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洝穫魅胫袊,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詳情]

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金剛經 >

金剛經譯文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你不要以為佛有這樣的念頭:我應當有所說法。不要有這樣的想法。”“那為什么呢?”“如有人說佛有所說法,那他就是在誹謗佛,就是不能理解佛法的緣故。須菩提,所謂說法,其實無法可說,只是說他在說法。”

  這時,長老慧命須菩提問佛道:“世尊,可有這樣的眾生,在您寂滅后,聽見此經,他還生不生信心呢?”佛說:“須菩提,那些眾生,并非真正的眾生,也非非眾生。”“這是什么原因呢?”“須菩提,所謂眾生,他之所以成為眾生,也就是因為他們是非眾生,只是叫他們?yōu)楸娚?rdquo;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須菩提問佛說:“世尊,佛所得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也就是什么也沒得到嗎?”佛回答道:“正是這樣,正是這樣!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所得,(須菩提)一點法都沒得到,只是說我成就了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

  第二十三品 凈心行善分

  “再說,須菩提,佛法講平等,沒有高下之分,因此稱其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用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心念,來修持一切善法,就能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們說的善法,也即非善法,只是稱其為善法。”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須菩提,假如三千大千世界中像所有的須彌山王這么多的七寶聚在一起,有人拿它用做布施。如有人對這部經,甚而至于只對四句偈說等,堅持接受,修持誦讀,給他人講解,那么前面作布施之人的福德,趕不上他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以至無法用數字來表達。”

  第二十五品 化天所化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你們這些人不要說佛有這樣的心念:我應當滅度眾生。須菩提,不要有這樣的想法。”“為什么呢?”“實際上并沒有眾生需要佛來滅度的。 如說有,那么佛就有了自我、他人、眾生、長壽者的相狀。須菩提,佛說有我,即非有我,然而凡夫俗子卻以為確實有我。須菩提,凡人,就是佛所說的非凡人,只 不過名叫凡人。”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能憑佛的三十二身相來認識佛的本性嗎?”須菩提答:“是的,是的,能夠憑佛的三十二身相來認識佛。”佛說:“須菩提,如果憑佛的三十 二身相就能認識佛的本性,那么轉輪圣王也就是佛了。”須菩提對佛說道:“世尊,按我對您所說的意思來理解,不應該通過三十二相來認識佛。”此時,釋迦牟尼 佛說了四句偈語:

  “若是以色來見我,以聲音來求我,那些人是走了邪道,所以不能見如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須菩提,你如有這樣的念頭:佛不是因為具有圓滿身相的緣故,而修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不要有這樣的念頭:如來不是因具備了完美身相的緣故而 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須菩提,如你有此心念: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人,認為一切法都是空的,那么須菩提,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

  “那又為什么呢?”“因為生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人,是不能保持空的相狀的。”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假如菩薩用裝滿恒河的沙粒那么多的世界七寶用來布施;假如又有人懂得一切法都是無自我相狀的,而得以生成無生法忍的境界。那么后者所得的功德要比前者的多。”

  “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諸位菩薩都不接受福德。”須菩提對佛說:“世尊,為什么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徳就是要無形相,不執(zhí)著,當然不應貪戀福德,所以說菩薩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

  “須菩提,假如有人說如來是時來時去,似坐似臥,那么此人肯定沒有理解我所說的佛法的義理。”“為什么呢?”“因為如來沒從哪個地方來,也沒有到哪里去,所以名為如來。”

  第三十品 一會理相分

  “須菩提,假如有善男善女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為微塵,你想一想,這么多的微塵,難道還不多嗎?”須菩提回答說:“很多,世尊。”

  “什么原因?”“如果真有那么多微塵,佛就不會說微塵多了。”

  “那是什么道理呢?”“佛說微塵多,就是非微塵多,只是叫做微塵多,世尊。”“所以我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非世界,是稱做世界。”

  “這是為什么呢?”“如果真有世界的話,那么世界就不過是一個物質的集合體。我說的一個物質集合體,也即一個非物質集合體,只是叫做一個物質集合體。須菩提,所謂一個物質集合體的意思,是無法用言語理解的,可是凡人卻硬要執(zhí)著地去認識研究這個物質集合體。”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須菩提,假如有人說佛說過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道理。那么你想一想,此人理解了我所說的佛的義理了沒有?”“沒有,世尊。此人沒有理解佛所說的義理。”

  “為什么呢?”“因為世尊您所說的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道理,也即非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道理,所以叫做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道理。”“須菩 提,想要生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人,對一切佛法,都應當如此去認識,去理解,即不執(zhí)著于佛法的相狀。須菩提,我所講的佛法相狀,也即非佛法相狀, 只是稱做佛法相狀。”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須菩提,假如有人拿能裝滿無數的世界那么多的七寶來布施;假如有善男善女生成菩提心,對這部經,甚而至于只對其中的四句偈語等,受持、讀誦、給人演說,后者所得的福德勝過前者。怎么說給他人演說呢?即要不執(zhí)著于這部經的相狀,就是觀照般若。”

  “這又是為什么呢?”

  “一切有為法像什么呢?如夢幻泡影,又如那露水亦如雷電,應作這樣看。”

  釋迦牟尼佛到此說完了這部《金剛經》。長老須菩提、比丘、比丘尼和所有的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以及世上所有的天人、阿修羅,聽罷此經,全都非常高興,并且從此信仰、受持、遵守、修行這部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