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禪意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譯文】
人世間四月時分百花已經(jīng)凋零,
山寺里的桃花此時才剛剛盛開。
我時常感嘆春天歸去難尋蹤影,
卻不知它已轉(zhuǎn)移到了佛門中來。
【禪意】
此詩是一首廣為傳誦的名作。在寫景之中,寄寓著深邃的禪意。“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詩人登山時已是孟夏,正是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這高山古寺之中,因為山高地深,與平地物候自是不同。在大林寺,詩人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桃花,正開始熱烈地綻放。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看到眼前情景,詩人感慨良多。自己曾為春光的匆匆離去而惆悵萬分,卻不知無盡的春色,原來轉(zhuǎn)移到了佛門!當這始所未料的艷麗春景映入眼簾時,使人感到多么的驚異和欣喜!
人間的芳菲,就是我們的名聲、地位、金錢,轉(zhuǎn)眼間就會凋零枯萎。世間的風光,風一吹就光了。而佛門的芳菲,卻穿越時空,流光溢彩,亙古長新。這佛門的芳菲,就是充滿了靈性的覺醒的生命。佛教流傳迄今,已經(jīng)兩千五百多年。今天,全世界無數(shù)的人,依然在佛禪智慧的芳菲中,找到了心靈的陶冶與寄托。
作為一個禪人,讀這首詩時,也充滿著感動。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如同人間的芳菲,早晚會塵歸塵,土歸土。但是,如果我們的法身慧命能在弟子們的身上傳承,佛門的光景就會亙古常新,以它永恒的風光,接引著蕓蕓眾生。
- 上一篇:劉禹錫《君素上人》的禪意
- 下一篇:李涉《題鶴林寺僧舍》的禪意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禪意
- 寒山《吾心似秋月》的禪意
- 叢林之中“天下為公”體現(xiàn)在哪?
- 守安《南臺靜坐》的禪意
- 清規(guī)之下僧人每日應怎樣行住坐臥?
- 為什么有的禪堂里不供佛像?
- 王安石《游鐘山》的禪意
- 從哪條路可以走出山?隨流去
- 沙彌夜游
- 憨山禪師怎樣論述三教融會?
- 高與遠,無德禪師開示學僧
- 一喝有多重,蘇東坡與承皓禪師
- 南陽慧忠國師說心與性
- 自傘自度,參禪學道要靠自己
- 文殊現(xiàn)身,文喜禪師與文殊菩薩的公案
- 不能代替,開善道謙禪師的公案
- 惟寬禪師說我不是眾生
- 我也可以為你忙,佛光禪師和克契禪僧的公案
- 云居曉舜禪師“古鏡未磨”公案
- 楊歧派如何得名,有何主張?
- 還好有我在,云巖禪師和道悟禪師的公案
- 佛祖!佛祖!
- 佛陀叫黑指婆羅門放下什么?
- 不信是真諦,南陽慧忠國師的公案
- 克勤運用了哪些儒家思想解釋佛的生死義?
- 壽州道樹禪師以不變應萬變
- 一與十,龍?zhí)冻缧哦U師與天皇道悟禪師的公案
- 老僧何似驢?
- 偷不去,良寬禪師和小偷的公案
- 歸宗智常禪師鋤草斬蛇的公案
- 大顛與韓愈
- 蛤蟆與老茄
- 一宿覺,玄覺禪師開悟公案
- 我不如他
- 鋤頭在我手里
- 慧能之后有哪三個禪系影響較廣?
- 慧開禪師《頌平常心是道》的禪意
- 禪像什么
- 臨濟栽松的公案
- [弘一法師]佛心就是開悟心
- [綠茶]什么是太平猴魁茶?太平猴魁的產(chǎn)地與特點介紹
- [禪宗文化]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禪意
- [佛經(jīng)故事]故屋有鬼
- [哲理故事]看透世俗,便可以解脫
- [佛與人生]頂點是走下坡的開始
- [佛學常識]袈裟是如何形成的?
- [弘一法師]從容面對生活的磨礪
- [紅茶]什么是小種紅茶?小種紅茶的特征與種類
- [禪宗文化]寒山《吾心似秋月》的禪意
- [哲理故事]不以物喜
- [佛經(jīng)故事]婢女取水
- [佛與人生]不必看前世因果
- [佛學常識]什么是袈裟,袈裟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
- [弘一法師]修養(yǎng)美德是智慧
- [綠茶]安徽猴坑什么茶最有名?尖形烘青綠茶太平猴魁介紹
- [禪宗文化]叢林之中“天下為公”體現(xiàn)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