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道場的由來與意義

  道場又稱菩提道場、菩提場,是佛教的專用術(shù)語,最初是指中印度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之金剛座上佛陀成道之處。如《華嚴(yán)經(jīng)·世間凈眼品》說:“一時佛在摩竭提國寂滅道場,始成正覺,其地金剛具足嚴(yán)凈,眾寶雜華以為莊飾。”《大唐西域記八》也說:“菩提樹垣正中有金剛座。……賢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剛定,故曰金剛座焉。證圣道所,亦曰道場。”這兩段引文明確指出了道場一詞最初是專指佛陀成道之處。

  道場后來則演變成泛指一切僧人修道的處所。《維摩詰經(jīng)注》說:“肇(僧肇)曰:閑宴修道之處,謂之道場也。”經(jīng)注中的道場是指靜坐修道的場所!洞笏紊仿浴肪碇杏涊d,北魏太武帝于始光二年(425)建至神道場,六年后(431)又敕令州鎮(zhèn)建立道場,令于帝之生日營齋轉(zhuǎn)經(jīng),世稱之為生日道場!端胃呱畟·少康傳》載,少康嘗于烏龍山建凈土道場以行道唱贊。隋代天臺宗高僧智顗大師在《摩訶止觀》卷二中,將常坐、常行等四種三昧之行處各稱為道場。上述經(jīng)典中所說的道場,都是指修行之所。

  在各類詩文中,也經(jīng)常有將修道之所稱為道場的說法。如晉支遁《五月長齋詩》:“騰波濟(jì)漂客,玄歸會道場。”唐王昌齡《諸官游招隱寺》詩:“回指巖樹花,如聞道場鼓。”

  隋朝時,隋煬帝崇信佛教,為了統(tǒng)一佛寺名稱,曾敕令天下一切寺院一律改稱道場,把建立在皇宮內(nèi)的佛龕及其他佛事活動的場所稱“內(nèi)道場”。這一時期的道場就變成了寺院的別稱了。如《佛祖統(tǒng)紀(jì)》卷三十九說:“隋大業(yè)九年(613),詔改天下寺曰道場。”從此,道場便成為對當(dāng)時佛寺的別稱,此后一直流傳至今。臨濟(jì)宗則將專供云水僧修行的場所稱為道場。

  道場在流傳過程中,其名稱及功能有所變化,由最初專指修道場所,演變?yōu)椴粏栍袩o殿宇堂舍,凡是修行佛道的所在均稱為道場。《法華經(jīng)·如來神力品》說:“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若經(jīng)卷所住之處,若于園中,若于林中,若于樹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yīng)起塔供養(yǎng),所以者何?當(dāng)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于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段經(jīng)文強(qiáng)調(diào)了恭敬供養(yǎng)《法華經(jīng)》的重要性,認(rèn)為凡是《法華經(jīng)》所在之處,即為有佛的法身存在,不論此處是否有佛寺殿堂,均可稱為道場。

  佛門中又將修道的行法,以及成就菩提動機(jī)的發(fā)心、修行,稱為道場。如《維摩詰經(jīng)·菩薩品》中維摩詰居士論述道場說:“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發(fā)行是道場,能辦事故。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持戒是道場,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場,于諸眾生心無礙故。精進(jìn)是道場,不懈怠故。禪定是道場,心調(diào)柔故。智慧是道場,現(xiàn)見諸法故。慈是道場,等眾生故。悲是道場,忍疲苦故。喜是道場,悅樂法故。舍是道場,憎愛斷故。神通是道場,成就六通故。解脫是道場,能背舍故。方便是道場,教化眾生故。四攝是道場,攝眾生故。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故。三十七品是道場,舍有為法故。四諦是道場,不誑世間故。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師子吼是道場,無所畏故。力無畏不共法是道場,無諸過故。三明是道場,無余礙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薩若應(yīng)諸波羅蜜,教化眾生,諸有所作,舉足下足,當(dāng)知皆從道場來,住于佛法矣!”

  維摩詰居士指出,不僅直心、深心、菩提心、忍辱心、慈悲心是修行道場,而且持戒、禪定、四攝、三十七道品、四諦也是修行道場,從而將道場本義所指的修行場所變?yōu)樾扌蟹绞降牡缊。道場含義也因此發(fā)生了轉(zhuǎn)移。

  佛經(jīng)中還將供養(yǎng)諸佛菩薩的處所稱為道場。輔行二曰:“嚴(yán)道場者,場者俗中亦以為祭神處也。今以供佛之處名為道場。”如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供奉有四大菩薩,因而稱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的道場。

  在禪林中,還將所舉行的法會稱為道場。如佛寺經(jīng)常舉行的慈悲道場、水陸道場、齋天道場等法會。如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人間天上,看鶯鶯強(qiáng)如做道場。”《水滸傳》第三回:“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紅樓夢》第十五回:“只有幾個近親本族,等做過三日道場方去的。” 佛教徒所進(jìn)行的誦經(jīng)、禮拜、修道的行為,以及超度亡人的法會也可稱為道場。如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遠(yuǎn)大師修明要奧,得以觀佛,浩入情海,洞開真源,道場專精。”(文/董良(江蘇))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