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禪茶一味 禪茶十八拍

\

  一禮佛。焚香合掌。凈室清心。

  二調息。達摩面壁。返照自心。

  三煮水。丹霞燒佛。助手生火燒水,稱之為丹霞燒佛。丹霞燒佛時,注意觀察火相。人生的苦短,生命的輝煌,稍縱即逝。

  四候湯。法海聽潮。呂祖說: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從小中可以見大,從煮水候湯聽水的初沸/鼎沸聲中,“法海潮音,隨機普應”。

  五洗杯。法輪常轉。典出《五燈會元*卷二十》。徑山寶印禪師云:世尊初成正覺于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陳如比丘最初悟道。洗杯時,眼前轉的是杯子,心中念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潔凈無塵;禮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懺凈。

  六燙壺。香湯浴佛。四月初八的佛誕日,七月十五的自恣日,這兩天都叫“佛歡喜日”。佛誕日要舉行“浴佛法會”,僧侶信徒們要用香湯沐浴太子象(釋迦牟尼佛像)。開水燙洗茶壺,稱之為“香湯浴佛”;佛無處不在,即心即佛。

  七賞茶。佛祖拈花。典出《五燈會元*卷一》: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柯迦葉。賞茶條形,茶是甚么?

  八投茶。菩薩入獄。佛典記載,為了救度眾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薩大愿: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地獄中只要還有一個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壺,如菩薩入獄,赴湯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萬民精神。

  九注水。漫天法雨。佛法無邊,潤澤眾生,泡茶注水如漫天法雨普降。醍醐灌頂,由迷達悟。壺中升起的熱氣,如慈云氤氳。

  十開香。萬流歸宗。五臺山金閣寺楹聯(lián):一塵不染清靜地,萬善同歸般若門。茶雖潔凈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塵不染。萬流歸宗,歸的都是般若之門。

  十一泡茶。涵蓋乾坤。典出《五燈會元*卷十八》;萑U師曰:昔日云門有三句,謂涵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流句。三句是云門宗三要義。涵蓋乾坤,意謂真如佛性處處存在。包容一切,萬事萬物無不是真如妙體。小小的茶壺,無異大千。

  十二分茶。偃溪水聲。典出《景德傳燈錄*卷十八》。據(jù)載,有人問:學人初入禪林,請大師指點門徑。師備禪師答:你聽到偃溪水聲了?來人曰:聽到。師備便告訴他:這就是你悟道的入門途徑。禪茶講究:壺中盡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細聽偃溪水聲。

  十三敬茶。普渡眾生。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似覓兔角。菩薩,全稱菩提薩陲。菩提是覺悟,薩陲是有情。所以,菩薩是上求大悟大覺---成佛;下求有情---普渡眾生。茶為體,主客同,俱可回家。

  十四聞香。“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佛教修寃境界。五氣朝元,屏息靜氣,心緣一境。緣茶的香氣﹐借假修真。使茶香帶引,眾會顱門。如是反復,數(shù)次習常。

  十五觀色。曹溪觀水。曹溪,在廣東曲江縣雙峰山下。唐儀鳳二年(公元676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寶林寺,此后,曹溪為禪宗祖庭!睹茆终Z錄》載:憑聽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內苑春。觀賞茶湯色澤,稱之為“曹溪觀水”,觀色是空。同時,曹溪一滴,源深流長(《塔銘*九卷》)。即隨緣接物,自由自在地體悟茶中百味。對苦澀不厭憎,對甘爽不偏愛。品茶心性閑適,曠達灑脫。

  十六品茶。隨波逐浪。典出《五燈會元*卷十五》,是“云門三句”第三句。逆境行世,方便作用。菩薩若舍娑婆,未可正覺。

  十七回味。圓通返照。圓通妙覺,返照娑婆,即是圓教等覺。茶后,“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圓通妙覺,萬里云托萬里天”。佛法喻常,平凡不過,卻見非凡。

  十八謝茶。飲罷要謝茶,謝茶茶未了。相約再品茶,方是殷意長。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