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雜藏經(jīng)
佛說雜藏經(jīng)
東晉平陽沙門法顯譯
佛弟子諸阿羅漢,諸行各為第一;如舍利弗智慧第一,樂說微妙法;目連神足第一,常乘神通至六道見眾生受善惡果報,還來為人說之。
目連又一時至恒河邊,見五百餓鬼群來趣水,有守水鬼,執(zhí)鐵杖驅(qū)馳,令不得近。于是諸鬼逕詣目連所,禮目連足,各問其罪因緣。
有一鬼白目連言:‘大德!我受此身;紵峥,先聞此恒水清涼且美,歡喜趣之,入中洗浴而便沸熱,舉身爛壞。若飲一口,五藏焦?fàn),臭不可當(dāng)。何因緣故?受如此罪。’
目連報言:‘汝先世時作相師,相人吉兇,少實多虛,或毀或譽;自稱審諦以動人心,詐惑欺誑以求利養(yǎng),迷惑眾生失如意事,是故今日雖聞此水清涼且美,到不如意。此是惡行花報,后方受地獄苦報。’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我常為大狗,利牙赤目來啖我肉,遺有骨在,風(fēng)還吹起,肉續(xù)復(fù)生,狗復(fù)來啖。我常受此苦,何因緣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天祠主,常教眾生殺羊以血祠天,汝自食肉,是故今日以肉償之。此是惡行華報,后方受地獄苦果億百千倍也。’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大德!我常身上有糞遍涂漫,亦復(fù)啖之。何因緣故,受如是罪?’
目連語言:‘汝前世時作婆羅門,惡邪不信罪福。有乞食道人,意不欲使更來,即取其缽盛滿中糞,以飯著上,持與道人。道人得已,持還本處,以手食飯糞污其手,是故今日受如此罪。此惡行華報,后方受地獄苦果。’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大德!我腹極大如甕,咽喉!手腳甚細(xì)如針,不得飲食。何因緣故,受如此苦?’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聚落主,自恃豪貴,飲酒縱橫輕欺余人,奪其飲食饑?yán)П娚?由是因緣受如此罪。此是華報,地獄苦果方在后也。’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我常趣溷欲食糞,有大群鬼捉杖驅(qū)我;不得近廁,口中爛臭,饑?yán)o賴。何因緣故,受如此罪?’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佛圖主,有諸白衣賢者,供養(yǎng)眾僧供設(shè)食具;若有客僧來,汝便粗設(shè)粗供;客僧去已,自食細(xì)者。以是因緣,故糞尚叵得何況好食!此是華報耳,后當(dāng)受地獄果。’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我身上遍滿生舌,斧來斫舌,斷續(xù)復(fù)生,如此不已。何因緣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道人,眾僧差作蜜漿,石蜜塊大難消,以斧斫之,盜心啖一口。以是因緣故,斧還斫舌。’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我常有七枚熱鐵丸,直入我口,入復(fù)五藏焦?fàn),出還復(fù)入。何因緣故,受如此罪?’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沙彌,行果蓏子到師所,敬其師故,偏心多與實長七枚,是故受如此罪。此是華報,后受地獄果。’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常有二熱鐵輪,在我兩腋下轉(zhuǎn),身體焦?fàn),何因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與眾僧作餅,盜心取二番,挾兩腋底,是故受如此罪。此是花報,后方受地獄果。’
復(fù)有一餓鬼白目連言:‘我丸極大如甕,行時擔(dān)著肩上,住則坐上,進(jìn)止患苦。何因緣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市令,常以輕稱小斗而與,重稱大斗而取,常自欲得大利于己,侵克余人,是故受如此罪。此是華報,地獄苦果方在后也。’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我常兩肩有眼,胸有口鼻,常無有頭。何因緣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恒作魁膾弟子,若殺罪人時,汝常有歡喜心,以繩著髻挽之,以是因緣故受如此罪。此是惡行華報,地獄苦果。方在后也。’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我常有熱鐵針,入出我身,受苦無賴,何因緣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調(diào)馬師,或作調(diào)象師,象馬難制,汝以鐵針刺腳;又時牛遲,亦以針刺,是故受罪如是。此惡行華報,地獄苦果。方在后耳。’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我身常有火出,焦熱懊惱。何因緣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國王夫人,更一夫人王甚幸愛,常生妒心伺欲危害。值王臥起去,時所愛夫人眠,猶未起著衣,即生惡心。正值作餅,有熱麻油,即以灌其腹,腹?fàn)即死。以是因緣,受罪如是。’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常有旋風(fēng)回轉(zhuǎn)我身,不得自在隨意東西,心常惱悶。何因緣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作卜師,或時實語,或時妄語,迷惑人心不得隨意,是故受如此罪。此是華報,地獄苦果在后。’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我身常如塊肉,無有手腳、眼、耳、鼻等,恒為蟲鳥所食,罪苦難堪。何因緣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與他藥墮他兒胎,是故受如此罪。此是華報,地獄苦果方在后耳。’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常有熱鐵籠,籠落我身,焦熱懊惱。何因緣故,受如此罪?’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以羅網(wǎng)掩捕魚鳥,是故受如此罪。此是惡行華報,苦果在后。’
復(fù)有一鬼白目連言:‘我以物自蒙籠頭,亦常畏人來殺我,心常怖懼不可堪忍。何因故爾?’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淫犯外色常畏人見,或畏其夫主捉縛打殺,或畏官法戮之都市,常懷恐怖相續(xù),是故受此罪。此是惡行華報,后方受地獄果耳。’
復(fù)有一鬼問曰:‘我受此身,肩上常有銅瓶;滿中凈銅,手捉一杓取自灌頭,舉體焦?fàn),如是受苦無數(shù)無量。有何因緣,罪咎如此?’
目連答言:‘汝前身時出家為道,典僧飲食,以一酥瓶私著余處;有客道人來者不與之,去已,出酥行與舊僧。此酥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此人藏隱,雖與不等。由是緣故,受此罪也。’
目連復(fù)見一天女,坐一蓮華上,縱廣百由旬。此華獨妙,殊于余者,所欲資生之具,堂殿、飲食隨念欲得盡從華出,進(jìn)止隨身。目連問言:‘作何善行,受報如此?’
天女答言:‘迦葉佛滅度后,遺全舍利。諸弟子輩建七寶塔,高廣四十里。時我作女人,出見寶塔中佛像相好,信敬情發(fā)念佛功德,脫頭上華奉獻(xiàn)于像。以是因緣故,受報獨妙如此。’
舍利弗夏盛熱時,游行至庵羅園中。有一客作人,汲井水溉灌于樹。此人于佛無有大信,見舍利弗發(fā)小信心。喚舍利弗言:‘大德來!脫衣樹下坐,我當(dāng)以水澆之,不失溉灌,兼相利益。’于是舍利弗脫衣受洗,身得涼樂,隨意游行。
此客作人其夜命終,即生忉利天上,有大威力,次釋提桓因,便自念言:‘我何因生此?’自觀宿命信心微薄,因客作溉灌計水,洗浴舍利弗。‘我若信心純厚,知必有報,故設(shè)浴具以為供養(yǎng)。自惟為功雖少,以遇良田獲報甚多!’即詣舍利弗所,散花供養(yǎng)。舍利弗因其凈信之心,即為說法,得須陀洹道。
目連復(fù)見一神,身體極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甘露。若有行人,所須飲食,資生之具,盡從指出,恣而與之。目連問言:‘汝是何天?福報、功德奇特乃爾?’
天王答言:‘我非忉利天王,乃至非第六天王,亦非梵天王。我是大鬼神,乃依其國大城住,為游行觀看故來至此。’
目連問言:‘ 汝作何善行,得如此報?’
答言:‘彼國大城,名曰羅樓。我昔在中作貧女人,又織毛縷囊,賣以自活。居計轉(zhuǎn)貧,屋舍壞盡,逐至陌頭,近一大富好施長者家,織囊自活。日欲中時,若有沙門、婆羅門持缽乞食,問我言:“某長者家,為在何處?”我心真實無有虛妄,歡喜舉手,指示其家言:“彼處去!彼處去!日時欲過,勿復(fù)余求。”以是因緣故,得報如是。貧女人以隨喜心,助行施者,得報如此。何況實行布施者也!’
佛在世時有五大國王,迦葉佛時為善知識;出家為道;釋迦文佛出世,皆得道跡。今說一王得道因緣:國名槃提,王名憂達(dá)那,其國殷富,人民熾盛。王有二萬夫人,第一夫人字月明,容儀端正,王甚愛敬。王時大會作眾伎樂,命月明舞。月明夫人衣以上服,金銀名寶纓絡(luò)其身,舞甚奇雅,悅眾歡情。
王善能相,見其夫人將終相現(xiàn),不過半歲奄然殞逝,恩愛離苦憂戚不視。月明怪而問之,王以死事大故,恐其憂惱,隱而不說。殷勤重問,王便答言:‘汝壽命短,將終不久,愛離之情,是故愁耳!’月明白言:‘夫生有死,自世之常,何獨憂耶?若顧隆念,但相告示,見放出家。’王善其言,聽其入道。王欲證明果報增益信心,與之結(jié)誓語言:‘汝若出家,持戒思惟,設(shè)未成道,必生天上。生天上已,還至我所,聽汝出家。’月明即許其誓。于是喚諸比丘尼,即度將去。以貴重能舍五欲,多來問訊恭敬供養(yǎng),妨其道業(yè),是故游行諸國。從出家日,數(shù)滿六月,持戒清凈,勤思惟道,厭惡世間,得阿那含道。于一聚落命終,即生色天上。觀昔因緣,于王有要,要赴本誓。觀王沒于五欲,儱戾難化,直爾而往無以感發(fā),宜以恐逼,爾乃降伏。便自變身作大羅剎,衣毛振豎,執(zhí)五尺刀,因王夜靜臥,去之不遠(yuǎn),在虛空中。王覺已,甚大怖畏語言:‘汝雖有士眾千萬,今唯屬我,不得自在,死時已至,何緣得濟(jì)?’王即報言:‘我無因緣,惟恃本所作善,修心清凈,死生善處。’天可之言:‘如此因緣,最為可恃,更無余理!’
王便問言:‘汝是何神,使我大生怖畏退縮?’天答言:‘我是月明夫人,王放出家思惟離欲,生色天上,今來赴要。’王言:‘汝雖說此我猶不信,復(fù)汝本形爾乃可信,天即變形如本月明,衣裳服飾如本,在王邊立。王欲心發(fā),即趣欲捉。月明念言:‘此人欲態(tài)不凈,何可近之!’于是即還上升虛空,為王說法。
語王:‘此身無常彈指叵保,譬如朝露日出則滅,不惟無常,貪著于身。王不見,盛年華色,老所吞滅,諸根朽邁,目視不明,耳聽不聰,形敗腐朽,無所復(fù)直;譬如釀酒,綟取淳味,糟無所直。是身既老,無可貪樂,唯有死在;是身既生,死常與俱。王不見胎中死者,出胎死者,壯時死者,老時死者。是身危脆,死賊常隨,須臾叵信,身心火然,但是眾苦,心有三毒憂惱,身有寒熱、饑渴眾患,而不生厭貪著我身。宮人妓女,華色五欲,國財妻子,悉非我有,死至之時無一隨去,身自尚棄何況余物!生死憂喜,無一可奇,凡細(xì)愚闇,迷沒五欲,回流生死,莫知出路。王是智人,何不厭離出家求道!’
王時善心生,許其出家。月明重化之曰:‘若當(dāng)出家,當(dāng)求好師,當(dāng)聞妙法。聞妙法已,受而修行,日夕精進(jìn),翹勤勿懈!’說此語已,忽然不現(xiàn)。王至天明,禪位太子,舍離五欲,投迦施延出家為道。
時人以其國王舍重榮利,求正真道,臣吏、人民多來供養(yǎng),恭敬問訊,妨修道業(yè)。于是游行至摩竭國,佛為說法得阿羅漢道,諸根靜默無所求欲,執(zhí)持瓦缽入王舍城,乞得宿飯,齋還林中坐草而食。
洴沙王出游遇見,詣林問訊:‘汝本為王,出入營從,椎鐘鳴鼓,人民聚落、貲輸庫藏、珍奇資生自然。今作乞兒,獨行乞食,豈可樂耶?汝還罷道,相與分半國治!’道人答言:‘我大國王聚落甚多,今復(fù)何緣舍大就小,非我所宜!’
洴沙王復(fù)問:‘汝本食以上味,盛以寶器;今執(zhí)瓦缽乞殘宿食,不亦難乎?汝本為王,勇夫?qū)⑹渴绦l(wèi);今日單獨,豈不恐怖?汝本在深宮,夫人、后妃、妓女娛樂,好聲妙色盈悅耳目,坐以寶床,敷以綩綖細(xì)褥;今日飄然獨宿林野,臥敷草蓐,豈不苦哉?’道人報言:‘我以此知足,無所貪樂。’
洴沙王言:‘汝是可憐之人!’道人答言:‘汝是可憐人,非我也!所以者何?汝為五欲所纏,恩愛所驅(qū)使,不得自在。我今心意靜悅,無欲自在,快樂種種。’為洴沙王說法已,王即還去。
問曰:‘此四眾皆好佛道,欲行菩薩三事,有欲一日一夜行者,有欲七日行者,乃有終身行者,為得幾許福耶?’
答曰:‘此問甚深,吾不能答!唯佛能知此福多少,自舍如來不能了也!如月氏國王欲求佛道故,作三十二塔,供養(yǎng)佛相,一一作之至三十一;時有惡人觸王,王心退轉(zhuǎn),如此惡人云何可度?即時回心,舍生死向涅槃,作第三十二浮圖,以求解脫。由是因緣成羅漢道,是故此寺名波羅提木叉。自爾以來,未滿二百年,此寺今在,吾亦見之,寺寺皆有好形像。
王去世后,一人得庵羅樹花,其色如金,是人得好花,欲為首飾,即自惟念:“此頭無常,壞時狐、狗食啖,糞土同流,何用嚴(yán)飾!”即持入佛塔,見佛像相好,心生念言:“此是釋迦牟尼佛像相好,續(xù)念佛功德;佛是一切智人,大慈大悲,十力、四無所畏等功德。”念已,心熱毛豎,即以華上佛。
上佛已,念言:“雖聞佛說一華供養(yǎng)必得大報,不知齊限多少?”即出,見勸化道人問言:“以一花散佛,得幾許福德?”答言:“我厭世苦舍五欲,出家受戒而已,不讀經(jīng)書。如此深事我不能知,當(dāng)問讀經(jīng)聰明者!”即往問讀經(jīng)道人,答言:“我如畫師,隨所聞見,無有天眼神通,不能知見善惡果報。”即示坐禪道人可往問。“坐禪道人上座,是六通羅漢,必知此事!”即便往問念佛功德:“心熱毛豎,以一花散佛,得幾許福德?”阿羅漢即為觀之,舍此身已,次第受天上、人中福德,一世至千萬億世,從一大劫,乃至八萬大劫,福猶不盡,過是以往不能復(fù)知。阿羅漢自以眾所推舉,一花果報云何不知。即語此人:“小住!”語已,遣化身至兜率天上,詣彌勒所,具稱賢者所說,表之彌勒,得幾許果報?
彌勒答言:‘不能知!正使恒河沙等一生補處菩薩,尚不能知,況我一身!所以者何?佛有無量功德,福田甚良!于中種種果報無盡,待我將來成佛,乃能知之!’
- 上一篇:大慈無悔 慈善國際化
- 下一篇:小沙彌伏梵志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xué)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fēng)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jìn)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dǎo)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yīng)六則
- 佛咒感應(yīng)
- 善護(hù)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jìn)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