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王安石《游鐘山》的禪意

王安石《游鐘山》的禪意

游鐘山

〔宋〕王安石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得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作者】

  王安石(1021—1086),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詩人、散文家。宋神宗時任宰相,實行變法。兩次罷相。退居江寧(今南京)半山。晚年崇佛,詩風(fēng)大變,寫有不少禪詩。

【譯文】

  終日看山都不覺疲厭,

  還想買山終老于山間。

  山花落盡時山依舊在,

  溪水自流,山自安閑。

【禪意】

  王安石晚年隱居在南京城外的半山園,政治上失意后,仕途、抱負(fù)都已是前塵往事。這時的王安石,對自然山水,有了一份特別親切的感悟。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得老山間。”詩人終日看山,越看越喜愛,并且動了買山之念,希望在山中終老此生。仁者樂山,山的形態(tài)偉岸挺撥,山的氣質(zhì)寬廣包容,這也正是晚年的王安石所感悟到的山的精神。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詩人看山還不夠,還要終老山間,這是因為山本身的內(nèi)涵和魅力感動了他。山上花開花謝,泉水流逝不停,山則是如如不動,比喻世間萬物,有的變幻無常,有的巋然不動。貧富貴賤、榮辱得失,正如那山花溪水,開了謝謝了開,流了去流了來,而山卻是始終不變的,這不變的山,就是我們的本心本性。證悟到了這個本心本性,就會淡定從容,不被世俗所擾亂。

  詩中用了八個“山”字,每句中都出現(xiàn)了兩次,給人回環(huán)往復(fù)、一唱三嘆的美感,有力地襯托渲染了詩人與山合為一體的悠然自得、淡定雍容的禪悅心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