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jīng)

《無量壽經(jīng)》全稱《佛說無量壽經(jīng)》,亦稱《大阿彌陀經(jīng)》(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jīng)典之一,為“凈土五經(jīng)一論”中的一經(jīng),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jīng)中找到理論依據(jù)。經(jīng)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shù)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無量壽經(jīng)原文與白話文對照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原文】

  復次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jīng)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yǎng),晝夜相續(xù),求生彼剎。發(fā)菩提心。持諸禁戒,堅守不犯。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及彼國土。是人命終,如佛色相種種莊嚴,生寶剎中,速得聞法,永不退轉(zhuǎn)。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jīng)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癡。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志心歸依,頂禮供養(yǎng)。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若多事物,不能離家,不暇大修齋戒,一心清凈。有空閑時,端正身心。絕欲去憂,慈心精進。不當瞋怒嫉妒,不得貪餮慳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當孝順,至誠忠信。當信佛經(jīng)語深,當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虧失。思惟熟計,欲得度脫。晝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彌陀佛清凈佛國。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行菩薩道。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當作佛。欲于何方佛國作佛,從心所愿,隨其精進早晚,求道不休,會當?shù)弥,不失其所愿也。阿難,以此義利故,無量無數(shù)不可思議無有等等無邊世界,諸佛如來,皆共稱贊無量壽佛所有功德。

【白話文】

  “還有,阿難!若有善男信女,聽說到這部《無量壽經(jīng)》的經(jīng)典,信受并且讀誦,抄寫下來供養(yǎng),無論白天黑夜,一刻也不中斷追求往生極樂世界的信念,為此而發(fā)下求取真理正道之心,守持各種禁戒紀律,在心口意諸方面絲毫沒有違犯。對有情眾生行善作好事,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善根,全部無保留地回施給一切眾生,使他們離苦而得安樂,并且使他們發(fā)心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并且追求他的極樂凈土。這個人命終離開世間之時,便會有像佛一樣的相貌,佛的三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好、真金色身等等莊嚴無不具備。都會出現(xiàn)在房舍寶剎之中,其人立即得聽聞佛法而開悟,獲得在修行佛道的路上永不退轉(zhuǎn)的功夫。

  “還有,阿難!如果有什么眾生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雖然不能在禪定等修習上有大進步,但他應完全守持經(jīng)中戒律,盡自己的力量去作善事,即所謂的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說假話,五不說奉承話,六不惡語傷人,七不搬弄是非,八不貪得無厭,九不生氣憤怒,十不癡心妄想。在這種前提下集中精力,白天思,晚上想,夜以繼日地專心憶念那極樂世界中阿彌陀佛的種種功德和那清凈剎土的種種莊嚴,堅決發(fā)心皈依,向佛虔心禮敬,悉心供養(yǎng)。這人在臨終之時,便無須驚慌也不用恐怖,心里清醒明白而不顛倒迷亂,他已經(jīng)得到了往生西方極樂凈上的保證。

  “如果有的眾生因有許多俗事纏繞,不能夠離棄家庭,沒有空閑來大修齋戒而達心境清凈,那他應當一旦有空閑,便不失時機地端正心中思維,端正行為舉止,絕棄物欲貪婪,拋棄得失憂患,慈善之心勇猛精進;不作憎怒忿恨,心中不生嫉妒;不當貪婪慳吝;不當中途返悔;不當心生狐疑;真誠孝順父母,誠心誠意忠于國家;信守法律,持守佛經(jīng)名言;確定相信前世行善后世得福的因果報應之理。至心奉持上面所說的各條,不得有所減損虧失,為了脫離生死苦海而深思熟慮,無論白天黑夜,時時憶念阿彌陀佛,發(fā)愿往生阿彌陀佛清凈佛剎。根據(jù)各人善根,念佛十天十夜,甚至只在一天一夜中念誦而不停歇的,壽終之后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凈土。

  “修行菩薩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可得到不退轉(zhuǎn)果位,在修習佛道之路上永不退轉(zhuǎn),皆可獲得黃金色身,獲得佛的三十二種大人相。而且,大家終當成佛,想到哪一方哪一個佛國去作佛都可以隨心所欲。至于成佛之期,便要隨其人努力的程度而有早晚的分別,但只要求道不停輟,都一定能夠得以成佛,決不會違失其成佛之本愿而失望的。

  “阿難!由于這個往生法門能將這么多的實惠利益普施眾生的緣故,那無量無數(shù)、不可想象、不可言說、沒有等差的無邊世界里的諸佛如來,都共同稱贊無量壽佛所有的功德。”

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原文】

  復次阿難,十方世界諸菩薩眾,為欲瞻禮極樂世界無量壽佛,各以香華幢幡寶蓋,往詣佛所。恭敬供養(yǎng),聽受經(jīng)法,宣布道化,稱贊佛土功德莊嚴。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東方諸佛剎 數(shù)如恒河沙

  恒沙菩薩眾 往禮無量壽

  南西北四維 上下亦復然

  咸以尊重心 奉諸珍妙供

  暢發(fā)和雅音 歌嘆最勝尊

  究達神通慧 游入深法門

  聞佛圣德名 安隱得大利

  種種供養(yǎng)中 勤修無懈倦

  觀彼殊勝剎 微妙難思議

  功德普莊嚴 諸佛國難比

  因發(fā)無上心 愿速成菩提

  應時無量尊 微笑現(xiàn)金容

  光明從口出 遍照十方國

  回光還繞佛 三匝從頂入

  菩薩見此光 即證不退位

  時會一切眾 互慶生歡喜

  佛語梵雷震 八音暢妙聲

  十方來正士 吾悉知彼愿

  志求嚴凈土 受記當作佛

  覺了一切法 猶如夢幻響

  滿足諸妙愿 必成如是剎

  知土如影像 恒發(fā)弘誓心

  究竟菩薩道 具諸功德本

  修勝菩提行 受記當作佛

  通達諸法性 一切空無我

  專求凈佛土 必成如是剎

  聞法樂受行 得至清凈處

  必于無量尊 受記成等覺

  無邊殊勝剎 其佛本愿力

  聞名欲往生 自致不退轉(zhuǎn)

  菩薩興至愿 愿己國無異

  普念度一切 各發(fā)菩提心

  舍彼輪回身 俱令登彼岸

  奉事萬億佛 飛化遍諸剎

  恭敬歡喜去 還到安養(yǎng)國

【白話文】

  “還有,阿難!十方世界的諸多菩薩大眾,為了想瞻仰禮拜極樂世界的無量壽佛,各人持香花、幢幡、寶蓋,去到那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住處,恭敬地供養(yǎng)佛,聽聞受持阿彌陀佛講授的經(jīng)法,宣傳散布所聞的大道,稱頌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

  在講述了阿彌陀佛以及極樂世界的種種神奇妙好之后,世尊即刻說了一頌,以這偈頌稱贊阿彌陀佛:

  “東方的眾多佛剎;其數(shù)如同恒河沙;

  數(shù)如恒沙菩薩眾,前往禮拜無量壽。

  東南西北與四維,連同上下共十方,

  十方共懷恭敬心,奉諸珍寶作供養(yǎng)。

  暢發(fā)和諧雅樂音,齊聲贊嘆最勝佛。

  究竟通達神能慧,自在出入深法門,

  眾生若聞圣佛名,沾其法恩得安穩(wěn),

  為得法利作供養(yǎng),勤修勤習不懈怠

  眼常觀察殊勝界,心常思議微妙境,

  彌陀佛界普莊嚴,他方佛土不能比。

  由此而生無上心,愿速成就大菩提。

  無量世尊聞此愿,應時而現(xiàn)微笑容。

  無量光明出金口,此光遍照十方國。

  此光回繞至佛頂,回旋三圈入佛頂。

  菩薩若能見此光,證得大覺不能位。

  一時在場諸眾生,相互稱慶共歡喜。

  佛出梵音如雷霆,八聲妙暢美樂音,

  十方世界來菩薩,我佛悉知其心愿。

  凡有志求嚴凈土,我當預記彼作佛。

  彼得正覺觀諸法,便知一切如幻夢。

  彼有至愿定得成,定當?shù)蒙曳饎x。

  了知佛土亦影像,從此生出弘誓心,

  專求究竟菩薩道,愿具諸種功德本。

  修習圣種菩提行,受佛預記當作佛。

  了知一切法性空,人空法空一切空。

  知空回首求凈土,專心要成彌陀國。

  聽聞佛法樂奉行,才能因此至清凈,

  成佛需向無量壽,從他受記成正覺,

  無量無邊殊勝剎,都是其佛本愿力。

  菩薩聞名想往生,自己努力不退轉(zhuǎn),

  菩薩興發(fā)大誓愿,愿己佛國如同彼。

  愿諸眾生皆發(fā)誓,各各生出菩提心。

  愿其能舍輪回身,愿己助其登彼岸。

  惟愿奉事萬億佛,行教化至遍佛剎。

  諸眾聽畢生歡喜,恭敬還至安養(yǎng)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