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文庫 >

放生含義

\

放生含義
 
  文殊言: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于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舍離。如諸法相,惡能通達,斯一切惡,具足眾善當如普賢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干一切法,無不自在,而為眾生第二導師。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凈行品》
 
  前言
 
  一個如理如法回向,勢必有它甚深的丈理及廣闊的需要。另外由于人人皆為熟知的固果關系,我們明白功德之所以還可以生起功德的原因,乃它雖然是目的的一種暫時的結束卻同時成為了今后長遠的緣起。所以我們應該明智、刻意、專注的在回向中埋下一切甚深正確的意義,以及明智長遠的需要,并努力創(chuàng)造一切優(yōu)秀的緣起。
 
  就讓我們以放生為一種實設的供品.殊勝的回向為意顯之圣妙曼陀羅,使用層層甚深的義理及力圖創(chuàng)立的賢妙緣起成辦外內(nèi)密供,用清凈無瑕的心至誠供獻!愿以此成就諸佛歡喜的因,眾生成佛的果。
 
  共修放生回向文
 
  我今利益諸多未來佛,(指所放之眾生),
 
  愿令十方三世正等覺,阿秋尊者須彌渚上師,
 
  普扎阿聳賢善妙高聚,乃至世出世間諸賢者,
 
  壽康法盛全無老痛苦,弘傳無礙去除諸不樂,
 
  恒久住世永轉(zhuǎn)正法輪,法界有情具足解脫因,
 
  其心等住光明寂靜嚴,自在深廣六波羅密道,
 
  即身圓證福德慧資糧,我等終生布施無畏,
 
  凈德證悟離戲甘露義,諸行運作菩提道方便,
 
  速轉(zhuǎn)佛道善巧智堅固,臨終自在往生彌陀土,
 
  與一切眾速證無量光。
 
  關于回向的意義,總分為甲一(外層義)甲二(內(nèi)層義)兩個次第。
 
  今次第初之甲一外層義
 
  ——所回向?qū)ο蠹霸驕\釋
 
  只有清凈正確的佛法,才有可能為自己和眾生帶表解脫與成就的機會,它就是正法的核心,是佛法衰微之目前,我等最迫切的需要。如同泥土之于花果的關系一般,如果離開正確的佛法而修行,勢必沒有很大的意義,所以為了使正法弘揚及住持于世,做為佛陀的弟予,我們都有義務和責任來擔負使它振興的任何可能。
 
  使正法住世的因只有兩個:
 
  乙一:善知識的長久住世
 
  學習佛法的日的,在于獲得正知正見并真實修行乃至成佛,而無論最初的正見到最后的佛果,如果離開了善知識的循循善誘,一切就都會變得難以企及。所以善知識是世出世間一切成就的引導者,他們就是致使我等成佛的因.而正法之所以逐漸的隱沒,就是由于越來越多的善知識不再住世,致使越來越多的眾生缺乏正信的佛法,乃至墮入輪回的掌股間,輾轉(zhuǎn)難撥,所以當下最應做之事情,就是殷勤留請十方三世一切善知識長久住世,永轉(zhuǎn)法輪!
 
  乙二:眾生持戒精嚴之克修實證
 
  如果說善知識的逐漸隱沒是導致正法隱沒的因,那眾生的懈怠破戒就是導致善知識隱沒的根本。因為佛菩薩是不可能主動棄舍救度眾生的機會的除非眾生使用不如說修行及破壞戒律,不實修實證的方式,先有意無意的棄舍了善知識,使善知識感到住世之無義。才會逐漸的隱沒。失去了需要、是供給消失的原因;沒有了具相的弟于,是具相上師消失的原因;而具相上師的消失,是眾土更為墮落之原因,所以為了留請諸佛及大善知識長久住世,我們需要為眾生的克修實證創(chuàng)造原因——豐厚的福德智慧種子。
 
  從以上正法住世的兩個原因生出回向的三種需要:丙一:請佛住世,丙二:利益眾土,丙三:為眾生積累往生資糧。
 
  丙一—請佛住世
 
  大持明者昔美彭措法王就曾開示大眾及一切弟子:在末法時代,放生是諸善事中能讓諸佛菩薩、根本上師生起歡喜的唯一的因,這也就是阿秋法王恩賜放生教授之根本目的。
 
  旨在以請善知識及其由佛菩薩化現(xiàn)輔助成辨上師事業(yè)的諸大弟子長久住世為緣起,祈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善知識及其弟子并世出世間一切賢者壽延健康,法流增盛、弘法利生不生障難,乃至去除一切不樂之處,去除一切老病之苦。(其中祈求壽延健康全無老病,是愿師等長久住世之意。祈求善知識之法流增盛及弘法無礙,是愿師等永轉(zhuǎn)法輪之意。)
 
  其中請住世對象中,以善知識的大弟子為首的一切賢善弟子。以僅次于佛的位置出現(xiàn)于回向中,乃他們之于善知識的關系,就尤如觀音勢至之于阿彌陀佛,文殊迦葉等之于釋迦牟尼佛的關系一般密不可分,融通無礙。而不論是誰,上至佛陀下至眾生,沒有僅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整地把渡生與弘法事業(yè)發(fā)揚光大的道理.當一尊佛菩薩出現(xiàn)的時候,為了承辦他利生普渡的事業(yè),將會有無數(shù)尊佛與菩薩化現(xiàn)成賢善弟子的形象,來護持與發(fā)揚善知識的教法。就是由于他們具備無限慈悲與智慧的辛勤勞作,才能夠使眾生普皆受到甘露的沐浴和潤澤,以至于成就佛智?梢哉f,沒有他們,就沒有了師佛的弘法事業(yè),更沒有了眾生的解脫和利益。而他們之所以能夠承辦和自在地住持發(fā)揚上師的教法之因,乃由于他們實際蘊藏的智慧,與師佛無二無別,只不過在渡生的幻化戲園當中,與上師相互酬唱利他之曲而巳。個中只有角色的不同,并不存在很大的分別.如果我們一定要感謝佛的智慧,那就一定不能夠輕視這些指引和幫助我們獲得師佛利益的賢善弟子,他們與上師及諸佛的安康住世同樣重要。(也就是說,譬如我們在乎阿彌陀佛的教法有多長遠,就一定要關心現(xiàn)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等的一切行為。)回向中譬喻說,如果一切善知識是世間最高的須彌山,那么一切大弟于就象護持和守衛(wèi)在其身邊的妙高峰一般,是僅次于彼的世間最值景仰和尊敬的對象。
 
  使用放生作為諸佛產(chǎn)生歡喜的因,結出十方三世一切大善知識去除身體及外緣障礙的果,是使佛住世的第一個步驟。
 
  丙二——利益眾生
 
  使善知識住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承受正法住世之器的實修實證的正信弟子.根據(jù)經(jīng)典得知,一個實修實證的人,勢必內(nèi)涵了長斯積累的智慧與福德,就是因為這兩者的不斷雙運,招致修行者以最明確的目的,最勤奮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利用修證而成就。在《華嚴經(jīng)》中,一菩薩問文殊菩薩說:“經(jīng)常聽聞佛陀講到各種方法可以令眾生獲得極大利益,而實際見到眾生并沒有因為得到這個教法而大有收獲,是什么原因呢?”文殊回答:“這些值得悲愍的眾生,就好象勤守寶庫卻窮困而死,執(zhí)持佳肴卻饑餓而亡,水性很好卻被溺死的人一樣啊……有了好的法而不去實修,猶如具備了寶藏而不去使用,當然到頭來一無所獲。”當然,這也就是一種最沒有智慧的表現(xiàn)了。將放生的勸德回向給眾生,就是希望以此而可以使眾生獲得值遇妙法的機緣(即獲得寶藏的福德);產(chǎn)生使用妙法寶藏的實修實證(即成為享受寶藏的智慧)。這樣的智慧與福德可以使人實修實證,而實修實證又能讓人不斷地生起更多的福智。這二者存在著意義深刻的相輔相成之意,放生既然是能夠讓諸佛產(chǎn)生歡喜唯一的因,勢必也是令眾生產(chǎn)生福智的因,用這種福智去推動實修實證的法輪,使眾生都成為承受正法住世之根器。這樣師等必然長久住世。為正法重興于世,奠定了最為穩(wěn)固的基礎。
 
  由于阿秋法王及其諸大弟子,是末世中稀有的實修派大德,這些不可思議解脫菩薩和佛的化身,住世的目的即在住持佛陀的正法,回向中以阿秋法王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乃至世出世間一切大善知識,其稀有殊勝的弟子之首普扎上師和阿聳上師等代表輔助一切佛及大善知識承辦一切利生事業(yè)的佛前的大弟子之意。也是希望以求請實修大德住世為緣起,出生無量無邊實修實證的賢妙眾生,乃至法界眾生,皆成就實修之利樂。
 
  丙三——為眾生積累往生資糧
 
  其實這亦是丙二涵蓋之內(nèi)容,但為了示其重要性,特列出之。
 
  所以要回向眾生的福德智慧,是因為當福智圓滿剎那,便是成佛。這是最大的理想,屬于遠景規(guī)劃,而如果在今生今世中未能即身成辦成佛的資糧,在臨終時依(實證所產(chǎn)生智慧的精華)——信心,及(實修所生起福德的驗相)——持戒的力量,可以進入有緣的凈土,也不失為快速成佛的好辦法。因為在清凈剎土中,我們可以比日月升空還要迅速的成就四持明普賢如來的果位,也便是阿彌陀的無量光,諸佛凈土的大莊嚴。
 
  丁——結語
 
  因為要住持正法,我們上請一切佛菩薩和善知識長久住世,下愿滿足一切眾生因為福智具足而實修實證,以這兩點產(chǎn)生信心與持戒的圓滿,達到如意自在的目的。能夠令眾生獲這些利益的因,便是放生的行為。所以我們要感謝被我們放以有限生命的眾生,就是因為它們而成就了我們乃王法界眾生的無限慧命,它們一定在未來際迅速成佛,所以讓我們以所獲的功德,再回向給它們。這才是真實意義的放生——讓它們永遠因為這一次有限的獲取,得到生生世世享受不盡的利樂。這也就是為何放生是諸有為功德中能令諸佛歡喜的唯一的因的其中一個緣故。
 
  甲二內(nèi)層義——放生所含較深義理所表法之微細分
 
  分二:乙一——為師等所創(chuàng)主之緣起
 
  乙二——為眾生(及自己)所創(chuàng)立之緣起
 
  今初:善知識是一切功德出生之處故,他們是我等法身父母。因此當我們歡喜、悲傷、困難、危急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祈禱師佛,而且只要信心堅定,凡是伸出的要求索取的手.從來就不會空過。如同父母生養(yǎng)了我們,由于被愛護得成了慣性。就把他們?nèi)魏蔚母冻隹吹梅浅5男陌怖淼。其實做一個聽話并且把悲喜困危都交給這些如母般溫和慈悲善知識的孩子,并沒有錯。可是如果我們真的很聽話的話,就一定不會忘記所有大德所教的一個原理——悲心。誰都知道悲心是菩提心的母親,而菩提心是信心的母親,信心又是成道的泉源成佛功德的母親。所以決定我們所能收獲智慧與成就的要素,取決于關于悲心的理解和體會。然而悲心是一種很國滿的性質(zhì),它不僅僅是一個剎那或長久以來的一種心念。它代表著萬法最為根本的共同體性,因此會說容易成就慈悲的人就是最易產(chǎn)生智慧的人。也許你是一個對—切眾生充滿著悲憫和愛意的人,但你不見得是一個明白悲心性質(zhì)的智慧者。悲心是一種平等,既然平等則佛與眾生都需要我們的關懷,不然有關于我們起修悲心的方法一定是殘缺的——你并未能平等及圓滿地進入和體會這種性質(zhì)。殘缺也許會導致產(chǎn)生的功德從這個部分遺漏,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那么為了彌補這種起修悲心時,無形中產(chǎn)生的漏洞。需要對無量的師尊三寶,生起無偽的悲心。由于發(fā)心證果的剎那,可以證得相同的功德,所以你大可不必為自以為幫助不了賢圣和眾生而傷心。把悲心的功德回向給他們,是最殊勝的供養(yǎng)與布施,也是可以令他們獲得喜樂的根本。
 
  每一個真實的修行者,皆無一不在念念悲心的驅(qū)動下,發(fā)下代愛一切有情業(yè)障、愚癡、痛苦、無明的心愿,并同時希望把自己的光明、智慧、福德等交換到他人身上去。普賢菩薩稱其為代眾生受苦,略稱自他相換。身為凡夫,能于妄想中發(fā)此念心就非常難得了。而一切善知識固其以悲心而成就,征量自然比凡夫要巨大無比、他們念念之間的自他相換,則是真實確鑿地把眾生之—切痛苦換為己有。把所證之一切光明、智悲、福德、健康適于眾生。然而因果是不昧的,善知識代受了眾生的因果。通過修持和自身受苦的方式,才能將眾生的過失轉(zhuǎn)化成為功德。所以?梢姷奖娚臉I(yè)力在善知識的身上體現(xiàn)出來,或者化為其弘法利生當中的障礙與違緣,或者就是師等呈現(xiàn)老病之相,人們看后卻認為善知識遭受不樂境地或身體不佳,是令人退失信心的地方!毒S摩詰所說經(jīng)》里,佛陀示現(xiàn)小疾時阿難說世尊有病,被維摩詰菩薩呵斥說“止止阿難,莫作是語。如來身者,金剛之體,諸惡已斷,眾善普會。當有何疾?當有何惱?默住,阿難,勿謗如來。莫使異人,聞此粗言。無令大威德諸滅,及他方凈土諸來菩薩得聞斯語,阿難,轉(zhuǎn)輪圣王以少福故,尚得無病。豈況如來無量福會,普勝者哉?行矣,阿難,勿使我等受斯恥也。外道梵志若聞此語,當作是念‘何名為師,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可密速去,匆使人聞,當知阿難,諸如來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為世尊,過于三界佛身無漏,諸漏已盡。佛身無為,不墮諸數(shù)。如此之身,當有何疾?”所以一個真實的成就者,勢必業(yè)障凈除才能成就。怎么會有輪回中的老病和諸多障礙呢?后來文殊代表佛陀看望示現(xiàn)疾相的維摩詰菩薩,問及疾病等的原因時,維摩詰菩薩回答說:“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別菩薩無復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菩薩亦愈。”談到菩薩的病因時,維摩詰言:“菩薩疾者,以大悲起。”固,而凡是善知識身上所體現(xiàn)之身體及外緣的障礙,都應明智地考慮到其承受業(yè)障的原因一—代我等受苦啊!眾生因為妄想執(zhí)著而生起老病死苦,佛菩薩因為眾生有苦而示現(xiàn)于世。從精神上成為統(tǒng)領大眾的導師,從身體及外緣上拔苦扣予樂。所以這個著名的故事,為佛子對修行慈悲與勇心,真實理解一切大善知識,設立了最好的典范和楷模。
 
  因而回向中祈求諸佛菩薩,大善知識們?nèi)珶o老病和去諸不樂,亦是變相回向自己與一切眾生遠離無明輪回,以“眾生病愈,菩薩亦愈”故耳。
 
  想想善知識們?yōu)槲覀兯赃^的任何的苦,一如思念我們的父母在養(yǎng)育過程中不計酬勞的付出,所以為了報答這些恩德及無微不至地對他們盡到關懷的目的。我們放生的更為深遠的意義,也在于為一切師等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良好緣起。
 
  乙一—為師等創(chuàng)立之緣起
 
  丙一
 
  發(fā)愿終身放生及不間斷放,表師佛等弘法事業(yè)的無限長遠及渡生事業(yè)之迅速果猛,法輪永轉(zhuǎn)之緣起。
 
  丙二
 
  丁一:請上師及諸欠弟子住世轉(zhuǎn)法,衷一切大善知識于現(xiàn)在及當未皆遏無量護持事業(yè)的賢妙圣者束作他的弘法助手。乃至一切眾生皆能夠成就一切上師座前大弟于的功德之緣起。
 
  丁二:并創(chuàng)立因為使一切上師之賢妙弟子位世后產(chǎn)生的妙高峰一樣的功德,使一切上師之成佛與弘法事業(yè)如須彌山般至高無上之緣起。
 
  丁三:讓一切師佛因為我們放生所蘊含之悲心曼陀羅,消滅一切渡生違緣,弘法利生不生障難,得到隨意喜樂之緣起。
 
  丙三
 
  回向眾生圓滿福智之意,在創(chuàng)立一切善知識之弟子皆因具備精進而實證,持戒而成就之如說修行素質(zhì),并以此為永久的緣起。(由于持成與實修可以保證佛法侍承的清凈,勢必令法輪永轉(zhuǎn))
 
  乙二——為從生(及自己)所創(chuàng)立之緣起
 
  丙一:讓上師及諸大弟子住世轉(zhuǎn)法,表自己和眾生現(xiàn)在或(以最快速度之)當來,可得遇一切大善知識,并親近成就其大弟子之功德,乃至成就上師功德之緣起。
 
  丙二:回向眾生福智資糧即令眾生克修實證之意,在使自己與眾生未來成佛過程及成佛時,所有弟子皆具備精嚴持戒令諸佛歡喜克修實證的素質(zhì)之緣起。
 
  丙三
 
  丁一:發(fā)愿終身放生,表自己與眾生,即身成佛之迅速。
 
  丁二:不間斷放,表自己和眾生最快之三昧力成就任運自在之愿力。
 
  丁三:聽此回向后,立即以此具諸深密義之回向,重新回向以往所作之一切放生功德,并按此回向從此竭力不斷放生。表自己與眾土如說修行。未來成佛過程及成佛時一切弟子如說即行的緣起。
 
  結語
 
  從甲二之回向文之深居意,還將引述出一一甲三:創(chuàng)立持成之戒緣起;甲四:創(chuàng)立供養(yǎng)金剛信心之緣起;甲五:創(chuàng)立即身成佛之緣起。我們以蓮花花瓣的屢次方式表現(xiàn)了五層意義的遞進①。關于后三種之意義,由于文字有限,方便流通此處不再引述(但是不等于大家得不到后三種密義的表法。)當阿秋法王恩賜我們以放生而振興佛法的行為時,就已為眾生種下了無量深廣唯佛能知的浩繁深意之種子,只要我們肯以令諸佛歡喜之放生行為來努力培植,在十方佛剎的凈土旦,在即身成就的花園中,在未來成佛的寶座下,都有這朵真實利益了一切師尊三寶和無量眾生的妙花在微笑綻放,我們最為感激阿秋法王及其賢妙上首弟子之原因,乃由于憑借他們恩賜此放生摩尼如意寶珠的因緣,可以學習到修行之一切重要次第;圓滿布施(放生)、持戒(由放生而成就之持戎緣起),禪定和智慧(由僉剛信心而成就智慧的緣起)精進(不間斷放生所創(chuàng)之精進緣起)忍辱②的六度萬行;為末法眾生開顯即身圓滿一切出世間功德作了最殊巧之方便,使我們以薄地凡夫的能力確實回報了諸佛,饒益了眾生,并使自己的悲心和智慧得到盡可能的擴展。法王啊,感激您,感謝您所作的一切不計酬勞的渡生辛勞,愿我們以如說修行之實修實證的行為來回報您辛苦的每一個剎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