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xué)入門 > 佛與人生 >

修福報是貪心的表現(xiàn)嗎?

\

福報是貪心的表現(xiàn)嗎?

  世俗人希望有福氣,學(xué)佛人也需要福報。世俗人沒有福氣,只靠努力很難成就事業(yè);學(xué)佛人沒有福報,修行很難解脫。好比地里沒有播種,只靠澆水施肥是沒有結(jié)果的。一般人認(rèn)為一生最大的幸福是“五福臨門”,五福源至《書經(jīng)·洪范》:“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善終”是能預(yù)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里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福報是人人追求,但卻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什么是福報呢?福報簡單講就是福利之果報也。意思是種下的善業(yè)種子因緣成熟后,現(xiàn)出好的善果。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秧”“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yuǎn)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yuǎn)離”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增一阿含經(jīng)》中說:“雖受梵天福,猶不至究竟。”雖然享受的福報如同梵天一樣大,但還不是究竟圓滿的福報,因為梵天的福報是三界內(nèi)有漏的福報,會享盡的!栋僬摗分姓f:“福報滅時,離所樂事。”就是說,如果福報享受完了,以后就沒有可以讓自己高興的事情出現(xiàn)了,一切將是違緣。之所以別人做事情有好的結(jié)果,那是因為他有福報、有智慧、有遠(yuǎn)見。種過相對應(yīng)的因,今生感應(yīng)來好的果報。如同在《大乘義章九》中說的:“依智起福,依福起報。”

  怎樣才能有福報呢?兩個方面:一是修福,二是惜福。修福就是行善積德,方法很多,只要是利益眾生都是修福,比如廣結(jié)善緣。珍惜所有的緣分,當(dāng)然會有福報。只要行有余力,就熱心助人,讓他人平安順?biāo),也不希求他人回報,好運隨之降臨。想要有福報,必須先播撒福報種子,積極參與利益大眾的善事。所謂“助人者,人恒助之”,多種一點善因緣,就是修福報的方法。

  比如布施就是修福的方法:一個人有多少福報,可以由自己決定。《阿含經(jīng)》記載:有一位小沙彌,本來應(yīng)該夭壽的,因為一念慈悲,救了許多受困水塘的螞蟻而延壽,這是無畏布施。有人拾金不昧而獲得福報,這是財布施。一念善心,可以消除罪業(yè);一念慈悲,能夠增加功德。

  再比如包容也是修福的方法:量大者福氣大,許多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不愿意吃虧,那是心胸不夠?qū)拸V。吃虧奉獻(xiàn)是一種無私的、真心的付出,是一種歡喜的、不求回報的道德行為。如果我們常懷有著你是好人,我是壞人;你是對的,我是錯的;你很偉大,我很渺;快樂給你,苦惱給我;富有讓你,貧窮我受的態(tài)度,尊重對方,處處為對方著想,必能獲得對方由衷的敬愛。

  以上種種都是修福,事不在大小,關(guān)鍵有利益別人的心。所謂惜福,就是自己生活勤儉節(jié)約,雖然家財萬貫,不浪費奢侈,懂得節(jié)約,最后不會窮困潦倒。周武王曾感嘆:“像紂天子這般奢華,竭天下之財以窮己欲,安有不亡國者!”有些人勤勞節(jié)儉,所以福報隨之而來。

  通過修福和惜福,這樣福報就會越來越多。修福不是貪心,這是成就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不可缺少的必然條件。在世間法的角度,沒有福報者懷才不遇,沒有福者報生不逢時;在出世間法角度,沒有福報者不聞佛法,沒有福報者不能成佛。佛是福慧具足的人,沒有福報就不能圓滿菩提道。

  有人會講,學(xué)佛的人甘于清貧,身貧法不貧,安樂知足就可以了,要那么多錢干嗎?其實這是對福報的錯誤理解,福報和錢多少沒有絕對關(guān)系,很多人有錢并不是有福報。比如有錢之后,身邊或是諂媚之徒,或是家庭因錢破裂,或是性命因錢斷送。所以真正的福報不一定是家財萬貫,而是能有機(jī)會做一項自己理想中的事業(yè)。不要認(rèn)為這不是福報,要知道由于屈服于種種壓力,一生沒有達(dá)成自己心愿的人太多了,所以就可以理解為什么父母千方百計按自己的追求塑造孩子了。

  不要不知道修福,不要瞧不起修福,不要錯解修福。應(yīng)該按著佛陀的教導(dǎo),如理如法的修福報。希望所有人福報越來越大,輕輕松松的去實現(xiàn)自己夢寐以求的理想,做一個自己喜歡從事的工作,自己能夠輕松為自己做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