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諸行無!?

宏斌宏斌:何謂諸行無常?

何謂“諸行無常”?

  諸行無常是佛教三法印之一,在《大智度論》22卷說:問曰,何等是佛法。看鹪唬悍ㄓ∮腥N,一者一切有為法,念念生滅皆無常。二者一切法無我。三者寂滅涅槃。……初印說五眾,二印說一切法皆無我,第三印中說二印果。又佛陀在《蓮花面經(jīng)》里說: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及寂滅涅槃,以是三法印。為什么叫法印呢?印是楷定義,是真實故,論者不能改移,不能破壞;這個真實義理楷定一切法,所以名印。在《大智度論》卷22說:是三印,一切論議師所不能壞,雖種種多有所說,亦無能轉(zhuǎn)諸法性者,如冷相無能轉(zhuǎn)令熱,諸法性不可壞,假使能傷虛空,是諸法印如法不可壞。由此可知,三法印是界定佛法真?zhèn)蔚,若所學(xué)法沒有三法印就不是佛法,是魔所說。學(xué)佛人當(dāng)以三法印來鑒別,對正法依教奉行。下面就談?wù)剬Φ谝环ㄓ〉睦斫狻?/p>

  問什么是諸行?怎樣叫無常?即無常的行究竟是些什么?諸行范圍有多大?這些諸行又何以是無常?

  因為如果不首先確定無常物的范圍,并進(jìn)一步討論它之所以是無常的正因,那就哪怕我們終日說諸行無常,結(jié)果仍將與古德譏諷,六朝時講空的空不出理由來,天臺家講即的即不出名堂來的所謂“鼠即、鳥空”的情形一樣,不會有什么決定性的認(rèn)識。

  通常的說行就是有為法,其不外是色、心、心所、心不相應(yīng)行法。行是造作遷流義,是指一切有為法。有為法剎那不停地在遷流變動,所以稱之為行。常是恒時堅固真實不變義,無常就是說諸有為法上沒有這種恒時堅固真實不變性,所以無常。即否定一切常義。這里既要確定:被稱為無常的諸行,不單指觀前眼見的粗色等相,實包括三界——切有為法,其中不管是物質(zhì)的色法(空間的)到極微,還是前后時間的不相應(yīng)行法到最短的剎那,或高到四禪八定的超人境界的精神的心法也好,一切都是無常,可以壞滅的。

  怎么來分析諸行無常的道理呢?知諸行皆無常的能知,有比量和現(xiàn)量兩種。前者是籍理由構(gòu)成的決定知解,沒有理由就不會現(xiàn)起無常的觀念。后者是直覺的親證,不須任何理由,其現(xiàn)覺情況的單純,簡直無以復(fù)力口。

  先來理解現(xiàn)量,如小乘見道位(證初果的時侯),不由性空而由四諦各有四種行相,叫四諦十六行相。四諦各有四心,叫見道十六剎那。就苦諦的四剎那為苦法忍、苦法智、苦類忍、苦類智。法忍、法智為緣切近的人生世界者。類忍、類智為緣高遠(yuǎn)的人生世界(色界、無色界)者,苦諦的四種行相為無常、苦、空、無我。四剎那與四形相非必一…—相對。四行相為平時對苦諦的觀察,即平?梢“無常”觀察苦諦,也可以“苦”觀察苦諦,也可以“空”或“無我”觀察苦諦,觀察純熟,到證初果時,其四剎那隨便緣四行相中任何一種都可以。這就是說四剎那依著上、下界及自身力量而分的。他們?nèi)魏沃欢伎梢跃壦男邢啵诰壍臅r候,又不是不四行相一齊緣盡的。這個原則于余三諦皆可適用。

  所以實在的說:所謂見道十六剎那的四諦十六行相實際上只有一諦和一個行相(各中隨一),其余十二個行相(隨應(yīng)所余)固然也能緣到,但或是加行時的預(yù)觀或是見道后的重起,非必在見道中。這樣真見道不憑任何理由,如果真見道對于苦諦是以無常行相去親證的,那就是諸行無常的現(xiàn)量。

  諸行無常的比量:

  1、諸行想象暫有暫無故,所以是無常的。

  2、暫性事物必從因緣生故,所以是無常的。此推斷為最有力量。事物皆依眾多因緣、條件而成, 自己毫無主宰,所以是無常的。如眼識具九緣方生,亦是說—切事物的有、無完全依賴因緣的具缺, 由因緣顯現(xiàn)的暫有暫無的一切事物,都必然是無常的,可毀壞的。

  3、暫性的事物剎那亦變故,所以是無常的。如桌子的新舊為何時?剎那在變故,剎那亦無實、假名安立故。粗、細(xì)的察覺易與不易罷了。

  4、經(jīng)說暫性事物皆有四相故,所以是無常的。四相即生、住、異、滅四相;大乘如《中論》等只況三相,無住故。住頗含不變的傾向,遂與 ‘異’相并。一切事物剎那都在生、異、滅三種狀態(tài)中,所以無常。

  5、因明之“所作性故”亦是成立無常之最有力和普遍的理由。什么是所住性呢?性即性質(zhì)或體制。所作性,即—切事物都是眾多的因緣條件造作的體性, 自己毫無單獨存在、活動的力量;無論什么事物它的全體只是因緣所作而成的,離開許多一定的因緣關(guān)系,決無所謂事物這個東西。對于所作性之因,應(yīng)勘配對方立場而用,若對方主非所作性,或范圍不同則不成。總之,所作性實為因緣生的易詞,但觀故論者之主張不同而適當(dāng)?shù)倪x用。

  以諸行無常一印印定一切有為法相,是使眾生聽聞了這一法印,從實執(zhí)的迷網(wǎng)中解脫出來,思維生命的死無常則引發(fā)精進(jìn)向道心,思維三界無常,無樂唯苦,則對三界業(yè)果不生貪著,而發(fā)起出離生死趣求解脫的向上心。經(jīng)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