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后就失去自由了嗎?持戒的目的

皈依后就失去自由了嗎?持戒的目的

  如果你問一些人:“你信佛嗎?”他們會脫口而出:“信佛!”

  如果再問:“你皈依了嗎?”他們要么直說:“沒有!”要么反問:“我信就行了,干嘛非要皈依呢?”

  如果繼續(xù)問:“你為什么不皈依呢?”他們要么說:“皈依是不是就被佛控制住了?”要么說:“皈依就不能吃肉了,可我還是喜歡吃肉,怎么辦呢?”或者說:“皈依是不是就這不能做那不能做了?”有人甚至還擔(dān)心地說:“皈依后,我怕我做不到,反而受到佛的懲罰。”

  一言以蔽之,他們信佛是口頭上的事,或者說,他們覺得皈依就是要持守很多在他們看來很難做到的戒律,所以與其給自己套個不自由的枷鎖,還不如不皈依,于是連佛的大門還沒有進(jìn)去。

  皈者,歸也,歸順也,投靠也;依者,倚也,倚靠也,依靠也。如果說自己信佛,而連皈依都沒有,那么至少可以肯定,這所謂的信,一不真實,二不真誠,也就是說,實際上還沒有真正的信心,既是對佛法沒有信心,也是對自己沒有信心。

  佛教的皈依,就是通過表面上歸敬的儀式,而從內(nèi)心生起對佛法僧的信任。佛者,形式上為佛祖釋迦牟尼佛,本質(zhì)上為“覺悟”,即通達(dá)宇宙生命真相;法者,形式上為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法,本質(zhì)上為“正確”,即正知正見;僧者,形式上為至少四人組成的僧團(tuán),本質(zhì)上為“清凈”,即六根清凈。如果皈依佛教即皈依三寶,就是說不可以再皈依外道,就可以說你是一位佛教徒了。但佛教的包容也允許你退出后去信其他宗教,或者不信任何宗教,但同時也仍對你敞開大門,隨時歡迎你回來重新皈依。皈依本身就是一種愿力的修行,所以即使已經(jīng)皈依,也可以重復(fù)多次皈依。

  皈依的本義,就是依靠佛法僧的慈悲、智慧和力量,脫離輪回無常痛苦,不再受制于三界六道的約束。所以,學(xué)佛修行證道的根本目的,是解脫束縛,而不是自套枷鎖。但有意思的是,或者辯證地說,為了達(dá)到這個終極目標(biāo),在修行的道路上,你就必須持戒。戒者,戒律,即禁止也。禁止什么?止惡也。也就是說,你要解脫束縛,你就必須先“約束”自己。

  很多人就是因為聽到戒律,而在佛門前停下了腳步。殊不知,戒律正是規(guī)律、真理、方法、道路。佛陀臨終遺言甚至直接道明,他去后,后世應(yīng)當(dāng)“以戒為師”。

  試想想看,整個宇宙如果每個星球沒有規(guī)律地高速運轉(zhuǎn)、左沖右突,那這個宇宙還不得到處碰撞爆炸?人類社會如果沒有法律規(guī)則,每個人都可以看似自由地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那這個社會還不得混亂一團(tuán),到處都是燒殺搶掠,結(jié)果哪有自由可言?

  不少人總會給自己找借口說,只要我多行善做好事就夠了,不用皈依,不用持戒。殊不知,我們很多所謂的行善,要么是表面的即好心辦壞事,要么是缺失的即這邊好那邊壞,即佛教中所說的“有漏功德”。而持戒,就是要我們先學(xué)會“止漏”,杯子在不漏的前提下再裝水,才能裝滿。如果一邊漏水即一邊作惡,一邊裝水即一邊行善,那么水杯永遠(yuǎn)也裝不滿,修行也就永遠(yuǎn)難以成就。

  所以說,止惡才能至善,自律方可自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