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乾隆大藏經(jīng) > 此土著述 >
乾隆大藏經(jīng)首頁大乘般若部大乘寶積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華嚴(yán)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jīng)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jīng)
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疏解蒙鈔卷第六(之三)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疏解蒙鈔卷第六(之三)

  海印弟子 蒙叟錢謙益鈔

  【科】(○長水科大文第三。明離魔業(yè)行。從此去盡第七卷宣說神咒。今謙益判阿難請建立道場。至八卷結(jié)經(jīng)名為次分之二)。

  (◎大文第三離魔業(yè)行下。分二大科。以自力離魔。四種清凈明誨。為第一科。以他力離魔。道場軌則。誦咒行道。為第二科)。

  (○【疏】三辨離魔業(yè)行者。前雖廣說圓通修證。凡夫始學(xué)障難尤深。況末代邪宗。紛然競起。邪言惑正。魔辨逼真。濫述既多。朋流者眾。若不甄辨。妨正修行。故以戒定慧驗之。邪元自露。故九十六種外道。皆能修禪。而無戒德。涅槃經(jīng)云。魔尚能變身為佛。豈不能為四依菩薩;髞y世間。是故佛廣說。若言聽畜八不凈物者。是魔所說。身外之物。尚不許畜。何況淫殺盜妄。根本貪嗔。嘻。世有愚人。為魔所惑。誹毀戒律。言是小乘。自稱大乘。無礙自在。下文廣破此等。并是魔業(yè)。故佛深誡。是稱決定大乘明了之教。阿難大權(quán)。愍我將來。必陷魔難。故殷勤致請。永為真誡耳)。

  (○離魔有二。一自力離魔為正行。二他力離魔為助行。北峰印師云。觀理直入名正行。帶事兼修名助行。助行有二。初惑重者唯持禁戒。二習(xí)重者兼假秘咒。憨大師云。初令持四根本戒。制斷發(fā)業(yè)無明。二令持秘密神咒。熏斷俱生無明。今自力離魔。文二)。

  (CB17561一阿難觀時請問二)。

  (卍一敘所悟)。

  阿難整衣服。于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装追稹4蟊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

  【疏】圓通。即是心所行路。故曰心跡。領(lǐng)悟既深。得無疑惑。未來多難。更欲伸陳。悲欣者。欣今所悟。悲后行人([吳興云]悲昔不聞。欣今得悟。又悲未來眾生未悟。欣現(xiàn)前大眾獲益)。

  (卍二陳所愿)。

  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fā)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yīng)世。我雖未度。愿度末劫一切眾生。

  【疏】菩薩有二類。一智增。先取佛果。后度眾生。二悲增。度生心切。故意留惑。潤生三界。今愿未度而度眾生。即悲增也([吳興云]菩薩四誓。度人為先。如來十號。應(yīng)世為本)。

  (卍三述所請)。

  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yuǎn)。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yuǎn)諸魔事。于菩提心。得無退屈。

  【疏】此諸眾生。根劣也。去佛漸遠(yuǎn)。時劣也。邪師說法。難多也。此則時澆解昧;笳溪q多。修定攝心。難為進趣。況遭魔惑。邪見彌增。加行修證。如何無退([熏聞云]梁肅止觀統(tǒng)例云。去圣久遠(yuǎn)。賢人不作。庸昏之徒。含識而已。致使邪魔鬼惑。諸黨并熾?沼性圃。為坑為阱。有膠于文句而不敢動者。有流于渀浪不能住者。有太遠(yuǎn)而甘心不至者。有太近而我身即是者。有枯木而稱定者。有竅號而稱慧者。有奔走非道而言權(quán)者。有假于鬼神而言通者。有放心而言廣者。有罕言而為密者。有齒舌潛傳而為口訣者。凡此之類。自立為祖。繼祖為宗。反經(jīng)非圣。昧者不覺。今阿難請意。深防末劫邪師正慮此也)。

  (CB17561二如來廣為宣說二)。

  (卍一贊請許宣)。

  爾時世尊。于大眾中。稱贊阿難。善哉善哉。如汝所問。安立道場。救護眾生。末劫沉溺。汝今諦聽。當(dāng)為汝說。阿難大眾。唯然奉教。

  【疏】道場加行。事理兩修。內(nèi)秉戒根。外假心咒。內(nèi)外相濟。道力易成。為汝宣揚。當(dāng)善思念。

  (CB17561二正為廣說二)。

  ([○@●]一自行離魔二)。

  ([○@卍]一總明三學(xué))。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xué)。

  【疏】諸行或?qū)C。不同此三。決定須說。又是決定成佛之因。佛佛皆爾。故云三決定義。([翻譯云]毗奈耶或毗尼。什云。秦言善治。謂自治淫怒癡。亦能治眾生惡也。圓覺鈔云。此云調(diào)伏。謂調(diào)練三業(yè)。制伏過非。南山云。正翻為律。安法師云。戒律禪定智慧三者。至道之門戶。泥洹之關(guān)要。戒者。斷三惡之干將也。定者絕分散之利器也;壅。齊藥病之妙醫(yī)也。什云。持戒能折伏煩惱。令其勢微。禪定能遮煩惱。如四山斷流。智慧能滅煩惱。畢竟無余。故遺教云。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

  (○[智論云]持戒之人。能以精進。自制五情。不受五欲。若心已去。能攝令還是為于戒。能護諸根。則生禪定。生禪定。則生智慧。得至佛道。戒為檢粗。禪為攝細(xì)。戒攝心口。禪止亂心。如人上屋。非梯不升。不得戒梯。禪亦不立。破戒之人。結(jié)使風(fēng)強。散亂其心。禪不可得。持戒之人。煩惱風(fēng)輕。心不大散。禪定易得。復(fù)次持戒之人。觀此戒相。從何而有。皆從眾罪而生。若無眾罪。則亦無戒。戒相如是。從因緣有。以是悟心。不令生著。是為持戒。生般若波羅蜜。不持戒人。雖有利智。以營世務(wù);鄹鶟u鈍。譬如利刀。以割泥土。遂成鈍器。若出家持戒。不營世業(yè)。常觀諸法。實相無相。先雖鈍根。以漸轉(zhuǎn)利)以定慧二門。前已說故。符律談常。同涅槃矣([釋要云]從初至第四半經(jīng)?偸情_解。即慧學(xué)。從阿難舉喻華屋至此。是明定學(xué)。故此下唯明戒學(xué)。扶律談常者。今經(jīng)圓頓。合明大乘持戒。何以但明四根本戒。以符合小乘律制。為最后誡勖。此中扶小律故。淫戒居初。部屬實故。攝心為戒。斷性亦無。即大乘持戒。不同小乘。治心口而已)。

  (△[溫陵云]三藏中。毗奈耶律藏大小乘通攝也。小乘稟法為戒。大乘攝心為戒。法戒則無犯而已。心戒則無思犯也。此下別示四重。則十戒之初。淫殺盜妄。四波羅夷。為根本重罪。所謂其心不淫不殺者。皆使無思犯也)。

  ([○@卍]二別示戒學(xué))。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

  ([標(biāo)指云]戒是根本。心起為犯)。

  (CB17565初淫戒分六)。

  (CB17563一標(biāo)示斷淫出纏)。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

  【疏】淫為生死根本。返之則不續(xù)矣。圓覺云。一切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具云。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皆因淫欲等)當(dāng)知輪回。愛為根本。由諸有欲。助發(fā)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xù)([彼疏云]皆因淫欲正性命者。此中性字。不是真靈之性。意說人中性命也。淫謂耽染愛著。但是情染。總得名淫。縱使化生。亦依業(yè)染。俱舍云。六受欲交抱。執(zhí)手笑視淫。四州之人。同四王界。余諸異類。心染氣傳。受性稟命。莫不由之。既性命由淫。淫復(fù)由愛。故云愛為根本)。

  (△[清涼云]小乘四戒。淫戒最前。一者此戒。人之喜犯。二者劫初起過。此為最先。余之三戒。亦皆次第。三者淫愛惑業(yè)。招潤生死。二乘厭離。故制在先)。

  (CB17563二正辨欲為魔因)。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v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疏】魔不斷淫。而修禪定。魔定順惑。易得成就。功深者為上品。功淺者為中下。雖不斷欲。而修定得福。隨福優(yōu)劣。故成三品。以邪定力。故得五通。以有漏福。生天魔界。隨得少定。不辨邪正。各各自謂成無上道([孤山云]犯四重禁。罪在地獄。以修禪力。且落魔界。若約未來流轉(zhuǎn)。則應(yīng)備歷三途)。

  (△[溫陵云]魔亦多智修禪。帶淫修禪。必落此類)。

  (△[講錄云]三昧。指定慧。塵勞。即見思二惑[王舜鼎曰]世尊言縱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又云?v得妙悟。皆是淫根。痛哉斯言。妙悟尚然。況未悟乎。多智禪定尚然。況未得定慧少分乎)。

  (CB17563三囑誡滅后魔惑)。

  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疏】末世眾生。無正法眼。多被魔惑。廣行貪淫。假稱善友。誘化無識。失正遭苦([標(biāo)指]如來滅后。后五百歲。正當(dāng)今日。多此魔民)。

  (△[講錄云]愛即思惑。見即見惑)。

  (△[清涼鈔云]一切眾生。不知善法。令其知之。不識諸惡法。令其識之。名善知識也)。

  (CB17563四明誡依教堅持)。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凈明誨。

  【疏】此戒雖與小乘名同。而持隨有異。([補遺云]即律中受隨二戒也。初誓受于師。后隨而行之也)此則一一內(nèi)防心念。輕重等持。彼則事逐緣成。輕重隨戒。故云先斷心淫。論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與小乘。持戒全別([熏聞云]先斷心淫。乃防萌杜漸之意。非謂起心。便同初篇。一例結(jié)罪。如大經(jīng)云。言語嘲調(diào)。壁外釧聲。男女相追。皆污凈戒。天臺菩薩戒疏。指此為污定共戒。又稱嘆摩觸等。皆是淫戒方便。悉犯輕垢。當(dāng)知大經(jīng)云。菩薩持遮制戒。與性重戒等無差別者。蓋慎小過。如護夷愆耳)。

  (CB17563五痛指犯淫過失)。

  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jīng)百千劫。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

  【疏】戒定慧法。能生法身戒根不完。徒修禪慧。豈有清凈妙體。從淫欲生。砂飯異因。孰論劫數(shù)。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v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zhuǎn)三涂。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疏】非戒不禪。非禪不慧。戒根不凈。所翻禪慧。那得凈乎。以不凈故。雖有如無。戒定慧亡。自成流轉(zhuǎn)。終非圣果[宗鏡]經(jīng)云?v得妙悟。皆是淫根者。以生死根本不斷故。直須保護浮囊。方渡大海。若犯此篇。其過尤重。非唯有障大道。不出塵勞。以惡業(yè)相酬。果牽地獄。不以智眼正觀。遂陷凡夫業(yè)道。雖則一期徇意。罔思萬劫沉身。是以一切如來同宣。審宜克骨。十方菩薩皆懼。實可寒心。

  (CB17563六印定斷淫禁戒)。

  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疏】真持戒人。尚無持相。豈令身心。犯乎重禁。如下文云。殺盜淫等。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二無。無二亦滅。是名妙發(fā)三摩提者([溫陵云]機者。淫心所自發(fā)。如前偈云。要以一機抽)。

  (△[蕅益云]身斷。律儀戒也。心斷定共戒也。斷性亦無。道共戒也)。

  (△[宗鏡云]男女身會名事淫。法門解者。若心染法是淫。若關(guān)禁七支。如猿著鎖。擎一缽油。過諸大眾。割舍樂觸。求樂于未來潔凈五欲。如銅錢博金錢。此乃增長欲事。非不欲也。若斷欲界粗敝之欲。染著色無色界禪定之樂。如冰魚蟄蟲。墮長壽天。是為一難。貪著禪味名大縛。是染欲法。非不欲也)。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疏】正云波卑夜。此云惡者。波旬訛也。

  ([翻譯云]波旬。釋迦出世魔王名也。魔字從石。梁武謂此惱人。易之為鬼。什曰。秦言殺者。常欲斷人慧命。故亦名惡中惡。惡有三種。一曰惡。二曰大惡。三曰惡中惡。魔王最甚。諸佛欲令眾生安隱。而反壞亂。故言甚也)。

  (CB17565二殺戒分六)。

  (CB17563一標(biāo)示斷殺出纏)。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

  【疏】相殺相償。結(jié)酬連禍。茍或止之。故不相續(xù)。

  (CB17563二正辨殺為鬼因)。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v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dāng)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疏】帶殺修禪。報為神道。功深福厚。為大力鬼。即五岳四瀆。系祠祀者。功淺福劣。列在中下。八部所管。及大海邊羅剎國類。因修定故。皆有業(yè)通。迅疾無礙。不斷殺故。受此惡趣。為天驅(qū)役。若不修禪。及不修福。但行殺害。直入地獄。無此差降([婆沙論云]鬼中好者。如有威德鬼。形容端正。諸天無異。鬼神有威德者。住山谷。或住空中;蜃『_。皆有宮殿。果報過人。四大天眾。乃至忉利天。亦有威德鬼神。應(yīng)彼諸天所驅(qū)使)。

  (CB17563三囑誡滅后魔惑三)。

  (CB17566一鬼神誑世)。

  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疏】殺生食肉。是眾生冤。如何不斷。得菩提路。

  (CB17566二敕斷權(quán)說)。

  阿難。我令比丘。食五凈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后。食眾生肉。名為釋子。

  【疏】涅槃第四。迦葉問云。云何如來先許比丘食三凈肉。佛言。隨事漸制故耳。復(fù)有七種九種。今言五者。隨經(jīng)增減。以意配數(shù)。佛以方便。權(quán)許令食。非究竟說([攜李云]言三種者。除人蛇象馬驢狗師子狐豬狝猴十種。若不見不聞不疑。即名為凈。今云五者。加自死鳥殘二也。涅槃復(fù)有九種。即于三凈。各開正罪。及前后方便也)。

  (△[楞伽經(jīng)云]我有時說。遮五種肉;蛑剖N。今于此經(jīng)。一切種。一切時。開除方便。一切悉斷)。

  (△[涅槃云]善男子。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應(yīng)觀是食。如子肉想。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悲種。如來所制一切禁戒。各有異意。異意故。聽食三種肉。異想故。斷十種肉。一切悉斷。及自死肉。我涅槃后無量百歲。于像法中。當(dāng)有比丘。貌像持律。少讀誦經(jīng)。貪嗜飲食。長養(yǎng)其身。頭須爪發(fā)。悉皆長利。雖服袈裟。猶如獵師。細(xì)視徐行。如貓伺鼠。邪見熾盛。誹謗正法。破壞如來所說戒律。正行威儀。各自隨意。反說經(jīng)律。而作是言。如來皆聽我食肉。自生此論。言是佛說。互相諍訟。各自稱是沙門釋子)。

  (△[孤山云]鹿苑以來。毗尼漸制。化道將終。于是三經(jīng)俱唱斷肉。楞伽且制藏通菩薩。此經(jīng)兼制三乘。涅槃更獨制聲聞。殷勤告示也)。

  (CB17566三示惡根本)。

  汝等當(dāng)知。是肉食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疏】似三摩地者。鬼神定也。亦能令人知過去未來事。與善定相似。如起信說([論云]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辨才無礙)。

  (CB17563四明誡依教堅持)。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凈明誨。

  (CB17563五別示持犯得失二)。

  (CB17566一毀犯破禪)。

  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

  【疏】塞耳修禪。高聲行殺。求不聞之道。彰彌露之苦。豈不悲夫。

  (CB17566二舉指結(jié)過)。

  清凈比丘。及諸菩薩。于歧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食充食。

  【疏】生草不踐。非獨護譏。亦深慈念。草尚不踏。況損命也([熏聞云]草本無情。外計云有。佛遮其謗。故制壞生)。

  (△[涅槃云]佛告迦葉。若人掘地。刈草斫樹斬截死尸等。以是業(yè)緣。墮地獄否。迦葉言。應(yīng)墮地獄。何以故。如佛昔為聲聞?wù)f法。汝諸比丘。于諸草木。莫生惡心。何以故。一切眾生。為惡心故。墮于地獄)。

  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脫。酬還宿債。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離地。

  (CB17563六印定斷殺禁戒)。

  必使身心。于諸眾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

  [資中]西國指此方為東。彼尚不許雜野蠶綿。作新臥具。況有家蠶。律中若有犯者。斬剉涂埵。終不衣也【疏】絲綿裘毳。眾生身分。身既不服。真解脫者。以不游三界。酬宿債故。(經(jīng)文語倒。知之[補遺云]酬還宿債。只此一生。舍此則長揖三界矣。語未為倒也)服眾生分。為眾生緣。辟谷求升。尚有不至。況食況服。能出離乎。心無貪慮。身不服行。斷性茍亡。自然真脫([溫陵云]謂服畜身分。則為作畜之緣。劫初之人。身有光而可飛。自食地肥。啖地餅。身漸堅重。足不離地。故取以為喻。身。血肉髓腦也。身分。裘毳乳酪等也。身服食。心貪求。故云二涂)。

  (△[含解]絲帛傷蠶。靴履傷革。裘毳傷皮毛。酪取乳潼。故皆為身分)。

  (○[宣律師感通記云]迦葉佛小珠函中。有遺書付囑云。我初成道。大梵天王施我絹僧伽梨。彼絲是化出。非是繰繭。今付悉達(dá)。我成道至涅槃。唯服粗布僧伽梨。及白[疊*毛]三衣。何為惡比丘等。謗黷我云。毗尼教中開許著。我于三藏教中。雖聽用繒彩。供養(yǎng)佛法僧。此閻凈提及以大洲之外。千八百大國并有繒帛絲綿。遂從女口出之。非蠶口出。由不殺害眾生故。福業(yè)所感。如何謗我害生。取絲絹用)。

  (○[央掘羅經(jīng)第四]文殊白佛言。珂貝蠟蜜。皮革繒綿。非自界肉耶。佛告文殊。若習(xí)近世間物者。是方便法。若物展轉(zhuǎn)來者。則可習(xí)近。若展轉(zhuǎn)來。離殺者手。則可習(xí)近。文殊言。今此城中。有一皮師。能作革屣。若自死牛。牛主從旃陀羅。取皮付皮師。使作革屣。施持戒人。此展轉(zhuǎn)可習(xí)近不。佛言。若不受者。是比丘法。若受者。非悲。然不破戒)。

  (○[梁武帝詔]難云若經(jīng)文究竟斷一切肉。乃至自死不得食者。此則同尼乾斷皮革。不得著革屣。若開皮革。得著革屣者。亦應(yīng)開食肉。通云。若是圣人。故自不著。著此皆是下行人。所以不同尼乾者。語有所含。若無麻纻之鄉(xiāng)。亦有開皮革義。有麻纻鄉(xiāng)。大慈者乃實應(yīng)不著)。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CB17565三盜戒分六)。

  (CB17563一標(biāo)示斷倫出經(jīng))。

  阿難。又復(fù)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

  【疏】不與而取。起心即犯。故云其心不偷。

  (CB17563二正辨盜為邪因)。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v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疏】禪智雖現(xiàn)。貪盜不除。縱亡淫殺。亦落邪道。精靈妖魅。及諸邪人。皆能惑亂。令眾歸依。不惜衣食。盡命供給。若不修禪。直入地獄([標(biāo)指]精靈妖魅。豈越塵勞。因地不直。果招紆曲)。

  (CB17563三囑誡滅后魔惑五)。

  (CB17566一妖邪誑世)。

  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詃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

  【疏】奸欺盈抱。潛護如淳。詐偽充懷。隱藏若拙。茍求不與之利。詃惑無識之人。猛熾其貪。顯異其語。令彼愚者。驚恐喪心。頓棄家財。仍遭王難([熏聞云]證真引十誦律。有六種盜心。謂苦切取。輕慢取。以他名字取。抵突取。受寄取。出息取。五分律有四種。謂諂心。曲心。嗔心?植佬摹K姆致捎惺N。謂黑暗心。邪心。曲戾心?植佬。常有盜他物心。決定取寄物取。恐怖取。倚托取。今經(jīng)潛匿奸欺等。其言雖略。足以蔽諸。而偏指稱善知識者。豈非如來懸鑒后世。其徒實煩。持此經(jīng)者。當(dāng)以自省)。

  (CB17566二正示律儀)。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

  【疏】比丘依法循乞。不自熟食。為舍貪過。深厭自生。不戀三界。如旅泊人。一往而已([梵網(wǎng)云]自手作食。犯輕垢罪。律文犯墮)。

  (△[標(biāo)指云]比丘乞士故不置生涯,F(xiàn)前殘質(zhì)。不復(fù)續(xù)生)。

  (△[溫陵云]方。法也。僧祗律。乞食謂之分衛(wèi)。謂分施眾生。衛(wèi)護道力。肇師明乞食有四意。一為福利眾生。二為折伏憍慢。三為知身有苦。四為除去滯著。皆循方之義也)。

  (△[私謂]斯陀含名一往來。阿那含名不來。今云示一往來。去已不返。則兼二位之果向也)。

  (CB17566三謗毀正法)。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yè)。皆言佛法。(言是真正大乘佛法)卻非出家(非毀也)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

  【疏】身雖出家。心不入道。假衣服以作相。販如來以造業(yè)。反毀具戒為權(quán)小。高現(xiàn)異儀為至極。誑妄愚者。入惡無窮。涅槃邪正品云。我滅度后。是魔波旬。漸當(dāng)壞亂我之正法。乃至作比丘比丘尼。及阿羅漢等形。以有漏身。稱是無漏。壞我正法。乃至說言。無四重(四波羅夷)僧殘(十三僧殘)不定(二不定法)舍墮(三十舍墮九十墮)懺悔(四懺悔法)眾學(xué)(眾多學(xué)法)滅凈(七滅諍)等法。亦無偷蘭(偷蘭遮)五逆一闡提罪。乃至若犯如是等罪。亦無有報。如是說者。并是魔說。我佛法中。有犯如上等罪。應(yīng)當(dāng)苦治。若不持戒。云何當(dāng)?shù)靡?a href="/remen/fox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性耶(資中文同)。

  (○[釋文][裨販]張衡西京賦云。裨販夫婦。鬻良雜苦。注裨。益也。販謂買賤賣貴。以自裨益也。房相正用選賦糅文耳)。

  (CB17566四別示轉(zhuǎn)業(yè))。

  若我滅后。其有比丘。發(fā)心決定。修三摩提。能于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jié)。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挹(挹揖字通)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人于法。已決定心。

  【疏】殺生偷盜。執(zhí)對不亡。為三界緣。障菩提路。然身苦體。能報此因。宿債茍除。世間永脫([孤山云]盜者。取他依報。資于己身。令損正報。以供上圣。故能翻破無始盜業(yè))。

  (△[無盡云]然燈爇指。人所難行。信而行之。身不足情。存身則因果不昧。亡身則怨對何依。此佛之深旨也)。

  (△[溫陵云]身為業(yè)本漏緣。無始已前。一切難舍。無過此身。難舍能舍。故曰于法已決定心)。

  (△[緇門警訓(xùn)云]機有淺深。教分化制。律明自殺。方便偷蘭。燒指然香。違制得吉。梵網(wǎng)所制。若不燒身臂。非出家菩薩。此蓋小乘急于自行。期盡報以超生。大士專在利他。歷塵劫而弘濟。是以小制結(jié)過。大制令燒。藥王贊勝國城。佛頂許酬宿債。荊溪所謂順小不燒則易從大燒之則難也)。

  (△[十住斷結(jié)經(jīng)云]過去有女名提謂。孤寡多難;蚋嬷。今身之厄。由前世之罪。欲滅前罪。莫若舍身。有道人。辨才曰。先身罪業(yè)。隨逐精神。不與身合。徒自燒身。何于苦惱。欲求善報[私謂]此經(jīng)禁燒。正可以申明如來贊許燒然。酬償宿債之深旨)。

  (CB17566五反結(jié)酬償)。

  若不為此舍身微因?v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疏】前云。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今云。縱成無為。必酬宿債者。此示業(yè)報不亡。成無為后。現(xiàn)有為身。尚還宿債。況全未離有為。而欲妄逃業(yè)果。其可得乎([標(biāo)指]此圣人示現(xiàn)自業(yè)。果不可逃。因若不作。亦無報果)。

  (○[引證][興起行經(jīng)]隨羅然國。有婆羅門王。名阿耆達(dá)。請佛及五百比丘三月夏坐。時有天魔。迷惑王心。使還宮內(nèi)。耽荒五欲。供養(yǎng)六日便止。諸比丘乞食。三日空還。有波羅國馬士。告諸比丘。正有馬麥。君能啖不。五百疋馬。日食二升。分半以給比丘。一良馬日食。四升。分半供佛。佛言。過去毗婆葉佛時。我為婆羅門。名因提耆利。博達(dá)四韋。教五百童子。王設(shè)會請佛。有一比丘。病不能行。佛及大眾食已。為病比丘請食。過梵志山。梵志聞飯香美。詢曰。此髡頭沙門。正應(yīng)食馬麥。不應(yīng)食此。諸童子復(fù)曰。此等師主。亦應(yīng)食馬麥。時婆羅門。則我身是。五百童子五百羅漢是。病比丘。即彌勒是。以是因緣。經(jīng)歷地獄。無數(shù)千歲。今雖得道。爾時殘緣。于毗蘭邑食馬麥九十日也)。

  (CB17563四明誡依教堅持)。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凈明誨。

  (CB17563五別示犯偷障定)。

  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jīng)塵劫。終無平復(fù)。

  【疏】灌禪定水。于破戒卮。欲求滿果。塵劫不平。斯則內(nèi)德無實。外相惑人。戒器已穿。善法多漏([智論偈云]不求而自舍。世間名為賊。汝今又不與。而自一向取。此實名世間。真實盜香賊)。

  (CB17563六印定斷偷禁戒)。

  若諸比丘。衣缽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餓眾生。于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于稱贊。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與眾生共。不將如來不了義說;貫榧航。以誤初學(xué)。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疏】此文勸離四過。謂貪慢嗔癡。配文可見。心不起嗔。身不加報。故云二俱捐舍。以觀眾生及與我身。平等無二。由是身心不加報耳。故云與眾生共。不了義說為己解者。不將佛方便說;刈髯约盒闹歇毼蛑āR源嗽d惑無識初學(xué)。([吳興云]圓教之外。皆不了義。今經(jīng)開顯。同法華圓。則夫去實取權(quán)。誘物從己者。其亦佛法之大盜與)此文亦證不了教中。得食凈肉。必得了教。一切皆斷。不執(zhí)不了教。將為究竟說。執(zhí)權(quán)謗實。皆此類也。楞伽云。愚癡凡夫。惡見所噬。邪曲迷醉。妄稱一切智說。暉解云。無知之人。不了如來方便說法。而乃妄稱一切智人。作究竟說([標(biāo)指]如來制律。比丘當(dāng)具足受持。三衣六物。十三資具。除此十三物。不得闕一。余有分寸之物。皆謂之長財?墒┯诒娚)。

  (△[溫陵云]阿含稱所畜物?梢再Y身進道。薩婆多論。百物各可畜一。皆。不了義也)。

  (△[熏聞云]寶云經(jīng)言。凡乞食。分為四分。一分奉同梵行者。一分與窮乞人。一分與諸鬼神。一分自食)。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CB17565四妄戒分六)。

  (CB17563一標(biāo)示妄語根因)。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凈。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疏】妄語之因。起貪癡慢。如不斷此。故成愛見([融室云]口業(yè)有四。妄語總攝。以佛法為妄。故稱為大)。

  (△[清涼鈔云]亦令愛見羅剎。不害法身慧。命者。涅槃第一。喻羅剎乞浮囊。合以愛見羅剎。謂一切眾生;蛞蜇潗蹮⿶榔平洹H缬腥嗣餍乓蚬。正見在懷。但為惑纏。遂破禁戒。名愛羅剎。二者以見不正。撥無因果。起諸邪見。斷常等見。便破禁戒。謂破無罪。名見羅剎[融室云]求我尊勝。貪彼供養(yǎng)。名愛。四果十地。妄言得證。名見。法身慧命。為二羅剎所食。故云失如來。種)。

  (CB17563二正辨妄為苦因二)。

  (CB17566一標(biāo)列設(shè)誑)。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蚯笫篱g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yǎng)。

  【疏】以愚癡心。起大我慢。因求尊勝。貪彼供養(yǎng)。此即愛見之惑。強而且盛。因起妄語。稱得三乘賢圣果證。實得道果。尚不許說。豈況未得而妄說耶。

  (△[宗鏡云]法門者。未得謂得。凡夫癡人。于下苦中。橫生樂想。堅我慢幢。打自大鼓。執(zhí)無與有諍。執(zhí)有與無諍。起六十二見。破慧眼。不見于真實。備口四過。三十三天黃葉生死。謂是真金。非想自地。繆計涅槃。此非妄語。誰妄語耶)。

  (○[引證][禪秘要經(jīng)云]若有四眾。于佛法中。為利養(yǎng)故。貪求無厭。為好名聞。假偽作惡。身口放逸。自言坐禪。此比丘犯偷蘭遮。過時不說。自不改悔。經(jīng)須臾間。即犯十三僧殘。若經(jīng)一日。至于二日。當(dāng)知此比丘。是人中賊。羅剎魁膾。必墮惡道。犯大重罪。若比丘比丘尼。實不見白骨。言見白骨。乃至阿那般那。誑惑諸天龍鬼神等。此惡人。是魔波旬種為妄語。命終之日。疾于電雨。必定墮阿鼻地獄。壽命一劫。從地獄出。墮餓鬼中。八千歲時。啖熱鐵丸。從餓鬼出。墮畜生中。身恒負(fù)重。死復(fù)剝皮。經(jīng)五百年。還生人中。聾盲喑啞。癃殘百病。以是證知。妄語之人。三世受苦)。

  (△[智論云]經(jīng)云。已除利養(yǎng)名聞。說法無所悕望。是利養(yǎng)法如賊。壞功德本。譬如天雹。傷害五谷利養(yǎng)名聞。亦復(fù)如是。壞功德苗。不令增長。如佛說毛繩縛人。斷膚截骨。貪利養(yǎng)人。斷功德本。亦復(fù)如是。大慈憐愍。為眾說法。不為衣食聲名勢利故說。若我以此虛妄而得供養(yǎng)。與惡賊劫盜得食無異。人著利養(yǎng)。則破持戒皮。斷禪定肉。破智慧骨。失微妙善心髓)。

  (CB17566二結(jié)成招苦)。

  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fù)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疏】一顛迦。即是斷善根者。其大妄語。與此罪同。涅槃邪正品云。若有說言。我已得成阿耨菩提。何以故。以有佛性故。有佛性者。必定得成阿耨菩提。當(dāng)知是人。犯波羅夷罪。何以故。雖有佛性。以未修習(xí)諸善方便。是故未見。以不見故。不得成就阿耨菩提。故知略不修斷。自稱即是佛者。皆大妄語。犯波羅夷。非佛弟子([溫陵云]三苦海者。三涂也)。

  (△[智論云]妄語之人。先自誑身。然后誑人。虛實顛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瓶。水不得入。妄語之人。心無慚愧。閉塞天地。涅槃之門)。

  (○[釋文][翻譯云]多羅。舊名貝多。此翻岸形如此方棕櫚。直而且高。極高長八九十尺。西域記云。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林。三十余里。其葉長廣光潤。諸國書寫。莫不采用)。

  (CB17563三囑誡滅后魔惑二)。

  (CB17566一應(yīng)化辨真)。

  我滅度后。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yīng)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zhuǎn)。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贊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CB17566二密付防偽)。

  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音。輕言未學(xué)。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髞y眾生。成大妄語。

  【疏】四攝利人。作種種化。初同其道。后勸佛乘。盡為益他。非貪利己。([釋要云]四攝者。一布施。以財法二施。令彼附己。二愛語。以軟順之語。慰彼受道。三利行。三業(yè)利他。令生恭敬。四同事。以種種形。同其事業(yè))真圣利物。終不可測。以承佛制。不妄漏泄。此圣真因。唯圣自證。故云密因。未學(xué)之前。不可輕說。陰有遺付者。不顯稱也。此開臨終。密有表示。遺囑弟子。如求那屈指事([孤山云]非公灼惑眾。但私示于人耳。南岳之言鐵輪。杜順之示文殊。功德鎧說偈。真觀師屈指。即其事也)。

  (CB17563四明誡依教堅持)。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復(fù)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凈明誨。

  (CB17563五克責(zé)犯妄過。失二)。

  (CB17566一招其妄果)。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旃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

  【疏】修禪定之旃檀?掏Z之人糞。遙觀可意。近逼穢聞。欲求道香。終無得理。

  (CB17566二毀其直因)。

  我教比丘。直心道場。于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凈名云。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云何自稱。得上人法。

  (CB17566三取其惡報)。

  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fù)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直。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疏】三乘所證。為上人法。比文舉淺況深。余小妄語。尚不可為。況大妄耶。譬如下。初喻大妄。止成苦本。后喻求道。終無得理。如人噬臍。了不相及。春秋傳曰。若不早圖。后君噬臍([杜預(yù)云]若嚙腹齊。喻不可及[敏師曰]喻求菩提不可及也[私謂]天童頌云智也難知覺噬齊。注云。不及也。智不到處智不能知也。依此消文。卻有理在)。

  (○[釋文]因地不直。惟長水本作不直。他古本并作不真[私謂]經(jīng)文上云。我教比丘。直心道場。下云。若諸比丘。心如直弦。應(yīng)從直字為是。智論釋三三昧云。秦言正心行處。是心從無始來。常曲不端。得是正心行處。心則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則直。直心道場。是入三摩地。真實法門。如來初教阿難。直心訓(xùn)問。即云。三世諸佛。出離生死。皆以直心。此中于諸比丘。叮嚀付囑。良有由也)。

  (CB17563六印成斷偷禁戒)。

  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

  【疏】一切時中。悉無虛偽。斯真求道。豈不速至。若示相標(biāo)形。詐稱得道。內(nèi)懷諂曲。外規(guī)名聞。豈曰修行。故法華云。濁世惡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為得。我慢心充滿。乃至納衣在空間。假名阿練若。當(dāng)知是等。盡行魔業(yè)。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合釋][中川云]已上四重。名根本煩惱。九品所斷。各有淺深。如三結(jié)斷。名須陀洹。薄貪嗔癡。名為三果。故身肉骨血。與眾生共。此斷身見也。示一往還。去已不返。此斷戒取也。是人于法。能決定心。此斷疑也。楞伽云。須陀洹身見者。謂緣起妄想。身相妄想。身見斷。貪則不生。云何不取戒。謂善見受生處行相故。云何疑相斷謂不于余處。起大師見。為凈。不凈。故知四重。皆地上伏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