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一天佛緣凈一日凡心

\

  看慣了庭院深深、金碧輝煌的大寺廟,剛開始走進位于上海寶山區(qū)的蕭涇古寺,心里還略微有些落差:廟不夠大、僧不夠多,偏居上海一隅。

  正這么想著,一位面相慈善而親切的師父向我們走來,他就是蕭涇古寺的住持妙華法師。師父為我們介紹起蕭涇古寺的歷史:蕭涇古寺始建于南北朝,鼎盛時期曾為長江七十二寺之首,毀于明朝的“靖難之役”。住持妙華師父從2008年起,經(jīng)過幾年努力,將廢舊房屋一步一步改造成今日蕭涇古寺的模樣。期間師父和眾人肩挑手提、搬磚凃漿、奔走籌款,大有“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感。

  聽完介紹,我猛然意識到之前“以貌取寺”的想法實在太幼稚。這些妙華師父一磚一瓦重建起來的建筑,和數(shù)百年前的古寺雖不可同日而語,但仍然起著同樣的作用:傳播佛法,普度眾生。佛教希望喚醒被人遺忘的極樂凈土,在這里便具化為:妙華師父拂去覆蓋在佛像上的塵埃,整理出一片整潔清凈的廳堂,喚醒了蕭涇古寺輝煌的過往,也正在喚醒著周邊信眾心中的極樂凈土。不拒重建之煩,能忍簡陋之苦,在偏遠之地堅守,于清苦之中精進,妙華師父臉上的微笑,是那么溫暖、滿足和平靜。是的,不管我們凡人追求世俗智,還是出家人追求勝義智,尋求的道路上永遠需要保存一顆勇往直前的心,這才是最重要的。想到這里,我的心頓時安靜了下來。

  之后,在大殿第一次如此正式地進行全套拜佛儀式:神圣的禮佛唱贊之聲在大殿久久回蕩;三拜對應(yīng)佛法僧三寶,意味著我們要成為正直而清凈之人;“問訊”時要手指眉心,俯身九十度,在佛前完全謙卑恭敬。對于儀式的新奇之余也讓我對以前參觀寺廟時不肯“屈尊跪拜”有些慚愧:是那一份自傲讓我躬不下身,彎不了膝蓋。 然而通過接觸佛教,才明了任何宗教體系總有其千百年來流傳的高深奧義、宇宙大理,只有當你放下高傲,虔誠地拜倒在佛前時,你才能接通佛的智慧,為生命打開另一扇智慧之門。

  第一次在寺廟吃齋飯,出家人對糧食的珍惜、感恩的態(tài)度讓我又一次受到了心靈的洗禮。早過了“食不飽、衣不暖”的時代,但是出家人一直懷揣感恩之心,踐行節(jié)約之理,素食終身不輟。我吃著并不是很習(xí)慣的素食,想著出家人面對糧食時令人敬佩的態(tài)度,竟也覺得非常爽口。

  下午,妙華師父還通過視頻給我們講解了寺廟建筑的基本知識。作為對古代建筑結(jié)構(gòu)頗有興趣的工科學(xué)生,在師父的講解下,我更多地了解到了有關(guān)寺院建筑文化方面的知識:寺廟的三門——“空門、無相門、無作門”,蘊含著“諸法空相”的道理,全有“因緣聚合、性質(zhì)皆空”之意;大雄寶殿里的佛像各有不同表法;四大天王,其護法監(jiān)督作用更是類似父母的作用,護法與監(jiān)督作用共存,才是最佳狀態(tài)。妙華師父強調(diào),我們凡人都是在滾滾紅塵中迷失的佛,我們要先自覺,才可覺他,覺行圓滿。我想,成佛之路起于自覺,進而再向外覺他,也是一個先自我修身進而平天下的思路,蘊含著和儒家思想一樣的推己及人的內(nèi)在邏輯,正是佛教“普度眾生”博大胸襟的體現(xiàn)。

  在幽靜的禪堂,妙華師父繼續(xù)用他的妙言妙語為我們解疑答惑、指點迷津。妙華師父不僅通曉經(jīng)律論,對于社會科學(xué)、自然科學(xué)也廣有涉獵,再一次印證了古代高僧們“老衲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不為誑語。是的,學(xué)佛不等于青燈古卷寂寥一生,更需要及時跟進時代潮流,甚至如師父所說——引領(lǐng)時代潮流,充實自己的世俗智,向著擁有勝義智努力。

  在交流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妙華師父很少用高深的佛教術(shù)語,而是盡量用日常生活的例子、周圍人的故事給我們解決年輕人的困惑。這讓我想到了星云大師,星云大師去年5月份來接受同濟大學(xué)的榮譽教授時,曾在同濟大學(xué)演講過一次,我當時也在現(xiàn)場聽講!∵@位“人間佛教”的提倡者將艱深晦澀的佛教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為人間服務(wù)的正能量和大智慧。是的,如星云大師一樣,妙華師父在寺廟急需錢重修時依然堅持做社會公益,捐贈大量財物,今日又免費組織我們的一日禪活動,切切實實讓佛教進入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感受到佛教是能夠幫助我們走向幸福生活的一條道路,廣積善緣之行也應(yīng)該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

  最后,我們體驗了出家人的打坐。禪堂幽幽,我們跟著師父沉心靜氣、收回思緒,盤地而坐。平日里,我可能是一個時刻處于或歡喜或憂愁、心境隨遇而變的人,很少有完全沉靜下來能聽到自己心跳的時刻。而此刻在禪堂,八十人一起席地靜坐,平日里學(xué)習(xí)生活上的揪心事煩惱事像樹葉一樣,在能聽到彼此細小的呼吸聲的環(huán)境中,慢慢飄落于地,沉淀下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人訓(xùn)誡,在我們平靜時卻能成為現(xiàn)實。由此覺得,出家人每日打坐,可以給自己一個時刻,反省自己一天的行為,不斷校準自己航向;而我們普通人,也應(yīng)該擁有完全屬于自己而少受打擾的時刻,調(diào)整心情,拂去焦躁與狂妄,重拾寧靜與謙遜。

  臨近結(jié)束時大家一起背誦了《心經(jīng)》,這是我們送給妙華師父的禮物,也是我們正在了解佛教的學(xué)生們對師父的一片敬意。

  在蕭涇古寺雖然才短短一天,但我的心卻像走過了很長的路程,因為它得到了很多知識的滋養(yǎng);又像一直沒有移動過,因為在寺廟里,它真的安靜了下來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