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毗尼關(guān)要卷第九
清金陵寶華山律學(xué)沙門 德基 輯
●五九十波逸提法。分四。初總標(biāo)。二別列戒相。三結(jié)問。四勸持。
初總標(biāo)。
諸大德。是九十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說。戒經(jīng)中來。
(若論篇聚。俱屬第三。前三十事因財生犯。此九十事無因而犯。貪染雖輕。慢教無減。唯無財事為異。縱有過量。作床衣等。但違教而作。不類三十唯截壞而后懺悔也 又斯波逸提法。性該六聚。凡屬故作。若輕若重。于方便位。皆有不敬圣教波逸提罪。此篇于諸篇中。獨得墮稱。所謂墮落燒煮覆障不如意處也。如 佛告目連曰。若無慚愧輕慢佛語。犯波逸提。如夜摩天壽二千歲墮泥犁中。于人間數(shù)二十四億四十千歲。睹此圣說。自當(dāng)誡勖身心。慎思言行。則無非而不除。無戒而不凈者也)。
二別列戒相。有九十條。初知而妄語。乃至九十與佛等量作衣戒。
○第一知而妄語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 大乘同制。救 眾生故得開。此是性罪。
律攝云。由詐妄事覆藏煩惱。制斯學(xué)處。
緣起處。
佛在釋翅搜迦維羅衛(wèi)國尼拘類園中。
起緣人。
有釋迦子。字象力(按舍夷國有聚落名象力。因聚落以稱名也。后于舍衛(wèi)國命終。雜阿含經(jīng)佛記云。此人犯三種非法。所謂慳貪愚癡嗔恚。當(dāng)墮地獄中。偈云 若生不善心 成就貪嗔癡 此身自作惡 還復(fù)害于己 如芭蕉生實 自害于其身 若無貪嗔癡 是名為智慧 不害于己身 是名勝丈夫 是以應(yīng)除斷 貪嗔癡大患)。善能談?wù)摗3S谕獾黎笾菊摿x。若不如時。便違反前語。若 僧中問是語時。即復(fù)違反前語。于眾中知而妄語。諸梵志譏嫌。諸比丘聞白佛。呵責(zé)結(jié)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知而妄語者。波逸提。
釋義 知而妄語者(律攝云。是決定心表非錯誤。妄語者。謂對了知人。違心異說。作詭誑言。名為妄語也)。不見言見。不聞言聞。不觸言觸。不知言知。見言不見。聞言不聞。觸言不觸。知言不知。見者眼識。聞?wù)叨R。觸者鼻舌身三識。知者意識(薩婆多論云。見聞覺知。以三根性利。力用偏多。各分為名。三根性鈍。力用處少?偯麨橛X。又復(fù)三根能取遠境界。各分為名。三根近取境界。故合為名也)。
犯緣 此戒具足三緣。方成本罪。一有妄語心。二正說時知是妄語。三說聽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若不見不聞。不觸不知。言我見聞觸知等。知而妄語。波逸提。
本不作妄語意。妄語時。知是妄語。妄語已。不憶是妄語。故妄語。波逸提。
于大眾中。知而妄語。說而了了。波逸提。
說而不了了。突吉羅。
說戒時。乃至三問憶念罪。而不說者。突吉羅。
薩婆多論云。若遣使妄語。若書信妄語。盡突吉羅。
根本律云。違心而說。皆得墮罪。
若不違心而說者。無犯。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不見言不見。不聞言不聞。不觸言不觸。不知言不知。見言見。聞言聞。觸言觸。知言知。意有見想。便說者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律攝云。佛之弟子言常說實。不應(yīng)為盟自雪。表他不信故。設(shè)被誣謗。亦不應(yīng)作誓(雪者洗也。謂自洗清白也)。十誦律云。不得自咒咒他。不得以物自誓誓他。不得自投竄。令他投竄。咒與投竄一種故(即今投狀訴神等事)。法死珠林云。妄語二報。一多誹謗。謂因前世不務(wù)誠實妄語無信。故感今生多被他人誹謗也。二為他人所誑。謂因前世專以妄語欺誑于人。故感今生為人之所誑惑也。
○第二毀呰語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若但毀呰。
梵網(wǎng)云。若佛子無事。謗他良人善人。罪結(jié)輕垢。若合自贊。即自贊毀他戒攝結(jié)重。若增上煩惱犯者。失 菩薩戒。此是性罪。
律攝云。由出家人事不忍煩惱。制斯學(xué)處。
緣起處。
佛在給孤獨園。
起緣人。
六群比丘斷諍事。以種類罵比丘。比丘慚愧。忘失前后。不得語。諸比丘聞白佛。訶責(zé)結(jié)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種類毀呰語者。波逸提。
釋義 種類毀呰者。卑姓家生。行業(yè)亦卑。伎術(shù)工巧亦卑。或言汝是犯過人;蜓匀甓嘟Y(jié)使人。或言汝禿盲人;蜓匀甓d瞎人。
卑者旃陀羅種(此云屠者。應(yīng)法師云。此云嚴(yán)幟。一云主殺人。乃是西方屠殺之輩。以惡業(yè)自嚴(yán)。行時搖鈴持竹。以為幖幟。故以為名。若不爾者。王必罪之。或翻可畏。法顯傳云。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竹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搪?lián)\)。除糞種。竹師種。車師種。
卑姓者拘湊(此是天竺[(白-日+田)/廾]小之姓也)。拘尸婆蘇晝(此是天竺[(白-日+田)/廾]小種族)。迦葉(此翻龜氏。其先代學(xué)道。有靈龜負(fù)圖而出。因以為姓。是天竺諸婆羅門之一姓。而非首族也)。阿提梨夜(或云阿支羅。北天竺多此姓也)。婆羅墮(此云捷疾;蛟评。本行集翻重幢。此是婆羅門十八姓中之一姓。元居[(白-日+田)/廾]末也)若非卑姓。習(xí)卑伎術(shù)。即是卑姓。
卑業(yè)者。販賣豬羊。殺牛。放鷹鷂。獵人網(wǎng)魚。作賊捕賊者。守城知刑獄。
卑伎術(shù)工巧者。鍛作。木作。瓦陶作。皮韋作。剃發(fā)作。[竺-二+(方*其)]箕作。
犯者波羅夷。僧殘。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偷蘭遮。突吉羅。惡說。
結(jié)者。從嗔恚乃至五百結(jié)。
盲瞎者。盲瞎禿躄跛聾啞及余眾患所加。
若比丘罵余比丘言。汝生卑賤家。汝業(yè)卑。伎術(shù)卑。汝犯。汝結(jié)使。汝瞎禿。如是等。若面罵。若喻罵。若自比罵。面罵者。言汝是旃陀羅家生。除糞家生。乃至眾患所加。喻罵者。汝似旃陀羅。汝似除糞種等。自比罵者。我非旃陀羅種。我非除糞種。我非眾患所加(毀呰者。欲令前人羞愧。此有二。一由嗔忿。二因傲慢)。
犯緣 此戒具足三緣。方成本罪。一有毀呰心。二作毀呰語。三說而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種類毀呰。語了了者。波逸提。
不了了者。突吉羅。
若以善法而面罵。若喻罵。若自比罵善法者。阿蘭若乞食補衲衣。乃至坐禪人。
面罵者。汝是阿蘭若。乃至坐禪人。
喻罵者。汝似阿蘭若。乃至坐禪人。
自比罵者。我非阿蘭若。乃至坐禪人。
若說了了不了了。皆突吉羅。
五分云。毀呰余四眾。突吉羅。
比丘尼毀呰比丘比丘尼。波逸提。
毀呰余三眾。突吉羅。
律攝云。毀呰俗人。亦得惡作。
若求寂等。于苾芻等而毀呰。得惡作罪。
對中方人作邊地語。對邊地人作中方語。若他解者得根本罪。若不解者得惡作罪。
薩婆多論云。若輕毀狂心。亂心。病壞心。在家無師僧越濟人。一切在家人。聾人。六罪人(犯四根本。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盡突吉羅。
若遣使書信。突吉羅。
設(shè)有先出家。而后癩病者。一切僧事得共作。若食時莫令坐眾中。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相利故說。為法故說。為律故說。為教授故說。為親厚故說;驊蛐φf;蛞蛘Z次失口說;颡氄f。夢中說。欲說此錯說彼。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法苑珠林云。惡罵二報。一常聞惡音。謂因前世口無禁忌。發(fā)言粗惡。令不忍聞。故感今生常聞穢惡之音也。二恒有諍訟。謂因前世恃力怙勢。好諍健訟。惡逆無德。故感今生常致諍訟而不和也。
○第三兩舌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
梵網(wǎng)經(jīng)云。見持戒比丘。手捉香爐。行菩薩道。而斗遘兩頭。謗欺賢人。無惡不造等。此是性罪。
律攝云。依門徒事由畜眾煩惱。制斯學(xué)處。
緣起處。
佛在給孤獨園。
起緣人。
六群傳彼此屏語。遂至眾中未有斗事而生斗。已有斗事而不滅。諸比丘白佛。呵責(zé)結(jié)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兩舌語者。波逸提。
釋義 兩舌者(律攝云。為離間事。謂離間恩義。挑唆斗諍)。比丘斗亂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國王大臣外道異學(xué)沙門婆羅門(如是互相斗亂)。斗亂者。某甲說是言。汝是旃陀羅種。除糞種(乃至眾患所加。如前毀呰戒中不異。是名兩舌也)。
犯緣 此戒具足三緣。方成本罪。一有心斗亂。二傳彼此屏語。三說聽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比丘斗亂。說而了了者。波逸提。
不了了者。突吉羅。
薩婆多云。若以八事傳向四眾。突吉羅(八事者。一種。二伎。三作。四犯。五病。六相。七煩惱。八罵)。傳向在家無師僧。若遣使書信?裥摹y心。病壞心。聾啞。越濟人。六罪人。一切在家人。盡突吉羅。
除此八事。更以余事者。云汝是多眠多食人。戲笑人。若言汝欺誑人。多情詐人。如是向比丘說者。聞與不聞。盡突吉羅。
若不傳彼此語。但二邊說。令離散者。突吉羅。
律攝云。為離間意。他不了時。但得惡罪。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破惡知識。破惡伴黨。破方便壞僧者。破助破僧者。破作非法非律羯磨者。破若為僧為塔廟若和尚同和尚阿阇黎同阿阇黎。若知識親友。若數(shù)數(shù)語者。無義無利。欲方便作無利義。破如是等人。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法苑珠林云。兩舌語二報。一得蔽惡眷屬。謂因前世兩舌使人朋儔分離乖間。皆生怨惡。故感今生得蔽惡眷屬也。二得不和合眷屬。謂因前世兩舌離間人之親愛。使不和合。故感今生得不和合眷屬也。
○第四與婦女同室宿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避世譏嫌。及護梵行。
律攝云。由女人事淫染煩惱。制斯學(xué)處。
緣起處。
佛在給孤獨園。
起緣人。
尊者阿那律(或云阿那律陀。此云無滅。昔施食福。人天受樂。于今不滅。凈名疏云;蛟瓢⒛啾R豆;蛟瓢少/兔]樓馱。梵音楚夏不同耳。此云如意;蛟茻o貧。過去饑世。曾以稗飯。施辟支佛。九十一劫 天人之中。受如意樂。故名如意。爾來無所乏斷。故名無貧。佛之從弟。斛飯王子。西域記云。阿泥[打-丁+聿]陀。舊曰阿那律者訛也 根本云。昔迦羅村馱佛制底之處。興大供養(yǎng)。時有群賊欲行竊盜。入制底中。見其燈阇。遂便挑舉。睹佛尊容。情生歡喜。即發(fā)大愿。愿我來世得遇大師。承事無倦。得妙天眼。人中第一。由彼愿力。今獲天眼最為第一)。從舍衛(wèi)國。向拘薩羅中路。至無比丘住處村。聞一淫女家。常止賓客。即往借宿門下。結(jié)跏趺坐。系念在前。時拘薩羅國諸長者。亦來投宿門屋下。坐相逼近。淫女生愍念心。令入舍內(nèi)。尊者結(jié)跏趺坐。系念在前。淫女室中然燭。竟夕不絕。淫女于初夜來。求作夫。尊者默然不答不視。到后夜復(fù)求作夫。尊者復(fù)不答不視。何以故。由尊者得無上二俱解脫故(成實論云。二俱解脫者。一慧解脫。二心解脫;劢饷撜。謂以智慧斷無明惑業(yè)之縛。而得解脫也。二心解脫者。謂因此心離于貪愛之縛。而得解脫。今尊者見思斷盡。不染情欲。故不答不視)。此淫女即脫衣前捉。尊者以神通力。涌身在 空。淫女慚愧。著衣合掌。懺悔至三。尊者即下本處。說微妙法。淫女得法眼凈。受三歸五戒。為優(yōu)婆夷。次日尊者受其供養(yǎng)而去。還僧伽藍。向諸比丘說。少欲者嫌責(zé)。白佛結(jié)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與婦女同室宿者。波逸提。
釋義 婦女者。人女有知命根不斷。室者。有四周墻壁。障上有覆;蚯俺ǘ鵁o壁。或有雖覆而不遍;螂m覆遍而有開處(室者實也。人物實滿其中。是謂曰室)。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知有婦女。二堪行淫境。三同室無隔。四脅臥著地。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先宿。婦女后至。或婦女先至。比丘后到;蚨司阒。若欹臥(欹音溪不正臥)隨脅著地。波逸提。
隨轉(zhuǎn)側(cè)。波逸提。
若天女阿修羅女龍女夜叉女餓鬼女同室宿。突吉羅。
若黃門二根人同室宿。突吉羅。
晝?nèi)諎D女立比丘臥。突吉羅。
薩婆多云。此戒亦身教成罪。亦人上成罪。一臥一波逸提。十臥十波逸提。是名身教成罪。若一臥有一女人。一墮罪。有十女人。十墮罪。是名人上得罪。
若白衣舍內(nèi)房舍各異。若比丘在一房中。女人在余房。比丘不閉房戶。突吉羅。
閉戶。無犯。
若樹下。突吉羅。
五分云。若同覆異隔。若大會說法。若母姊妹近親疾患。有知男子自伴不臥。皆不犯。
律攝云。若天龍女可見形者。及傍生女同處宿。咸得惡作。
小傍生女不堪行淫者。不犯。
若有父母夫主等守護者。同宿無犯。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比丘不知彼室內(nèi)有婦女而宿。若比丘先至。而婦女后至。比丘不知。若屋有覆而四邊無障;虮M覆而半障;虮M覆而少障;虮M障而不覆;虮M障而少覆;虬敫舶胝;蛏俑采僬。或不覆不障露地。無犯。此室中若行若坐。無犯。若頭眩倒地。若病臥。無犯;驗閺娏λ健H魹槿怂`。若命難。凈行難。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五同未受大戒人三宿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比丘同學(xué)。
律攝云。由眠宿事不寂靜煩惱。制斯學(xué)處。此戒二緣合結(jié)。
緣起處。
佛在曠野城。
起緣人。
六群與諸長者共在講堂宿。六群中有一人。亂心睡眠。轉(zhuǎn)側(cè)形露。有比丘以衣覆已。復(fù)更轉(zhuǎn)側(cè)露形。第二比丘復(fù)以衣覆。尋復(fù)轉(zhuǎn)側(cè)形起(善見云。臨欲眠時。應(yīng)先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無常。不先作念。心即散亂。是故露身形也)。長者譏笑調(diào)弄。時眠比丘慚愧無顏。余比丘亦慚愧無顏。少欲比丘白佛。訶責(zé)結(jié)戒。不得與未受大戒人共宿。佛在拘睒毗國。諸比丘言。佛不聽與未受大戒人共宿。當(dāng)遣羅云去。時羅云無屋住。往佛廁上宿(善見云。羅云入佛廁。以袈裟敷地而眠。所以入佛廁者。以凈潔故。多人以香花供養(yǎng))。佛知往廁所作謦欬。羅云亦作謦欬聲。 世尊知而故問。此中有誰。答言。我是羅云。問汝作何等。答諸比丘言。不得與未受具戒人共宿。驅(qū)我出。佛授指令捉將入自房共宿。明日集比丘告言。汝等無慈心。乃驅(qū)出小兒。是佛之子。不護我意耶。自今聽比丘與未受大戒人共二宿。若至三宿。明相未出時。應(yīng)起避去。若至第四宿。應(yīng)自去。或使彼去。當(dāng)如是說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與未受大戒人共宿。過二宿至三宿。波逸提。
釋義 未受大戒人者。除比丘比丘尼。余未受戒人是(謂三小眾及白衣也)。過二宿至三宿者(薩婆多論云。所以聽二宿者。若都不聽;蛴惺因緣。以憐愍故。得共二宿。以護佛法故。不聽三宿)。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未受具人。二共房無隔。三過限不遣。四脅臥著地。
定罪 此中犯者。本律得罪。同前戒。
僧祇云。若與未受具人同屋宿。第三宿時當(dāng)異房。若露地。露地風(fēng)雨雪寒時。當(dāng)還入房坐至地了。若老病不堪坐者。當(dāng)以縵障。若齊項。若齊掖?z下至地。不得容貓子過。若道行時。無帳縵者。若未受具人可信者。應(yīng)語言。汝眠我當(dāng)坐。比丘欲眠時。當(dāng)喚使覺。我眠汝坐。若眠。汝無福德。
薩婆多云。若共宿過二夜已。第三夜更共異人宿。波逸提。以前人相續(xù)故。若共宿二夜已。移在余處。過一宿已。還共宿無過。
十誦云。有病比丘。使沙彌供給。雖臥無犯。是中有不病比丘。不應(yīng)臥。
根本云。如在行路過二宿。通夜應(yīng)眠。勿生疑惑。
目得迦云。不合與俗人求寂授學(xué)人(即學(xué)悔人)別住人同坐。必有難緣。無犯。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同前。
會詳 薩婆多云。結(jié)戒者。為佛法尊重故。為息誹謗故。
○第六與未受戒人共誦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比丘同學(xué)。
律攝云。由教授事。制斯學(xué)處。
緣起處。
佛在曠野城。
起緣人。
六群與諸長者。共在講堂誦佛經(jīng)。語聲高大。如婆羅門誦書聲無異。亂諸坐禪者。諸比丘聞白佛。訶責(zé)結(jié)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與未受戒人共誦者。波逸提。
釋義 未受戒者。除比丘比丘尼。余者是。共誦者(五分云。并誦者俱時誦。或授聲未絕。彼已誦;虮苏b未竟。此復(fù)授)。句義非句義。句味非句味。字義非字義。
句義者。與人同誦。不前不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義。是諸佛教(句義者。偈中一句。是名句。又云。有字義昧。是名為句。句足義足。是名句義)。非句義者。如一人說諸惡莫作未竟。第二人抄前言諸惡莫作(非句義者。如一人說句未了。第二人復(fù)抄前而言者。句既未了。其義有缺。名非句義)。句味者。二人共誦。不前不后。眼無常。耳無常。乃至意無常(句味者。謂字雖同。其義有別。故云句味也)。非句味者。如人未稱眼無常。第二人抄前言眼無常(非句味準(zhǔn)前知)。字義者。二人共誦。不前不后。阿羅波遮那。
非字義者。一人未稱言阿。第二人抄前言阿(義味等同前 文殊菩薩法一品云。阿羅跛者那者。是滿一切愿義。何以故。阿字樂欲菩提義。羅字染著不舍眾生義。跛字第一義諦義。者字妙行義。那字無自性義。樂欲菩提。不舍眾生染。第一義諦中。行行修習(xí)。諸法無有自性。才說此陀羅尼。一切 如來所說法。攝入五字中。能令利益眾生。 般若波羅蜜多成就)。法者。佛所說。 聲聞所說。仙人所說。諸天所說。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未受具人。二是三藏文句。三不先教誨。四同誦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與未受戒人共誦。一說二說三說。若口授。若書授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羅。
天子。阿修羅子。夜叉子。龍子。干闥婆子。畜生能變形者同誦。說而了了。突吉羅。
若師不教言。我說竟。汝可說者。師突吉羅。
若授弟子經(jīng)。應(yīng)教言。待我誦斷。汝當(dāng)誦。若不受語者。不復(fù)得教。
僧祗云。雖比丘尼受具戒。亦不得教。
善見云。若長行同誦者。隨字得罪。若佛 涅槃后。迦葉為上座。五百羅漢所集三藏。若共未受具戒人同誦此法者。得波逸提。
若法師所撰文字。共同誦者。不犯。
戒因緣經(jīng)云。若比丘向未受戒者。說一句戒。波逸提(由六群向沙彌說毗尼故制。蓋以五篇之名。唯大僧法。沙彌等。必不可聞。聞則成盜法重難故)。律攝云。若不請。輒為人說。得越法罪。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我說竟汝說。一人誦竟一人書。若二人同業(yè)同誦。或戲笑語。疾疾語。獨語。夢中語。欲說此錯說彼。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七向未具人說他粗罪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
義疏云。說過者有兩。一陷沒心。欲令前人失名利等。二治罰心。欲令前人被系縛等。此二心皆是業(yè)主。必犯重戒。若獎勸心說。及被差說罪。皆不犯。又犯七逆十重。前人失戒。失戒后說。但犯輕垢。
律攝云。此由未近圓事不忍煩惱。制斯學(xué)處。此戒三緣合結(jié)。
緣起處。
佛在耆阇崛山。有行波利婆沙摩那埵比丘。在下行坐。
起緣人。
六群語諸白衣。此等人犯如是如是事。故眾僧罰。使在下行坐。有過比丘聞之慚愧。余比丘亦慚愧白佛。訶責(zé)結(jié)戒。犯粗惡罪。不得向未受大戒人說。時諸比丘不知粗惡罪。不粗惡罪。后乃知是粗惡罪;蛴凶鞑ㄒ萏釕曰谡;蛴形飞髡摺7鹧。不知不犯。故更加知字。后舍利弗為僧所差。在王眾中。說調(diào)達過。生畏慎心。佛言。僧差無犯。當(dāng)如是說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知他有粗惡罪。向未受大戒人說。除僧羯磨。波逸提。
釋義 粗惡罪者。波羅夷僧殘。
未受大戒人者。除比丘比丘尼。余者是。
除僧羯磨者(僧白二羯磨差說無犯)。僧者。同一羯磨同一說戒。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知是粗罪。二僧不差說。三所對未具戒人。四說而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知他比丘有粗惡罪。向未受大戒人說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羅。
除粗罪已。更以余罪。向未受大戒人說。突吉羅。
自犯粗惡罪。向未受大戒人說。突吉羅。
除比丘比丘尼。以余人粗惡罪。向未受大戒人說。突吉羅(余人者。出家三小眾。及在家二眾也)。粗惡粗惡想。波逸提。
粗惡疑。突吉羅。
非粗惡粗惡想。突吉羅。
非粗惡疑。突吉羅。
僧祇云。比丘尼雖受具戒。亦不得向說。
根本云。若于不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說。得墮罪。
若于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說。得突吉羅。
若于不知俗家。作先知想疑。不犯。
五分云。教向甲說而向乙說。教說此罪而說彼罪。皆波逸提。
十誦云。若羯磨此比丘作說罪人。余比丘說者。突吉羅。
若令向此人說此處說。向余人余處說者。突吉羅。
若僧作隨意隨時隨處說罪羯磨者說。無犯(問五分教向甲說而向乙說等。皆波逸提。十誦向余人余處說。突吉羅。此二何從。答既被僧差。則所向雖或失當(dāng)。宜從十誦結(jié)經(jīng)。設(shè)以惡心欲令陷沒。故向乙說。宜從五分結(jié)重也)。薩婆多云。向未受具戒人說二篇罪名。波逸提。
說罪事。突吉羅。
若說下三篇罪名。突吉羅。
說罪事。亦突吉羅。
不問前比丘有罪無罪。向未受具戒人說其粗罪。盡波逸提。
若遣使書信印。亦突吉羅。
若說出佛身血。壞僧輪對首。偷蘭。
若說四事邊十三事邊。一切偷蘭遮。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若不知。若眾僧差。粗惡非粗惡想。若白衣先已聞。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薩婆多云。結(jié)戒者。為大護佛法故。若向白衣說比丘罪惡者。則前人于佛法中。無信敬心。故寧破塔壞像。不得向未受具戒人說比丘過惡。若說罪過。則破法身故(可不慎之)。
○第八向外人說證法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
律攝云。因未近圓人。似求名利。似有貪故。制斯學(xué)處(戒因緣經(jīng)中乃向沙彌說故制)。
緣起處。
佛在毗舍離狝猴江邊樓閣精舍。
起緣人。
知而故問婆裘園比丘。頗實爾耶。答言實爾。佛言。汝等癡人。真實猶不得向人說。況不實。呵責(zé)結(jié)戒(準(zhǔn)此義。即前大妄語戒因緣并起。不實者結(jié)重。實者從輕。結(jié)集之時。輕重各列)。
所立戒相。
若比丘向未受戒人。說過人法。言我見是。我知是。實者波逸提。
釋義 如初篇第四戒中。更無異故不出。
犯緣 此戒具足三緣。方成本罪。一實得上人法。二舉意向未受具人說。三說而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若彼真實有此事。向未受大戒人。說而了了者。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羅。
若手印書。若作知相遣人。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羅。
若天子。阿修羅子。夜叉子。干闥婆子。龍子。餓鬼子。畜生能變化者。向說得上人法。了了不了了。盡突吉羅。
向受大戒人。非同意者。說突吉羅。
五分云。受大戒人不問而向說。語語突吉羅。
不犯者。泥洹時說。
律攝云。對俗人現(xiàn)神通。得惡作罪(神者。如比丘有大神力。能無量變化。震動大地。以一為多。以多為一。若近物遠物。是神非通。通者。若墻壁高山。徹過無礙。如行虛空凌虛如鳥。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煙焰。如大火聚。日月威光。以手捫摸。乃至梵天身得自在。是名通也。今云神通。二法合說)。不犯者。為顯圣教,F(xiàn)希有事;蛴畋怂星樾恼{(diào)伏故。雖現(xiàn)無犯。
言我清凈持戒。突吉羅。
若說天龍鬼神來至我所。為名利故。波逸提。
若言旋風(fēng)土鬼來至我所。為名利故。突吉羅。
若實誦三藏。隨所誦經(jīng)。隨所解義。隨所問答。為名利故。向人說者。突吉羅。
摩得勒伽云。向狂人散亂心人重病人說。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若實得上人法。自言是業(yè)報。不言是修得。向同意比丘說。若說根力覺道解脫三昧。不向人說我得。或戲笑語。獨語。夢中語。欲說此錯說彼。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薩婆多云。結(jié)戒者。為大人法故。若自稱德行。覆藏過罪。是小人法。為平等法故。若自種圣德。則賢愚各異。前人于眾僧。無平等心故。
○第九與女人過說法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學(xué)。須護譏嫌。必若不起譏嫌。隨機廣略為說無犯。此是制罪。
律攝云。因說法事淫染過限譏嫌煩惱。制斯學(xué)處。此戒三緣合結(jié)。
緣起處。
佛在給孤獨園。
起緣人。
迦留陀夷詣一大長者家。在姑前。與兒婦耳語說法。姑見問婦。說何等事。婦言。與我說法。姑言。若說法者當(dāng)高聲。令我等聞。云何乃耳中獨說耶。乞食比丘聞白佛。訶責(zé)結(jié)戒。與女人說法。波逸提。時有女人請比丘說法。比丘畏慎白佛。佛言。聽比丘與女人說法。不得過五六語。諸比丘復(fù)以畏慎心。以無有知男子便休。不與女人說法。佛言。自今已去。除有知男子。聽過五六語。與女人說法。如是請授五戒。說五戒法。受八戒。說八戒。法說八圣道法。十不善法。十善法。諸女問義。以無知男子。皆不敢為受。為說答義。佛言。自今已去。聽無知男子。乃至問義。若不解。當(dāng)廣說(起緣雖多。唯三緣制戒。故云三緣合結(jié)也)。
所立戒相。
若比丘與女人說法。過五六語。除有知男子。波逸提。
釋義 女人者(人女有知。未命斷。能解知善惡言義)。法者(律攝云。謂是如來所說;蚵暵勊f)。五語者。色無我。受想行識無我(受戒揵度云。世尊食后。告五比丘色無我。若色是我者。色不增益。而我不受苦。若色是我者。應(yīng)得自在。欲得如是色。不用如是色。以色無我故。而色增長。故受諸苦。亦復(fù)不能得隨意。欲得如是色便得。不用如是色便不得。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六語者。眼無常。耳無常。鼻舌身意無常(無常經(jīng)云。假使妙高山。劫盡皆散壞。大海深無底。亦復(fù)有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法。不被無常吞 凈名疏云。身無常等者。決擇記云。約生老病死配之。緣初起名生。本無有故無常也。老奪盛色故無強也。病為疾苦所侵故無力也。死來滅壞故無堅也。此約粗事無常。亦云一期無常。言速朽之法。不可住也。此約細無常。亦云剎那無常。若悟此生滅無常。得四沙門果故。即藏教義也)。過者(律攝云。過五至六。過六至七。是名過也)。有知男子者。解粗惡不粗惡事(僧祗云。若盲若聾若眠。亦名無知男子。若減七歲。若過七歲。不解好惡語義味。不名有知男子。若七歲若過七歲。解好惡義味。是名有知男子 薩婆多云。有知男子者。謂解人情語言。意趣可作證明者。要是相解言語。若方類不同者。一切不聽。男子必是白衣。一切出家人亦不得以事同。故。正使眾僧集會。若有女人若多若少。無有知男子。不得為說。得為尼說法。一切尼眾以教誡法故無過)。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人女有知解。二所說佛法。三無知男子。四過說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為女人說法。過五六語。徐有知男子。說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羅。
若天女。阿修羅女。龍女。夜又女。干闥婆女。餓鬼女。畜生女能變化不能變化者。為說過五六語。了了不了了。盡突吉羅。
五分云。為女人說五六語竟。語言法正。齊此從坐起去。更有因緣。復(fù)來坐為說。不犯。
若說五六語竟。更有女人來。為后女人說。如是相續(xù)為無量女人說。皆不犯。
若自誦經(jīng)。女人來聽。若女人問義。要使得解。過五六語。皆不犯。
薩婆多云。女者能受淫欲者。若石女若小女未堪任作淫欲者。突吉羅。
若說世間常事。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若五六語有知男子前過說。若無知男子前授優(yōu)婆夷五戒。及說五戒法。與八關(guān)齋。說八關(guān)齋法。說八圣道。及十不善。十善法。及女人問義。若不解廣為說。若戲笑語。疾疾語。獨語。夢中語。欲說此錯說彼。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法華云。不應(yīng)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為說法。亦不樂見。若入他家。不與小女處女寡女等共語。亦復(fù)不近五種不男之人以為親厚。不獨入他家。若有因緣。須獨入時。但一心念佛。若為女人說法。不露齒笑。不現(xiàn)胸臆。乃至為法猶不親厚。況復(fù)余事。
○第十掘地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學(xué)。此是制罪。
律攝云。由作鄙業(yè)妨廢正修。因壞地事。制斯學(xué)處。此戒二緣合結(jié)。
緣起處。
佛在曠野城。
起緣人。
六群與佛修治講堂。自手掘地。諸長者譏嫌。斷他命根。諸比丘聞白佛。呵責(zé)結(jié)戒。不聽自手掘地。六群復(fù)教人掘言。掘是置是。諸長者復(fù)譏嫌。佛言。當(dāng)如是說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提。
釋義 自手掘地者。已掘地未掘地。若已掘地。經(jīng)四月被雨漬。還如本(十誦云。地有二種。生地。不生地。多雨國土。八月地生。少雨國土。四月地生。除是名不生地。文八月謂驚蟄后立冬前。四月謂夏四月 律攝云。生地者。謂未曾掘。若曾經(jīng)掘。被天雨濕;蛴嗨磿r經(jīng)三月。是名生地。若無雨濕及余水沾潤時經(jīng)六月。亦名生地。異此非生。自作教他。成犯)。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是生地。二生地想。三故掘。四要傷土。
定罪 此中犯者。若用鋤;蛞?斫;蛞宰怠;蛞早牭洞。乃至指爪掐傷地。一切波逸提。
打栓入地。波逸提。
地上然火。波逸提。
有地想。波逸提(謂地作地想。非是砂石想)。若不教言看是知是。突吉羅(此是凈語。令彼凈人自知所應(yīng)掘應(yīng)置。比丘法不得直言掘是置是也)。僧祇云。若河邊坎上。以腳蹋墮。蹋蹋波夜提。
坎岸邊行土崩。無犯。
若營事比丘多塔物僧物。欲藏地中。若在露處生地。不得自掘。當(dāng)使凈人知。若在覆處死地。得自掘藏。釘栓拔栓亦爾。
若死土被雨已。不得自取。使凈人取盡。雨所洽際。然后自取。無罪。
掘地。波夜提。
半沙。越毗尼罪。
純沙。無罪。
若石姜石糞灰亦如是。
薩婆多云。不生地觸上干土。突吉羅。
下侵濕地。犯墮。
墻根齊筑處。不犯。以異于地。故雖筑治。若濕相淹發(fā)。犯墮。
凡欲取菜草土。當(dāng)遙言。某處有好者凈來。若到邊指示。犯也。
蟻封雨時。犯突吉羅。以非根本實地故。若中生草觸草犯墮。封土犯突吉羅者。有少相連分故。屋下地犯墮。通覆處處地若土起。犯突吉羅。及下地犯墮。
十誦云。掘不生地。一掘一突吉羅。
掘生地。一掘一波逸提。
若比丘作師匠。欲新起佛圖僧坊畫地作模。不犯。余比丘畫者。犯罪。
若金銀等礦。若雌黃赭土白墡處。生石處。黑石處。沙處。鹽處掘者。不犯。
根本律云。若營作比丘欲定基時。得好星。候吉辰。無有凈人。應(yīng)自以栓釘?shù)。記疆界深四指者。無犯。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若語言知是看是。若曳材木曳竹。若離倒地扶正。若反磚石。取牛糞。取崩岸土。若鼠壞土。若除經(jīng)行處土。若除屋內(nèi)土。若來往經(jīng)行。若掃地。若杖筑地。若不故掘。一切不犯。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十一壞鬼神村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學(xué)。此是制罪。
律攝云。因種子及鬼神邨事以譏嫌無悲煩惱。制斯學(xué)處。
緣起處。
佛在曠野城。
起緣人。
告諸比丘。有一曠野比丘。修治房舍。自斫樹耶。答言實斫。呵責(zé)結(jié)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壞鬼神村。波逸提。
釋義 鬼神者。非人是(婆沙云。鬼者畏也。謂虛怯多畏。又云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又希求名之為鬼。謂彼餓鬼恒從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 光明疏云。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隱顯變化。故曰神也)。村者。一切草木是。村有五種。一根種呵梨陀(即黃姜也)。憂尸羅(即香莩也。此云茅香根。正法念處經(jīng)云。是冷藥草名。根本云。香附子)。貿(mào)他致吒(是雀頭香)。盧犍(即黃連也)。及根余所生者是(因根生故。名根種也)。枝種者。柳舍摩(是菩提樹也)。婆羅醯陀(謂貝多羅樹也。此二種樹。見交廣有。余方不見)。及余枝種等是(因枝發(fā)生。故云枝種)。節(jié)生種者。蘇蔓那華(又云須曼那。此云善攝意。亦名蘇摩那華。其色黃白極香。樹不至大高三四尺。下垂如蓋。其華香氣與末利華相似)。蘇羅婆(未詳)。蒲醯那(是外國草名也)。勒蓼(即是蓼草。其味苦辣。類有多種。天蓼亦云水紅草。多生水傍。苗莖尺余。葉大色赤白。馬蓼葉大同前。卑濕之地亦生。水蓼生淺水中。葉大有黑點。毛蓼冬根不死。葉上有毛。白蓼紅蓼香蓼禾蓼等)。及余節(jié)生種者是。
覆羅種者(是虛中種也)。甘蔗。竹葦。藕根。及余覆羅生種者是(覆羅未知何義。諸部節(jié)種)。子種者。子還生子者是(即如稻麥麻豆粟等子。還生子故)。若斫截墮故。名壞鬼神村也(律攝云。村者聚義。謂是林薄諸鬼神鳥獸等稟生命者托之而住。猶若人村。壞者。是拗拉拔掘斬截摧傷之總名也)。
犯緣 此戒具足四緣。方成本罪。一是生草木。二草木想。三故壞。四斫截斷。
定罪 此中犯者。于五生種中。若生生想。自斷。若教他斷。若自炒。教他炒。自煮。教他煮。波逸提。
若生疑。突吉羅。
生非生想。突吉羅。
非生生想。突吉羅。
非生疑。突吉羅。
草木七種色。青。黃。赤。白。黑?~(青白色即淺青色也)。紫色。
生草木作生草木想。若自斷。教他斷。若自炒。教他炒。自煮。教他煮。波逸提。
生草木疑。突吉羅。
生草木非生草木想。突吉羅。
非生草木生草木想。突吉羅。
非生草木疑。突吉羅。
若打栓著樹上。波逸提。
若以火著生草木上。波逸提。
若斷多分生草木。波逸提。
若斷半干半生草木。突吉羅。
若不言看是知是。突吉羅。
五分律云。若比丘一一所須語凈人言。汝知是。若不解。復(fù)語言汝看是。若不解。復(fù)語言與我是。
若為火燒。若折。若斫。知必不生。不犯。
住處庭中生草。聽使凈人知。
摩得勒伽云。以灰土沙覆生草。突吉羅。
語余人言。取是果。我欲食。突吉羅。
生果未凈。全咽。突吉羅。
取木耳。突吉羅。
打熟果落。突吉羅。
打生果落。波逸提。
善見云。木倒笮比丘而不死。雖手中有刀斧等。寧守死不斫木掘土以脫命。何以故。掘土斫木得墮。智慧人寧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
若人放火燒寺。為護住處。得刬草掘土以斷火。不犯。
若水中翻蓮花浮萍。突吉羅。
若離水。波逸提。
若須花果。得舉樹枝下。使凈人取。不犯。不得令枝折。若樹高凈人不及。比丘得抱凈人取。不犯。
若樹押人。比丘得斫樹掘地以救其命。不犯(問上云木倒笮。比丘不得斫木掘土以脫命。下云若樹押人。比丘得斫樹掘地以救其命。此二義何從。答木笮比丘不得斫木掘土。正謂自利。寧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也。樹押于人。得斫樹掘地。務(wù)當(dāng)救人。不犯禁戒。自他俱利。正與大乘教意相符也)。薩婆多云。不問有種子無種子。要須凈而食不凈果。若合子吞咽。突吉羅。
若嚙破。波逸提。
第三分云。不應(yīng)不凈果便食。應(yīng)作五種凈法食。一火凈。二刀凈。三瘡凈。四鳥啄凈。五不中種凈。是中初后兩種凈已都食。余三種凈。應(yīng)去子食。不應(yīng)啖不凈果菜。不應(yīng)自作凈。不應(yīng)自手捉令人作凈。應(yīng)置地使人作凈。作凈已不應(yīng)不受而食。
律攝云。若蒲桃瓜果總為一聚。于三四處以火拄之。此便為凈。若刀爪一一皆須別凈。
僧祇云。有國土作谷聚。畏非人偷。以灰火燒上作識。即此為凈。如摩摩帝有倉谷未凈。畏年少比丘不知法。使凈人火凈。至倉谷盡。比丘恒得語言舂去。不犯。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五分云。余三眾無故。殺生草木。突吉羅。
薩婆多云。三眾是凈人。不犯(問今此二律其義何從。答若無故殺生草木。必從五分結(jié)罪。若為 三寶營作。即依薩婆多無犯。開遮得所。義無乖謬也)。
開緣 不犯者。言看是知是。若斷枯干草木。若于生草木上。曳木曳竹。若生草覆道。以杖披遮令開。若以瓦石拄之。而斷傷草木。若除經(jīng)行地土。及掃經(jīng)行來往處地。誤撥斷生草木。若以杖筑地。撥生草木斷。無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會詳 根本云。凡授事人為營作故。將伐樹時。于七日前。在彼樹下。設(shè)諸祭食。誦經(jīng)咒愿。說十善道。贊嘆善業(yè)。復(fù)應(yīng)告言。若于此樹。舊住天神應(yīng)別求居止此樹。今為三寶有所營作。過七日已。當(dāng)斬伐之。若伐樹時。有異相現(xiàn)者。應(yīng)為贊嘆。施舍功德。說慳貪過。若仍現(xiàn)異相。即不應(yīng)伐。若無別相。應(yīng)可伐之。
薩婆多云。結(jié)戒者。為不惱眾生故。為止誹謗故。為大護佛法故。凡有三戒。大利益佛法。一不得擔(dān)。二不得殺草木。三不得掘地。若不制三戒。一切國王當(dāng)使比丘種種作役。有此三戒。帝主一切息心。
根本雜事云。得義尸羅國有醫(yī)缽羅龍王。化身為摩納婆形(此云儒童)。持滿篋金。遍游諸處。說偈問言 何處王為上 于染而染著 無染而有染 何者是愚夫 何處愚者憂 何處智者喜 誰和合別離 說名為安樂 若有解者。即以金篋供養(yǎng)。然無有人能解釋者。漸行至婆羅痆斯國。復(fù)如是唱。有人報言。有上智人。住阿蘭若。名那剌陀。當(dāng)解斯義。未幾那剌陀至。龍以偈問。彼聞記憶。告言。十二年后當(dāng)為汝解釋。龍言。太長久。漸求減至七日。時那剌陀即往告五比丘。五比丘答言。汝可問佛。即詣鹿林。禮足而坐。佛為說法。證預(yù)流果。愿求出家。佛言。先為摩納婆解釋頌義。然后出家。應(yīng)如是答。
第六王為上。
染處即生著。
無染而起染。
說此是愚夫。
愚者于此憂。
智人于此喜。
愛處能別離。
此則名安樂。
彼若不解。更為說頌。
若人聞妙語。
解已修勝定。
若聞不了義。
彼人由放逸。
彼若更疑。汝可對彼。以爪截葉。若問世尊出世。報言已出。若問何處。報言在施鹿林。時那剌陀受佛教已。至龍王所。具答如上。彼龍化作轉(zhuǎn)輪圣王。往世尊所。佛言。汝愚癡人。于迦攝波佛時。受佛禁戒。不能護持。感此下劣長壽龍身。今者何故還起詐心。汝今可復(fù)本形。龍言。世尊。我是龍身。多諸怨惡?钟斜娚蚕鄵p害。佛敕金手神。為之守護。龍王別至一處。遂復(fù)本形。身有七頭。頭尾相去有二百驛。一一頭上各生一醫(yī)羅大樹。被風(fēng)搖動。膿血皆流。沾污形骸。臭穢可惡。常有蠅蛆。諸蟲遍其身上。晝夜[口*(一/巾)]食。是時龍王即以本身。詣世尊所。禮足卻住。白言。唯愿世尊。為我授記。當(dāng)于何日。舍此龍身。佛言。當(dāng)來人壽八萬歲時有佛出世。號曰慈氏。為汝授記。當(dāng)免龍身。龍王悲哭。諸頭眼中一時淚出。成十四河。駛流驚注。佛令裁止。勿致?lián)p國。龍禮佛足。忽然不現(xiàn)。大眾問其往因。佛言。迦攝波佛時。此龍于佛法中。出家修行。善閑三藏。具習(xí)定門。經(jīng)行醫(yī)羅樹下。以自策勵。樹葉打頭。即便忍受。后時系心疲倦。從定而起。策念經(jīng)行。葉還打頭極痛。發(fā)嗔怒心。即以兩手。折其樹葉投地。作如是語。迦攝波佛于無情物上。見何過咎。而制學(xué)處。令受斯苦。由彼猛毒嗔心毀戒。命終墮此龍中。
○第十二異語惱他戒
總釋。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學(xué)。此是性罪。
律攝云。由違惱事嗔恚煩惱。制斯學(xué)處。此戒二緣合結(jié)。
緣起處。
佛在拘睒毗國瞿師羅園中。
起緣人。
尊者闡陀犯罪。諸比丘問言。汝自知犯罪耶。即以余事報言。汝向誰語。為說何事。為論何理。為語我。為語誰耶。是誰犯罪。罪由何生。我不見罪。云何言我有罪。諸比丘白佛。佛以無數(shù)方便呵責(zé)。聽僧與作余語。羯磨結(jié)戒。余語者波逸提。后便觸惱眾僧。喚來不來。不喚來便來。應(yīng)起不起。不應(yīng)起便起。應(yīng)語不語。不應(yīng)語便語。諸比丘白佛呵責(zé)已。聽僧與闡陀作觸惱羯磨。當(dāng)如是說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妄作異語惱他者。波逸提。
釋義 妄作異語者(善見云。若比丘見闡那捉銀錢。比丘語言。何以捉銀錢。答言。我捉錫錢非銀錢;蛞婏嬀普Z言。汝何以飲酒。答言。我飲水。語言。汝何以與女人獨坐屏處。答言。有智男子。是名余語;驎r默然不答 律攝云。如有苾芻問苾芻言。爾見如是相貌苾芻。及俗人男女不。便作惱心。而答之曰。如此之人我不曾見。但見兩腳從此而去。或時默然。是謂異語惱他)。
犯緣 此戒具足三緣。方成本罪。一有心惱他。二余語觸惱。三僧與作羯磨已。
定罪 此中犯者。僧未作白。作余語。汝向誰說。為說何事。為論何理。為我說。為余人說。我不見此罪。如是語者。盡突吉羅。
若作白已。如是語者。盡波逸提。
若未白。喚來不來。不喚來便來。應(yīng)起不起。不應(yīng)起便起。應(yīng)語不語。不應(yīng)語便語。一切突吉羅。
若作白竟。一切波逸提。
若上座喚來不來。突吉羅(違逆眾僧結(jié)重。違逆上座結(jié)輕)。僧祇云。若僧中問異答異。得波夜提。
若多人中和尚阿阇黎諸長老前問異答異。越毗尼罪。
律攝云。若于僧伽及尊重類。稱理之教。垢心違惱。亦得墮罪。
非稱理教。作違惱言。得惡作。
若向不解人。而作違惱。亦惡作罪。
若差知眾事。以垢惡心。應(yīng)作不作。不應(yīng)作而作。皆得墮罪。
若無惡心。得惡作罪。
五分云。若輕戒波逸提。
師令掃地不掃。教順掃而逆掃。皆突吉羅。
根本云。若苾芻見獵人逐獐鹿等入寺內(nèi)。彼問頗見有鹿從此過不。不應(yīng)答言見。若是寒時。報言。可入溫室向火。若是熱時。報言。可入涼室飲水。若彼云。我不疲倦。我問走鹿。應(yīng)自觀指甲。報言。我見指甲。若更問者。應(yīng)觀太虛。報言。我見太虛。若彼云。我不問指甲及太虛。然問可殺有情于此過不。即應(yīng)遍觀四方。作如是念。于勝義諦一切諸行。本無有情。報言。我不見有情。此皆無犯。若余問時。不如實答。皆得墮罪。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眾突吉羅。是謂為犯。
開緣 不犯者。重聽不解。前語有參差。汝向誰說。乃至我不見此罪。若欲作非法非毗尼羯磨。若僧若塔寺。若和尚阿阇黎親舊知識。欲為作無利益羯磨。不與和合。喚來不來。教莫來便來。不犯。若一坐食。若不作余食法食。若病喚起不起。不犯;蛏岜缐;驘;蚨旧呷肷帷D酥撩y。梵行難。教莫起便起。不犯。若惡心問上人法汝說是。不與說。不犯。若作非法非毗尼羯磨。若僧塔寺和尚阿阇黎親舊知識為作無利益。教莫語便語。不犯。若小語。疾疾語。夢中語。若獨語。欲說此錯說彼。不犯。
律攝云。若口有病。含藥不言。無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 上一篇:毗尼關(guān)要卷第八
- 下一篇:毗尼關(guān)要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