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慧能《菩提本無樹》的禪意

\

菩提本無樹

〔唐〕慧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

【作者】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以賣柴為生。出家后師法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后得衣缽,為南宗禪開創(chuàng)人,世稱“禪宗六祖”。其傳法的法語被弟子整理為《壇經(jīng)》,成為禪宗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

【譯文】

  菩提樹哪里是真的菩提樹,

  明鏡臺哪里有真的明鏡臺?

  本來就沒有個實在的東西,

  哪里還會沾染上什么塵埃!

【禪意】

  神秀的偈子寫在僧院南廊的壁上。當(dāng)慧能聽人念誦此偈后,認(rèn)為神秀的主張還沒有達(dá)到佛的境界,難以成佛,于是請人也在南廊壁上代自己書寫一首偈子。這首偈子與神秀偈針鋒相對,體現(xiàn)了慧能“一切法空”的“頓悟法門”,成為奠定南宗禪宗旨的理論基礎(chǔ)。弘忍見了這首偈子,知道慧能的悟性高于神秀,就把袈裟傳給了慧能,慧能遂成為禪宗六祖。

  “菩提本無樹”,我們的身體是地水火風(fēng)四大要素組合而成的,是色受想行識五蘊(yùn)和合而成的,是父母精血因緣所生,哪里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身體可得?

  “明鏡亦非臺”,明鏡臺也是各種因緣組合的產(chǎn)物。我們的心是妄念相續(xù),生生滅滅,虛幻不實,哪里有一個真實的東西呢?

  “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我們的身體、心念,都是時時變化,念念遷流,了不可得的。既然如此,哪里還會沾惹上什么外在的塵埃?正所謂:狂心歇處即菩提,一念回心便到家!是。“淥水本無憂,因風(fēng)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一旦參透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生命立即回歸到了凈裸裸、赤灑灑的本地風(fēng)光,本來面目。

  神秀的偈子重點在用,在教我們怎么修行用功。但是,用漸修的功夫,去污除穢,是求道的境界,不是悟道的境界。而慧能的偈子則是證悟到了大乘佛法的空性,證悟到了空性的體。神秀的偈子是深深海底行,是“萬行門中,不舍一法”;慧能的偈子是高高山頂立,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溈山語錄》)。

  神秀的北宗禪,是修行下手的方便法門;慧能的南宗禪,是頓悟成佛的向上法門。兩者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各有千秋,影響深遠(yuǎn)。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