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三種思維,孩子會坦然面對挫折
一、 我有一個魔法嗎?
當今社會壓力這么大,有心理問題的人那么多,如何讓孩子能承受,坦然面對挫折、失敗、不如意,是很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
我有一種方法,不需要孩子有很粗壯的神經(jīng)、天生堅毅的性格、不需要大風大浪的磨練,不需要有意制造挫折,只需要好好利用生活中自然出現(xiàn)的小挫折、小失敗、不順心、不如意、小意外、批評,就可以讓孩子學會坦然面對,并且學會真正的堅強!
你會問,那是真的嗎?真的有這么神奇的方法嗎?維尼難道《哈利波特》看多了,也相信魔法了?
這是真的,這就是認知療法!
我們回憶一下認知療法的簡單原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對事情的認知直接導致了你的情緒和行為。所以,改變了對事情的認知,就改變了對你的情緒和行為。
這個原理可以簡單地應用到挫折和失敗這些事情上:不是挫折和失敗本身,而是對挫折和失敗的認知直接導致了你的沮喪、消沉、憂愁的情緒和灰心、畏懼的行為。所以,如果對挫折和失敗有一個合理的、積極的習慣性思維,這些合理的習慣性思維就會形成一個牢固的防火墻,在面對挫折時,這種認知就會改變這些消極的情緒和行為。如果你對每一次挫折都能如此習慣性地積極看待,自然坦然面對挫折,那么堅強的性格就形成了。
二、真正的堅強
這是一種真正的堅強,因為你面對挫折和失敗的時候,雖然最初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一些沖擊,但用合理積極的習慣性思維去看待它們,就會比較坦然,甚至有一些積極的態(tài)度,這樣就很容易承受挫折,根本不用費什么力氣。就像毛主席說的,“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就是因為你有了一個牢固的防火墻。
而一般意義的堅強是什么?是認為遇到挫折、失敗的時候,痛苦、壓力、煎熬、難受是“必然”的,所以,所謂的堅強就是忍耐力強,能挺住,受得了,不被打垮。
聽起來很讓人佩服,很勇敢,但是有些愚昧!就像義和團當年勇敢地向洋槍洋炮發(fā)起沖擊一樣!而且這也是一件不容易、困難、折磨人的事情,有時會把人壓垮了。
所以,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容易、可靠的方法:認知療法,形成合理的習慣性思維。
三、形成三種合理的習慣性思維
1、壞事變好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其實,這是一個很普通,很平常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把它變成自己的習慣性思維,所以在遇到事情時很少習慣地從這個角度去想,所以這個道理雖然知道,但是不會想到去用。我以前很疑惑,為什么讀了那么多書,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為什么對自己沒有用呢?后來才明白,就是因為沒有把這些道理和具體的事情多結(jié)合,逐漸地把它變成習慣性思維,所以事到臨頭,根本想不起來。
我現(xiàn)在就很習慣于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失敗、挫折:經(jīng)過努力,壞事是可以變成好事的。比如最近腿受傷了,雖然是件壞事,但是可以在家里安心地呆著,寫寫博文,也很好。孩子也是這樣,比如孩子測驗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好好分析一下卷子,找到學習、習慣、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改進了,就會促進孩子的學習。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失敗,其實都是鍛煉孩子的好機會,善于引導,她體驗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還管用。
在女兒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我也和她一起探討,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她遇到的事情:
比如一個小朋友常常騙女兒,她不高興,我告訴她:這也是件好事兒,讓你這么小就會識別謊言了。
東西壞了,她有些傷心,我告訴她:壞事變好事啊,我們再買個新的。
學習暫時落后了,我說,沒關系啊,從后面追比被別人追壓力要小,成績越來越好的感覺其實不錯!
逐漸地,壞事變好事就成了女兒的習慣性思維,自然,面多挫折的時候,就不那么愁眉苦臉,甚至會高興了。
2、這些是正常的,沒什么
生活中有些挫折失敗的確關系重大,比如中考、高考,但是絕大部分挫折、失敗不是那么重要,只是一個生命長河的一個波瀾而已。
為什么有些不順利會給人造成負面的情緒?運用認知療法的原理來分析一下:其實往往不是事情本身嚴重,而是人對這個事情的認知夸大了它的影響,把它看得嚴重,而一個事情你覺得后果嚴重自然會有負面情緒。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習慣性思維,對孩子的問題都喜歡上升到影響人生的高度,總是看到很長遠的影響。如此一來,怎么能夠坦然、淡定呢。其實我們只需要看到事情的本身就行了,避免夸大!
比如在青島,小學的考試與升初中基本沒有關系,所以只要孩子平時學習做得好,成績考試有些波動有什么關系呢?波動本身也是一件很正常的,很多家長何苦那么一驚一乍,緊張兮兮的呢。
最重要的是家長會很容易把這種夸大的思維模式“傳染”到孩子身上,即使家長不打不罵,什么也不說,孩子也會從家長緊張的表情、沮喪的態(tài)度中體驗到。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夸大事情的后果,心態(tài)如何,可想而知了。
《道德經(jīng)》中說:知常曰明,這有多種解釋。我的理解是,知道了哪些是常理,知道這些事兒是正常的,就不會迷惑,就會看到它的本來面目:其實是沒什么的。我的一句口頭禪就是:多大的事兒啊,有什么啊!如果都這樣想,應該大多數(shù)人都可以做到淡定,這樣的認知自然會有淡定的情緒和行為。
我沒事兒和孩子聊聊天,在她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之后,告訴孩子很多事情是很正常的,也沒什么。
1、考試成績會有波動是很正常的。一個學生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完全掌握好,所以題目有可能是自己不擅長的,臨場發(fā)揮也會有好壞,所以考試的波動是難以避免的。要求自己一定要考好,實際上就像要求孩子變成神一樣,是可笑的。
2、暑假作業(yè)有些數(shù)學題不會做也是正常的,因為題目的知識點超出了孩子的范圍。不會是正常的,會做才是奇怪的。
3、一年級孩子寫話不大會寫是正常的,沒有文字、閱讀基礎,寫作文自然是困難的,這不說明孩子笨.
4、同學中有人捉弄你、騙你也是正常的。不可能遇到的都是性格那么好的、品質(zhì)那么好的人,我們借機學會識別這些,也是一件好事。
5、小朋友有些缺點是正常的,誰沒缺點啊,不必太在意。
6、東西會損害,會丟,偶爾摔一跤,磕破點皮.......是正常的。我們不能追求萬事如意,那其實是個謊言。
7、比賽輸,是很正常的。誰也不能保證我們一直贏呢?那才奇怪呢?盡力就可以了。
8、被批評,是很正常的。誰也可能會被批評啊,這不代表什么太多的東西。
9、老師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者老師不喜歡自己,這是很正常啊。誰也不能保證自己遇到的人都是招人喜歡的,也不能期望人人都喜歡自己。
這些事情很正常,所以沒什么,就成了女兒的習慣性思維。她有了這樣的口頭禪:很正常啊,沒什么啊,這又怎么樣?所以,很多事情她表現(xiàn)得很淡定。參考 贏了很高興,輸了沒什么——參加親子…
3、順其自然
我的核心思維是既努力,又順其自然。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我自然會去努力,爭取把壞事兒變成好事兒。但是,自然不可能都變成好事兒。所以,此時需要順其自然。
此時順其自然就像“盡人事,由天命”中的“由天命”,說通俗點兒就是“聽天由命”,“服從命運的安排”,這好像是個很消極的詞兒,是“封建思想的余毒”,因為不都是說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嗎?要掌握住自己的命運嗎?其實這兩者并不矛盾。去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試圖扼住命運的咽喉,但是由于客觀條件所限,做不到,也就聽天由命了。
其實這絕對不是封建余毒,而是深湛的人生智慧!
由天命,并不是說一生下來命運就注定了,不可改變的,而只是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能夠左右所有的事情,一個事情能否順利,是由很多客觀條件決定的。所以,沒辦法,就安然接受這些現(xiàn)實,服從所謂“命運”的安排。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那絕對不是說著玩兒的。近代的圣人“曾國藩”年輕時是“人定勝天”主義者,非常推崇意志的力量。他說: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他的確也靠意志和才能做出了許多事情。但是,在由“大榮”轉(zhuǎn)瞬變成“大辱”之后,他陷入了抑郁、失眠之中。才體悟到人力的無可奈何,命運的難以琢磨。而體悟之后,曾國藩一改過去的急切急躁,在處理大事時變得從容不迫,用我的話來說:心理成熟了。
聽天由命,看似是一個很消極的思想。但是在“盡人事”之后“由天命”就是很積極的。因為知道很多事情是自己不能決定的,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之后,一個人所要做的,就是在盡可能的范圍內(nèi)盡自己的能力而已,而不必把失敗、不順利的責任攬在自己的肩上。這樣,面對不順利、失敗會很坦然,也會更堅強,試想,這樣的心態(tài)自然是有利于把事情做得更好的!
假設你不聽天命,不順其自然,是個“自虐狂”,把這些事情都歸罪于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完美,那結(jié)果會怎樣,懊悔、自責,這些多了,會逐漸毀了一個人的。
所以,我會在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慢慢告訴她順其自然的思想。
原計劃去玩兒,但下雨了去不了。我會和女兒說,不去就不去唄——順其自然。
單詞聽寫,她開始錯的比較多,我告訴她:錯就錯了,我們想辦法改進就是了——順其自然。
東西,我們好好愛護,如果損壞了,孩子會說,壞就壞了吧——順其自然。
朋友呢,我們好好相處,但有時小朋友鬧點矛盾,會“威脅”女兒不跟她玩兒了,女兒會說:不跟我玩兒就算了——順其自然。
期末考試,我們會認真復習,但是對成績順其自然。參考期末考試來了,努力+順其自然。
潤物細無聲,逐漸地,順其自然會成為孩子的習慣性思維,那么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后,即使失敗,也就可以安心地順其自然了。參考做好你能做的事——用認知療法應對壓…。
四、從小就開始學習
這個方法應用到孩子身上是最適宜的。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是一張白紙,還沒有形成根深蒂固的認知體系,可以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之后,結(jié)合這些事情慢慢地把一些合理的認知告訴她,逐漸地,這些就成了她的核心思維或者習慣性思維。但是如果小時候播下的是不合理的核心思維的種子,長大就會成為一個不合理思維的參天大樹,根深蒂固,改變起來就很困難了。
但是這需要家長有更深的體會,因為如果家長自己都不真正地懂得,思維都是不合理的,是不可能在遇到具體事情時有一個合理的分析,更不可能把這些道理令人信服地傳授給孩子的。我看到很多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比如,家長到了孩子公布成績的時候都緊張得不行,怎么可能讓孩子相信應當對成績順其自然呢?
所以,其實原理很簡單,但做到絕對是需要功夫的,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 上一篇:從孩子的表現(xiàn)中看父母的問題
- 下一篇:佛化家庭生活準則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人生究竟有哪些顛倒?
- 人活著應該注意一些什么重點?人生四不
- 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廣修供養(yǎng)?
- 認清人生實相
- 什么是人生的鏡子?
- 放下之人,是一種淡然物外
- 如果一個人
- 觀照當下
- 活著是為了什么
- 人生追求
- 觀察我們的內(nèi)心
- 面對現(xiàn)實,掩飾、抱怨、隱藏是無用的
- 在無事可做時,心依然要泰然安住
- 活著的方式
- 保持平常心,堅守正念
- 活著·追求
- 上善若水,利物不爭
- 幸福者何
- 遠離顛倒夢想
- 生滅無常
- 珍惜每一天
- 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原型是誰,玄奘在印度學習了多少年?
-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 一顆有訓練的心,才能得自在安樂
- 開心點,遠離不開心的人和事
- 腳踏實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 修行就是一種觀念的改變
- 一切唯心念,生怒生喜皆是心念
- 反觀自我,對治無明
- 對于行為偏差、不講理的人,也要恒順嗎?
- 眾生的執(zhí)著
- 責任感是人間最高貴的情操
- 堅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 快樂的來源
- 快樂的類別
- 幫助別人,就是在散播快樂
- 修福報是貪心的表現(xiàn)嗎?
- 勇敢地面對生活,快樂地活在當下
- 人生要隨遇而安,來什么品味什么,才能“日日是好日”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華嚴經(jīng)]以水盥掌,當愿眾生,得清凈手,受持佛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普洱茶]什么是茶頭,是怎么形成的?
- [禪宗公案]心不安,達摩傳授佛法的公案
- [生活故事]你就是你自己
- [哲理故事]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佛與人生]人生如何才能展現(xiàn)舉重若輕的本領呢?
- [佛學常識]地藏菩薩有何來歷
- [星云大師]醫(yī)病良方
- [紅茶]什么是云南紅碎茶?
- [禪宗思想]《十牛圖頌》的思想基礎是什么?
- [生活故事]契理容易契機難
- [哲理故事]上了哪個坡,就唱哪個歌
- [佛與人生]如何評價一個人?
- [佛學常識]地藏菩薩的名稱何來
- [星云大師]識得面目
- [綠茶]夏天喝什么茶清熱解暑?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