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所有面向苦難的修行,都是為了更好地活著

\

  人生最后一段大事,豈可須臾忘耶。今為講述,如下所列。當病重時,應將一切家事,及自身體悉皆放下。

  ——弘一法師《人生之最后》

  弘一法師在臨終前寫下“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話,法師留下的字句不多,卻是真正的參悟,只可意會,而無法言傳。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必是法師對人生境界的一種開示。只要想想,那花枝上滿滿的春意,藍色天空中一輪圓圓的明月懸于其中,就足夠了!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不能超越的自然規(guī)律,然而世人卻總是不能參透。因此,佛家將其列入了人生“七苦”之中?床黄生死成了很多人一生痛苦的根源。不僅是人,任何一種生命體都是既有其生,就必有其死的,即使像烏龜一樣長壽,也有死亡的一天。大多數(shù)人都厭惡死亡,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但是自然規(guī)律是不可逆轉的,誰也不能享受特殊的待遇,人都會死亡,不同的是,死亡的時間。有的人活得久些,有的人活得短暫些。但大多都不會超過百年?床黄粕赖娜,便會畏懼死亡,擔心自己過早地死去,但人終究要面對這一天,只是,面對的時候,我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沒有好好地活過;蛘,因為活得太好,不免留戀。只是,不管你是留戀還是悔恨,總是要死的。在你留戀或者悔恨的時候,你活著的時間又少了一刻,倒不如利用那一刻,趕緊做點兒事情。

  沒有人知道人死后是什么樣子的,活著的人只知道,死是無法阻擋的,那一刻終究是要來的。

  法師在臨終時,曾留書于后人說:

  自己所有衣服諸物,宜于病重之時,即施他人。

  若病重時,神識猶清,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舉病者今生所修善業(yè),一一詳言而贊嘆之,令病者心生歡喜……

 。ㄅR終時)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閑談雜話?直藸縿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若欲留遺囑者,應于康健時書寫,付人保藏。

  命終前后,家人萬不可哭?抻泻我,能盡力幫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實益耳。

  殮衣宜用舊物,不用新者。其新衣應布施他人,能令亡者獲福。

  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墳。此等奢侈事,皆不利于亡人。

  法師在交代后事時,特別要弟子注意兩點:

  一、如在助念時,看到眼里流淚,這并不是留戀世間,掛念親人:而是說,那是一種悲欣交集的情境所感。

  二、當他的呼吸停頓,熱度散盡時,送去火葬,身上只穿一條破舊的短褲。遺骸裝龕時,要帶四只小碗,準備墊在龕腳上,裝水,別讓螞蟻昆蟲爬上來。

  法師特意囑托弟子,除了一條破短褲,死后不要帶走一點兒于活人有用的東西。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死后,他的軀體已經(jīng)不需要穿衣服了,衣服還是留給那些需要的人吧!想想世人,死時不僅要厚葬,帶走世上的許多金銀財寶,還要占上一塊風水寶地,生時貪不夠,死后還要抓住一些東西不放。死時都放不下的人,活著的時候,他能放下什么呢?人背著那么多的貪念,真的能夠幸福么?更有一些生者,以為死者生前沒有享受過,所以,死時便給他一個奢華的葬禮?上,這時候,無論有多少美食、華衣,死者也是享用不到了,再華美,也不過是給活著的人看罷了。“我圓寂以后,照我的話做。我這個臭皮囊,處理的權力,全由你哩,蓮師!請你照著世間最簡單、最平凡、最不動人的場面安排。我沒有享受那份‘死后哀榮’的心。一切憑吊,都讓他們免了!”

  臨終前的兩天,弘一法師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交給弟子妙蓮法師。

  “悲欣交集”,便是又悲又喜;又悲又喜,就是不悲不喜。這四個字,亦是不可言傳的偈語。能體會者,亦是有大境界的人吧!

  弘一法師圓寂后,夏丏尊先生收到法師寄給他的一封信:“丏尊居士:朽人已于九月初四遷化,現(xiàn)在附上偈言一首,附錄于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而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法師的后半生,過著衲衣竹杖、芒鞋破缽的僧侶生活,他的偈句卻有著說不出來的華美。這種華美自然不是物質(zhì)上的,亦不是精神上的,那是一種境界,一個人,把靈魂寄放在軀體之內(nèi),卻不著一物的華美。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