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的禪意

\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作者】

  常建(708—765?),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中唐詩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jìn)士,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很長時間過著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湖北。

【譯文】

  清晨我虔誠地探訪名剎古寺,

  旭日初升照耀著高深的叢林

  蜿蜒竹徑,通往僻靜的幽處,

  靜謐禪房,到處有花木繁深。

  明凈的山色令鳥兒喜悅安寧,

  澄澈的潭影把心垢滌除干凈。

  整個世界的喧嘩全歸于沉寂,

  只剩下鐘磬聲令人脫俗超塵。

【禪意】

  這是唐代最著名的題寺詩,其中“曲徑通幽處”兩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詩人用“清”“古”“高”三字,透露出對清靜幽遠(yuǎn)的古寺高林的傾慕之情;用旭日高照,襯托出明朗喜悅的心情。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沿著長滿修竹的小徑,來到幽深寧靜的禪房,發(fā)現(xiàn)竟是別有洞天。禪房并不是像通常想象的那樣,清冷、寂寞、灰暗、壓抑,而是生機(jī)勃勃,生趣盎然。你看那各色花木,開得多么璀璨絢爛,長得多么生趣盎然。并且這份璀璨絢爛,又迥異于塵世的俗艷膚淺,令人欣賞贊嘆,陶醉流連。“曲徑通幽處”,是超凡脫俗的清幽;“禪房花木深”,是生意盎然的禪趣。兩句把禪者超乎俗世,而又熱愛生活的風(fēng)致情懷,渲染得栩栩如生。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溪光山色令鳥兒喜悅,是因?yàn)轼B兒找到了適合它情性的絕佳環(huán)境。空明澄澈的潭影,把人心中的濁氣塵埃,洗滌得干干凈凈。佛寺純凈幽美、祥和喜悅的氛圍,在這里被渲染得情韻盎然。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這是一個能撫慰心靈、愉悅心靈、凈化心靈的世界。塵世的一切喧囂、紛擾,在這里都得到了過濾、凈化,只余下悠揚(yáng)宏亮的鐘磬之音,把人帶入忘懷塵俗、寧靜祥和的禪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