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jīng)

《無量壽經(jīng)》全稱《佛說無量壽經(jīng)》,亦稱《大阿彌陀經(jīng)》(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jīng)典之一,為“凈土五經(jīng)一論”中的一經(jīng),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jīng)中找到理論依據(jù)。經(jīng)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shù)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無量壽經(jīng)原文與白話文對照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原文】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廣,喻若須彌;自身威光,超于日月;其心潔白,猶如雪山;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凈如水,洗諸塵垢;熾盛如火,燒煩惱薪;不著如風(fēng),無諸障礙。法音雷震,覺未覺故;雨甘露法,潤眾生故;曠若虛空,大慈等故;如凈蓮華,離染污故;如尼拘樹,覆蔭大故;如金剛杵,破邪執(zhí)故;如鐵圍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其心正直,善巧決定;論法無厭,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內(nèi)外明潔;其所言說,令眾悅服。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癡暗。淳凈溫和,寂定明察。為大導(dǎo)師,調(diào)伏自他。引導(dǎo)群生,舍諸愛著。永離三垢,游戲神通。因緣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軍,尊重奉事諸佛。為世明燈,最勝福田,殊勝吉祥,堪受供養(yǎng)。赫奕歡喜,雄猛無畏。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yán),無與等者。常為諸佛所共稱贊。究竟菩薩諸波羅蜜,而常安住不生不滅諸三摩地。行遍道場,遠(yuǎn)二乘境。阿難,我今略說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真實功德,悉皆如是。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白話文】

  “極樂世界菩薩們的智慧宏大深廣,猶如大海;菩薩們菩提覺悟的高廣宏大,有如妙高山;菩薩們自身顯發(fā)的威嚴(yán)之光,超過了太陽和月亮;菩薩們心境的潔凈無垢,又像那潔白的大雪山;菩薩們?nèi)淌芪耆璧木,與那默默承負(fù)一切重荷的大地一樣:大地載物不分輕重,菩薩度人也不分親疏;菩薩們的清凈境界,可與除塵洗垢的清水相比:清水溪流可洗世塵,菩薩清凈可洗心塵;菩薩們的智慧熾盛,如同火焰:智慧之火燒盡煩惱之薪柴;菩薩們不執(zhí)著的品性如同大風(fēng):風(fēng)拂世界,無所不到,菩薩行遍世界,自由自在而無所障礙;菩薩們宣講傳布的佛法大音,加同雷聲遠(yuǎn)達(dá),震醒了世間癡迷而未覺悟之人;菩薩們的教法猶如甘露:甘露滋潤大地萬物,佛法滋潤眾生心靈;菩薩們的平等慈悲猶如虛空:虛空廣大無邊無際,菩薩慈悲也無邊無際蔭庇眾生;菩薩們的品格猶如白蓮:蓮花不離污泥但又出污泥而不染,菩薩不舍眾生,但身處濁世穢土而仍然清凈;菩薩們的胸懷猶如尼枸樹:尼枸樹寬闊而遮陽蔽日,菩薩們的胸懷也能蔭庇眾生;菩薩們的銳利猶如金剛杵:金剛杵能摧毀一切鎧甲,菩薩般若妙智也能退;切煩惱魔軍;菩薩們的堅強猶如鐵圍山:鐵圍山堅固不為一切所摧,菩薩的堅強,也不為眾魔外道所動搖。

  “極樂世界菩薩之心,方廣平正;順?biāo)鞕C宜,巧行權(quán)便,講論佛經(jīng)從不生厭,追求佛法不知疲倦;持戒凈潔,譬如琉璃清徹;心意行動,光明磊落,明鑒表里;菩薩們所說之法,使大家心悅誠服;法音震響,猶如擊鼓;威德摧邪,猶如建法之幢;智慧照迷,猶如燦爛太陽。破除無明造成的癡惑,建成無貪無求的淳靜心境;其禪定智慧溫和,纖毫明察,能入實際之理體。作為大導(dǎo)師,調(diào)伏抑制自己和他人的不安之心。引導(dǎo)群生,舍離拋棄諸多愛欲物著,永遠(yuǎn)離開貪、瞋、癡三種污垢,運任游戲于神通之中。

  “極樂世界的菩薩們因為過去所修之善的因緣力,積累功德生出牢不可破的堅固善心,摧毀和降伏一切惡魔大軍。尊重待奉諸佛;成為照耀世界的明燈;得世間眾生供養(yǎng),成為世間眾生最好的福田。菩薩們具有文殊大士那樣的智德,堪受一切有情供養(yǎng)。他們威光顯赫,神采奕奕,面貌和悅,內(nèi)心歡喜,雄健勇猛,無畏無懼,其音容相貌非同一般,又有無量的功德和無礙的雄辯才能莊嚴(yán)其身,如此種種,實在找不到能與之媲美的了。

  “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時時得到諸佛的共同稱贊,他們探究完成諸菩薩該修的覺悟,而永遠(yuǎn)處于不生不滅的涅盤正定的狀態(tài),在一切道場中遍修所有功行,遠(yuǎn)遠(yuǎn)超離聲聞、緣覺二乘的境界。阿難!我現(xiàn)在只是略略提一下,那極樂世界中菩薩們的真實功德,大體上如我以上所說,但若要廣泛和詳細(xì)地介紹,即使說上百千萬個時劫也難以說完呢!”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原文】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凈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出入供養(yǎng),觀經(jīng)行道。喜樂久習(xí),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無懈時。外若遲緩,內(nèi)獨駛急。容容虛空,適得其中。中表相應(yīng),自然嚴(yán)整。檢斂端直,身心潔凈。無有愛貪,志愿安定。無增缺減,求道和正。不誤傾邪,隨經(jīng)約令。不敢蹉跌,若于繩墨。咸為道慕,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虛空無立,淡安無欲。作得善愿,盡心求索。含哀慈愍,禮義都合。苞羅表里,過度解脫。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愿無上,凈定安樂。一旦開達(dá)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回,轉(zhuǎn)變最勝。郁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于無上下,洞達(dá)無邊際。宜各勤精進(jìn),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凈阿彌陀佛國。橫截于五趣,惡道自閉塞。無極之勝道,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傻脴O長生,壽樂無有極。何為著世事,譊譊憂無常。

【白話文】

  釋加牟尼佛又轉(zhuǎn)而對彌勒菩薩和諸在座的天人等說道:“無量壽佛國中的聲聞、菩薩功德智慧無量,是沒有辦法表述得清的。還有,其國土如此微妙,安樂和清凈,你們?yōu)槭裁床幻懔π猩,又以所積累的善功德回向凈土,自然生發(fā)往生凈土之念,由念引導(dǎo)而往生極樂世界呢?

  “極樂世界的菩薩、聲聞等會眾,出入于十方世界供養(yǎng)諸佛,閱讀藏經(jīng),修行佛事,皆樂于長久如此。他們的才能超世,智慧圓融,心中沒有退轉(zhuǎn)的念頭,意志沒有片刻懈怠放逸;外表看去安閑沉穩(wěn),內(nèi)心卻急速地精進(jìn)不已。心同于虛空,沒有一物而又能容下萬物,沒有邊際而又能建立凈土,非空非有,適得不落兩邊的中道。聲聞、菩薩們適得中道之內(nèi)心,顯示在表情上,表里相映煥然成輝,自然而又嚴(yán)整;檢束身體的姿態(tài)表情,收斂心中的思維意念;外表端莊,內(nèi)心正直,身心潔凈,沒有愛欲貪染;他們的志向誓愿,堅定不移而無些微缺減;他們所追求的大道,平和中正,永不會誤入狹路以至邪道;他們隨順經(jīng)中言和戒律,自覺接受約束規(guī)定,不敢放逸而失足逾界,有如木工操作遵循墨線,循規(guī)蹈矩;他們的心所企慕,皆是正真至道,沒有其他妄念雜念拂亂,沒有什么憂慮之思干擾;他們自然安住于無為法中,心志有如虛空無有一物,淡泊安寧不染物欲;以此結(jié)成大愿,盡心盡力地前去求索。再者,這些極樂世界的會眾心懷慈悲哀憫,契合世間道德,融洽現(xiàn)象本質(zhì),自度度他,均得解脫生死。他們?nèi)芜\自然,保守本來善性潔白無染,志向愿心甚為高尚,住于寂定而安然自適,日積月累,便能在一旦之中毫不勉強地契合自然實相,把握根本的道理。這些聲聞、菩薩之心如同神奇珍寶,自然之光和自然之色相互滲入、回轉(zhuǎn)變化,超過十方的眾寶。北方大洲自然生出七寶,橫空中自然涌現(xiàn)出萬物,光明、精妙、明凈齊顯并現(xiàn),諸善眾好,無與倫比,皆由極樂世界會眾的凈心生出。他們的智慧明證理體無有高下,洞達(dá)事相沒有邊際。”

  釋迦牟尼佛介紹極樂世界人眾的功德智慧,又為喚醒法會大眾說:“你們應(yīng)各自精進(jìn)勤修,努力自求真如本心,必得超脫輪回,斷除生死,往生到無量清凈的阿彌陀佛凈土。到那時,頓舍娑婆世界五道輪回,諸多惡道之門自然關(guān)閉;這凈土法門是最勝之道,雖然易得往生,可穢土修行的人卻很少。十方無窮極的眾生得益于佛國毫無逆違往生的性質(zhì)(另一解釋:西方凈土敞開大門,攝受接納十方一切眾生,然而,娑婆眾生久在煩惱纏縛之中,貪戀世樂,不生厭離,陷于自身結(jié)構(gòu)性的困境,焉得往生?)。大家捐除煩惱,其志應(yīng)如虛空,凈無垢染,勤奮修行,進(jìn)道增德,便可以在凈土獲得長生不老,和極樂世界人眾一樣長壽安樂,生命無有極限。既如此,為什么還要貪著世間俗事俗利,沒完沒了地憂慮,為世間無常所折磨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