教。任何一種學問,有人教,有人學,有人傳,有人受,這就是學問。所以禪也是一種學問。

  2.禪是特殊的宗教也是特殊的學問

  一般的學問總是會有些心得──有所得,總有些東西,有些收獲,但你要真學禪,你將毫無所得,沒有收獲,只有損失;把你原來的東西拿走了,你想得到什么呢?什么也得不到!古人有一句話‘奪饑人食,驅耕夫牛。’種田的人靠牛,我把牛趕走,看你怎么辦?這個人三天沒吃飯,剛剛捧了一碗飯很高興正要吃,偏把他的飯奪走,禪的教學就是這個樣子。

  為什么要這個樣子呢?因為禪是一種道。古人講‘為學日益’,你要求學問,天天有進步、有收獲,‘為道日損’,你要學道,天天要甩掉一些東西,天天有損失;某些概念甩掉了,某個執(zhí)著甩掉了,某個自以為是的觀念甩掉了。有時自以為發(fā)現(xiàn)真理,對師父一講,師父打你一棒,所自以為是的也沒有了,簡直這一生白活了。看來是如此,實際上各位要知道,只要是人,誰都不愿意被埋沒,被埋沒時就大嘆懷才不遇、生不逢時;而最可悲的倒不是別人不用你,而是你自己否定你自己,因為你種種的觀念游戲,從六根六塵對境形成六入所產生的名、色、妄想,把你永恒的生命、真實的自我完全埋葬掉了,完全迷失了。而禪,就是找出真實的自我,把捉永恒生命的一門學問,所以是一種特殊的學問。

  (二)禪是什么學問?

  1.禪是生命之學

  何以見得禪是生命之學?因為人生最大的問題,是生死苦樂的問題:生不曉得從什么地方來?死后也不知道究竟到哪個地方去?苦樂完全不能自主。今天你的環(huán)境好一點,上司、朋友、同事都歌頌你很了不起、很偉大、很受尊敬,你感覺食欲大開,萬有引力對你好像減輕了作用,飄飄然要飛起來了似地;假如有個人罵你,說你不是人,修養(yǎng)不夠、品德不好、工作不認真、不能構成工作需要、是個多余的人,就感覺地心引力對你加倍,心情沉重,食欲沒有了,胃口也倒了,覺也睡不著,走路好像兩條腿特別重,生死苦樂何嘗操縱在你自己手里?

  禪,就是要了解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要發(fā)掘出生命的基因,永恒不變的那個因素是什么?要把捉到自己生命的永恒相,要發(fā)掘出來自己原本的心,最初是個什么形態(tài)?要求證出何以光明解脫佛祖煩惱愚昧的眾生是平等的?如何是自他不二?我和你明明是兩個人,我要掏你口袋的錢,你會向派出所報案,為何稱為自他不二?這些都是生命的問題,生命本質的問題。

  2.禪是窮理盡性之學

  什么是窮理盡性?世界上所有的哲學家都自命為真理大師,說他發(fā)掘了真理;有的說是心,有的說是物,有的說是一元,有的說是二元,有的說宇宙是原子堆積的,有的說宇宙是四大組合的。每一家都從本體論,說宇宙是什么?然后說宇宙論,宇宙的法則、規(guī)律是什么?然后說認識論,用什么方法才能正確的認識真理呢?用思想方法,用邏輯推論;然后就是人生論、人生觀,而且每個派系都有一套。難道真理果真有這么多嗎?只有悟禪的人,才能肯決這些都不是真理,這些只是真理的表象、局部,都只是真理之海的一個泡沫,并不等于真理。

  真實的都是原本的,原本既沒有銀河系,當然也沒有地球,道理從哪里來呢?道理從人來,沒有人哪里有什么道理啊!人從哪里來呢?說法很多,這里姑且不論?偠灾,禪學不是哲學家講的哲學,也不止于科學家講的科學,而是說科學從哪里來?哲學從哪里來?一切理、一切事的源頭是什么?要直溯到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找到根源以后,就是真理之王,就是法王,也就是見性成佛。說來很容易,做起來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3.禪是宗教的靈魂,文學藝術的生命

  禪是宗教的靈魂,文學和藝術的生命。這話怎么講?如果沒有禪,自己和信仰的教主便成為對立,我崇拜你,你很偉大,我很渺小,請你救我,一定是如此。真理是絕對的,當它變成兩個的時候,已經不是真理了。如果宗教沒有禪的精神,宗教只是形式、是崇拜偶像、是迷信的;而禪盡管它是宗教的,它卻是宗教的靈魂。布大說佛法,法輪的運轉,有三個時期:第一是正法時期五百年,這五百年沒有偶像。當初大家紀念布大,只擺一個獅子座空著,說是佛的位置;拿菩提樹枝插在旁邊,紀念布大成道在菩提樹下,并沒有什么偶像。第二是像法時期一千年,大家思念佛,就用泥塑、木雕、金裝、銅鑄做個佛像。第三是末法時期,時間較長,有一萬年,這一萬年以后呢?連佛的名字也聽不到了,當然就沒有佛法了。

  何以如此?因為眾生的心是在沉溺、墮落、懸浮,并沒有升華,不可能越來越凈化,但是人定可以勝天,這也許是各位成立禪學會的目的吧!

  宗教若是沒有禪,宗教只是個偶像,沒有靈魂,是迷信的,是被崇拜的。而藝術、文學沒有禪,便只是一個軀殼,只是線條、顏色的組合,只是個觀念游戲罷了。中國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極高明而又道中庸,但是到了宋、明都已經衰退。而中國文化、文學、藝術光芒萬丈的時候是唐、宋時期;尤其是唐朝,何以光芒萬丈?由于它注入禪的思想,注入了禪的精神!

  我們可以說,從宋到明的儒家大學者,沒有一個沒有參過禪,沒有一個不會打坐。我們也知道,如果沒有王陽明,儒家精神到明朝就已經中斷、沒落了。王陽明在龍場悟道,有很多人說王陽明不是禪,那是從表象看他不是禪;但是想一想,自從孔、孟以后的程、朱、陸、王,除了王陽明以外,誰曾悟過道呀?只有王陽明悟過道,悟了個什么道呢?你打死他,他也說不出來。王陽明是參禪的,他把‘致良知’拿來做為參話頭的主題,取代話頭,用‘知行合一’來解釋、取代解行相應。所謂解行相應:佛法講究你理解多少,就做多少,要求實行,并不專求理解;理解很重要,因為不理解就無從實行,實行也不正確,但是你光理解不實行,理解就沒有價值、沒有作用了。

  以上是講禪對文化的價值。

  (三)禪學的指標──窮理、研幾

  禪既然是生命之學,一切理、一切事、一切眾生的根源,那么我們學禪有什么指標呢?我覺得有副對聯(lián)寫得很好,‘窮理于事物始生之處’──追究萬事萬物從哪里來,這非常契合學禪的旨趣。一切事、一切理從哪里發(fā)生的?而你若看到一切事、一切理的發(fā)生之處,你就揭開了宇宙的最大秘密,你就摸到了一切事、一切理的底牌,你就是個得勝者。‘研幾于心意初動之時’──你心意沒動,離開想念的時候,你的心是什么心態(tài)呢?這是很重要的。佛法非常重視恢復自己原本的心。本心,哲學家也非常重視,因為真理是原來如此的,只能發(fā)現(xiàn),不能創(chuàng)造。各位只聽說誰創(chuàng)造了電動車或機器人,聽說誰創(chuàng)造了真理沒有?真理不能創(chuàng)造,只能發(fā)現(xiàn)。因此,這副對聯(lián)對學禪的人來講,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窮理于事物始生之處──一切事物從哪里開始發(fā)生的?研幾于心意初動之時──你心意剛要萌動以前是個什么樣子?一切想念從哪里來?你再進一層發(fā)掘就會發(fā)現(xiàn)生命的本來面目。所謂本來面目也就是生命的永恒相,把捉到生命的永恒相,就不再墮入輪回,就不會有無常,你就贏得了永恒。

  布大初轉法輪,看到眾生愚昧、執(zhí)著,布大毫無辦法,沒有辦法教導他們,只好對他們講‘苦、空、無常、無我’這四法印,說符合這四句話就是正法,否則就不是正法。

  所謂苦,人生就是苦。人生至少有八種苦:

  愛別離──恩愛的人要離開。

  怨憎會──討厭的人總在你面前晃。

  求不得──你要求什么東西不一定能求到,求到以后欲望又升高了,認為這個沒什么,和小孩子一樣,買個小汽車,玩了兩三天又要小飛機,把小汽車丟掉了,買了小飛機他就滿足了嗎?那絕對是靠不住的。所以求不得也是人的苦處。

  五陰熾盛──有病的人固然苦,沒有情侶也很苦,精神旺盛到睡不著覺,思惟旺盛到非常敏銳鋒利,體力旺盛到不打人、挨兩拳也很舒服;加上生、老、病、死,就是人生八苦。

  我們要想擺脫這些苦,就必須發(fā)掘出真我,使真實的自我抬頭,自然就恢復了原本的自在解脫。

  (四)學禪的寶典──金剛經、六祖壇經

  學禪有兩本最寶貴的典籍,要學禪你一定要把這兩本典籍,讀得滾瓜爛熟而且消化融通,一本是金剛經;金剛經的可貴是‘無住’兩字,佛法的三藏十二部歸納起來,就是‘以無住本,立一切法’。什么叫無住呢?就是不讓心停留在任何地方,不讓任何事物纏住了自己的心,若能把無住徹底了解、體會以后,對禪就不感覺陌生了。

  讀金剛經,不是每個字都要求解,依文解義不是受持金剛經的方法。真正受持金剛經,從頭到尾要讀誦出聲,聲音或大或小,但不能默念,要沐浴、更衣、漱口,最好是清晨,精神好時可以一口氣念三遍,念完了把經卷一合,看看自己的心態(tài)有什么覺受,不要向外看,向外找是外道,認為心外還有道理,這不是外道嗎?外道并不是個壞名詞,所謂外道只能說他認為心外還有道理可求。佛法講覺、講正受,都是注重心的覺受。你把念完經的覺受,感受得清清楚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然后把它保持住,保持到什么時候?保持到趕都趕不走,然后把它忘掉,就成功了。

  各位不要忽略了最后一個‘忘’字,保任成功就忘──不覺得有這回事。你若不忘掉就是微細法執(zhí),就永遠只能停留在這個地方了。所以菩薩分十地,地就是境界。初地菩薩感覺到這個境界不錯,很高興,執(zhí)著這個境界,他就很難到二地了,也就是到此為止。若一念回心,不執(zhí)著,不把玩光景,然后他就登二地到三地,向上增進。所以受持金剛經不能執(zhí)著正受,而是要使金剛心抬頭作主。

  金剛心是刀槍不入、八風不動的,人若真正以金剛心抬頭做主的話,一切得失、毀譽、稱譏、利衰來了,根本不動搖,既不影響情緒、心理,也不影響生理,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若不然,盡管數十年寒暑很短,卻有很多人覺得很漫長、很真實,那么這個漫長的人生對你來說便形成一種懲罰;因為你既不安祥,也不自在。你去追求刺激,刺激過后更空虛;你去尋找歡樂,歡樂過后就是寂寞;你要制造高潮,縱然你制造成功,高潮過去就是低潮;你要想突出,恰巧你周圍是在出現(xiàn)缺陷,周圍要是沒有缺陷,你怎么能突出?所以追求相對的東西,都不永恒,也都不真實,只有絕對的自己的心,才是真正屬于自己。

  另一本是六祖壇經。我們看指月錄、五燈會元、禪語錄,一句也看不懂。‘什么是佛?’‘麻三斤。’‘什么是佛法?’‘庭前柏樹子。’什么意思啊?不懂!它從什么地方來的呢?從六祖壇經來的。六祖壇經那么好懂你都不去看,偏要去鉆那些不懂的。其實這些你看不懂的東西很淺,極淺!只要你入禪,你就會看得會心微笑。有的時候,你看得哈哈大笑,你看得很滑稽、很好笑、很親切,不會有什么枯燥、格格不入的感受。所以六祖壇經是五家七宗的根源。

  很多人看六祖壇經,說我會了,其實只是會講故事而已。六祖如何出家,神秀說什么,六祖又說什么,講得好像都沒有遺漏嘛!但是你若問他一句‘什么是煩惱即菩提?’他卻答不出來;這在經上明明講‘前念著相即煩惱,后念離相即菩提’啊!六祖說‘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只要用這個心,就直截了當的成佛了豈不太好!請問這是個什么心呀?他也答不出來。你要他背,他也的確會背,但為什么答不出來?經上明明寫的有‘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你只要將你那個原本清凈的心找出,恢復你那個原本清凈的心,就直截了當地成佛了。

  為什么那么淺、那么近,他沒有發(fā)覺?而且會背,卻不會答;你問他下句,他不會用上句來答你。這就是障!什么叫做‘障’?業(yè)障。業(yè)障并不是罪大惡極,業(yè)障是業(yè)務所形成的慣性。我們從生到現(xiàn)在,生活的習慣、意識的習慣形成慣性,也就是物理學所說的惰性,很難改變。所以他不適應新的見解、新的精神和新的理性。

  讀六祖壇經不但要會背,而且要一句一句的把它消化,有一句不明白的就要問,一定要徹底明白。等到你把六祖壇經都明白的時候,你就發(fā)現(xiàn)所有的五燈會元、碧巖集、祖堂錄……都是幼稚園的教材,都沒什么難懂。

  (五)為什么學禪?

  1.為求真獨立

  為了自己能夠真正的獨立,就必須學禪。大丈夫獨來獨往,真正的道,都是獨行道。譬如日本歷史上的武士宮本武藏,就是獨行的例子。我們今天并不是提倡個別生活,而是講自己心靈的獨立。我們在喊獨立、自由、平等,其實真正的獨立是心靈的獨立;除了我,再沒有別的,也就沒有自己和自己相對的一切,相對的都是幻象。

  2.為求真自由

  第二要求真自由。證道歌說‘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五祖說‘真正是得的人,輪刀上陣,只此一念。’只要得道,就算拿著槍和敵人拚刺刀,這個心都不會有所改變,這才是真自由。

  3.為求真平等

  何謂真平等?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最難平的是我們的心,常常起高起低、起尊貴念、起卑下想,有的崇高、有的渺小,這都是相對的。內心若充滿了相對──利害、好壞、是非、人我、冷熱、黑白……就變成矛盾,正負一相交,心靈就產生干擾,使心不能安寧,若掃除一切相對,自然就能恢復平等心。

  所以為求得人生真正的解脫、真正的獨立、真正的自由、真正的瀟灑,只要離一切執(zhí),使被埋沒的真實自我能抬頭,能夠面對人生,這是學禪最起碼的正因。

  做任何事都有因果。因果,不是宗教專用的;所謂因果,在形式邏輯上講,是自然齊一律,在自然界誰也不能背離的一條定律,就是同因同果;要不是同因同果,那實驗室不必要了,今天氫二氧一是水,明天氫二氧一是汽油,那就麻煩得很,什么都不能把捉、肯定,所以同因一定同果。

  學法,一定要發(fā)心正,有了正因,才能得正果。假如學禪只想打麻將都是雙龍抱,買獎券都是第一特獎,那不是正因,如果你有福報,這個愿望會實現(xiàn),但是你所造的業(yè)更深,你的心態(tài)更扭曲、更黯淡,你的人生更煩惱,所以要注重正因。

  當初六祖不辭跋涉,翻山越嶺,那時候交通極不便利,由廣東跑到湖北黃梅,是一段非常漫長的路。五祖問‘欲求何物?’他說‘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只要作佛,別的東西都不要,這多干脆、多了當,果然他就是作佛;所以說學禪要有正因。

  (六)怎樣學禪?

  1.做正人

  學禪第一個條件,首先要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所有的宗教都有戒,那是愛護教徒的一種方法。為什么要有戒呢?戒就是警戒;假如你到軍事地區(qū)去參觀,它有個牌子──‘此是雷區(qū),敬請止步!’警戒你不能再向前一步,你再邁一步,踏上地雷就報銷了。所以戒也就是說你要是做了這件事,就是毀滅。

  我們讀古書,不知道學古人反求諸己,心里煩惱就怪別人,認為這個人給我?guī)砹寺闊?那家伙給我制造煩惱,為什么不問問自己:是自己說錯了?做錯了?還是看錯了?想錯了?一定有原因,如果沒有錯,你不會煩惱;因為錯誤永遠是煩惱的原因,毀滅永遠是罪惡的結果。

  宗教的戒條是愛護教徒,是讓他不要煩惱,而活得快樂,活得安祥,是讓他免于毀滅。禪學會不是宗教,是個學術團體,那么我們要如何守戒呢?所謂戒,是有所不為,不可為的事情都是負價值標準,而價值標準應該不是主觀的,是建立在大眾客觀所公認的。既然如此,不必受戒,但起碼要有個決心:‘凡是怕別人知道的事情斷然不為’──這事情既然怕別人知道,被人知道了不是犯法就是沒面子,這樣我干脆不做,一定要有這個決心。

  各位不要把道家看得渺小,道家修的是純陽。易經乾卦上所說的‘群龍無首’,就是純陽之象。什么是群龍無首?就是大家都一樣的至高無上,都一樣的純潔、光明、無私、無我,這就是大同世界。有人說純陽是童男,女人是純陰,那對女人是一種侮辱,對男人來講也不切實際,純陽不是從生理上去解釋,而是說心里沒有陰暗面就是純陽。

  各位只要能夠做到‘凡是怕別人知道的事斷然不做,凡是不可做的事斷然不想’,就是一個光明磊落的正人。所謂‘心行’,是說只要念頭起,雖然沒有去做,心里也會產生黑暗的罪垢而污染了自己的心靈。所以任何人只要做到‘凡是怕別人知道的事堅決不做,不可以做的事絕對不想’,這樣的話,學禪一定成功。因為不是正人絕不能相應正法,只有正人才能夠相應正法。

  如果各位能夠做到這兩句話──‘怕別人知道的事情斷然不為,不可為的事斷然不想’,心就逐漸變成光明,變成純陽,沒有陰暗面。一個沒有陰暗面的人他就無所畏懼,般若智慧就會發(fā)露,他逐漸感受到、實證到和眾生萬物同體,他自然會產生同體大悲。

  在佛經上,布大常說善男子、善女人,沒說惡男子、壞女人,你若是惡男子、壞女人,就沒有緣見到布大了。一定要做好人,好人才能學法,惡人怎能學正法呢?所以學禪第一個要下決心成佛,第二個要做到絕對的掃除自心的陰暗面。

  掃除心的陰暗面有兩條路線:一條路線就是下決心從今以后凡是不可告人之事斷然不為;第二要反省過去所作所為的錯誤,要在佛前寫出來發(fā)露懺悔。

  把自己過去所有不可告人的事都寫出來以后,頂好告訴你的師父,向他懺悔。在天主教里也有所謂‘告解’,為什么自己做了不好意思的事情還可以告訴別人呢?因為你若不發(fā)露則表示還有隱瞞,既然有隱瞞,就見不得人,見不得人的都是陰暗面。所以發(fā)露懺悔,起碼用筆把它寫出來見天,見了天就消除了陰暗面,道理在此。所有的宗教都注重反省、都注重懺悔,儒家更重視自反和三省的功夫。

  六祖壇經也講無相懺悔,密宗也有金剛薩埵百字明懺悔法;而真正的懺悔莫過于見性,一見性,一切罪惡瓦解冰消,山河大地都不存在,所以那才是一了百了。所以我們修行一定要決心做個正人,做個心胸光明磊落的人,永遠保持光明磊落的心態(tài)。

  2.求師

  學禪的第二個條件是求師。為什么要求師呢?在密教講求種子,種子勝,要接受這個菩薩灌頂,跟這個菩薩結緣,就要觀想這個菩薩的種子字。在禪宗也特別重視求師,憍陳如見布大一星期就開悟,因為師的種子勝,而自己的法緣勝。

  如果你不決心做正人、做好人,那你不可能遇到正法,遇到正法,你也無法接受。假如你不遇到真正的明師,你這一生也很難開悟。未開悟的人,只要加入禪學會,做到‘不可告人之事絕對不做,不可做之事斷然不想’,你的人生會逐漸走向光明,過去那些不好的遭遇不再重復,而你不用刻意企求,你所得到的,差不多也就是你所需要的了,很多朋友都有這種感受。所以只有光明的人才會感受到光明的境遇,一個心念黯淡的人所面臨的一定是黑暗,這就是物以類聚。一個跟阿修羅一樣心境的人,魔就會跟他做朋友,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個正人君子。

  3.窮理

  禪的修行第一個方法要窮理。何謂窮理?就是要看典籍,研讀六祖壇經……像這樣很容易開悟。趙州禪師說‘你坐看三十年,倘若不悟,截取老僧的頭去!’

  有很多人看禪書上當,比如說‘禪是空,禪是無心,要離心意識參。’離開心,離開意識,你怎么能參?這是倒果為因的話,應該說離心意識,接著第二句只有一個字:參!要想離心意識,你就必須去參才行;若說要離開心意識去參,根本沒那回事!

  4.參話頭

  禪的修行第二個方法是參話頭。不參話頭就不悟嗎?沒有這回事!臨濟、馬祖、六祖都沒有參過話頭,他們也都是大澈大悟;所以參話頭只不過是達到悟的方法之一。

  所謂佛法,有的人把它看成真理,這絕對不正確。你把佛法看成是真理,那真理和你又有什么關系?真理是真理,你是你,而真理那么難你怎么能懂?佛法最親切的解釋,是成佛的方法,只是成佛的方法而已。布大曾講‘舍方便無究竟’──除了方便、除了方法以外就沒有真理,什么是最后真理呢?

  各位要參話頭可隨便找一個,禪的公案很多,例‘如何是佛?’六祖壇經有一個第一公案、第一話頭,即‘不思善、不思惡,正在這個時候,那個是你的本來面目?’有人問我,除了古人的,現(xiàn)在有沒有話頭?有!我請你去參一句‘真實的一定是原來如此的,原來是個什么?’你就參‘原來是什么?’你要是參透了,保你見性成佛。參禪、學禪,就是要悟,悟即只要找到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眾生的根源或原態(tài)。你把這個話頭參透了,當然就找到了。

  5.觀心

  禪的修行第三個方法就不是參了,因為參不一定對機。年輕力壯的人可以參,年紀太大的,就不要參,而可以用觀心的方法。有的人說觀心進步慢,你要不觀心,連慢的范疇都沒法進入。如何觀心呢?你每一個意念萌生的時候,你都要知道得清清楚楚。

  有一天早上遇到個老朋友,他說到公園散步了一個小時,我問他‘你散步時想些什么呀?’他說‘根本沒有想什么,只是散步而已。’他并不是騙我,而是他自己想的都忘記了。自己在想什么,自己都不知道,這就是無明。

  有的人每隔一段時期,脾氣特別不好,心理醫(yī)生說是情緒的周期病,其實不然,而是無明在作祟。一切的病都是從心理而來。有很多人,當他想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他所不需要想的事同時出來,這叫多頭意識,多頭意識發(fā)達久了,會變成精神分裂。

  參話頭就是把你復雜的心念變成獨頭意識,獨頭意識遇到明眼人看你已進入情況,吼你一聲或打你一棒,連獨頭意識也粉碎了,剎那間成為有心無意識,此時心的原態(tài)就會出現(xiàn),本心就出來了。

  所謂本心,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摩訶般若,就是無相三昧,就是首楞嚴定,名詞不同,講的都是本心;本心最真實、最可貴,所以參禪要恢復本心。

  用什么方法呢?如果你能發(fā)明一種很好的方法,既有效又簡單,不拘一格,則功德無量。布大當時,沒有近代的參話頭、沒有打禪七、也沒有當頭棒喝。因為中國的禪宗有了迥然不同的這一套新的面貌、新的風格,所以稱為中華禪,它是把禪移植到中華的文化土壤所形成的奇葩、碩果。

  何以形成這種獨特的風格?何以臨濟是佛教徒又常常說有一個‘無位真人’?黃檗禪師也常講莊子的‘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因為佛教經過三武滅法,有的皇帝被道士所惑,詔毀佛教;有的皇帝崇奉佛教而貶斥道教,就這樣互相激蕩,思想獲得交流,道教也懂得佛經,如道教的南宗張紫陽派,都是講佛法、講性;而佛教也吸收了老、莊大清明的境界,所以綜合融匯成中華禪,形成了佛法在中國獨特的風格。

  所謂參禪,參就是參詳,自己跟自己研究,自己和自己商量,這是修行的方法之一。

  有很多人說禪有頓悟、漸悟之分,那是外行話,表示他沒有入禪。以上所講禪修行的方法,你去看書、研究、請教;你去參一個話頭,或者你去觀心,行住坐臥不停的看自己在想什么,久而久之,你的本心就會出現(xiàn),那就距見性成佛不遠了。我這樣講,各位也許不敢承當,認為成佛的事情這么簡單,不可能吧!金剛經說有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諸佛,恒河沙數已經數不完了,還有那么多世界,每個世界有很多佛,可見佛并不少,大家應該當仁不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