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界法師答:圓成實性的四種清凈是什么?

  佛陀講圓成實性,講到四個主題:第一個主題就是我們內(nèi)心的「自性清凈」。什么叫「自性清凈」?就是內(nèi)心當中,它的本質(zhì)本來就是清凈,不管你曾經(jīng)打過多少妄想、內(nèi)心當中造了多少罪業(yè),這些煩惱罪業(yè),都不能染污你的「自性清凈」。也就是說這個「自性清凈」,是約著眾生的本性來說的。古德常說:「在凡不減,在圣不增」,不必經(jīng)過修證,它本來就存在的清凈。你在凡夫的時候,生起很多的煩惱,它不會因為這樣而減少;在圣人的階位,它有種種的功德莊嚴,它也不會因為功德而增加,它永遠保持一個體性:而這樣的體性,我們安立做「自性清凈」!缸孕郧鍍簟沟膬(nèi)涵當中,佛陀用下面的六種名相來開演。第一個「真如」:「真」就是真實不虛,它的確是一個存在的東西,不是捏造出來的妄想,它真實不虛的存在,而且它的存在是恒常不變的,在凡位它是這樣,在圣位它也是這樣,「真實不虛、恒常不變,謂之真如」。第二個「空」:它的體性是無所有的,無有少法可得,它是一塵不染。禪宗說的一塵不染,它是善法也不得、惡法也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謂之「空」。第三個「實際」:它是一個真實的相貌,它不是一個顛倒虛妄的相貌。第四「無相」:它沒有生滅變化的相可得,你造了罪業(yè),它也不會因為你造業(yè)而減少;你造了功德,它也不會增加,它沒有生滅變化的相貌,叫「無相」。第五「勝義」:這樣的觀念是一個非常殊勝的道理,一切的世間法所不能比,只有圣人才能夠開顯出來的,叫「勝義」。第六「法界」:這個「界」是一個因地,它是一切圣人清凈功德的根源,一切圣人之所以能夠產(chǎn)生種種戒、定、慧、波羅蜜的功德,都是依止自性清凈,而開顯出種種的功德莊嚴,所以它是一切清凈法的根源,叫「法界」。佛陀用六種名相,來開顯「自性清凈」,這個就是圓成實的一個理體,就是在體性上本具的一個理體。

  前面的「自性清凈」,是約著眾生本具的理體來說,它不假修證,法爾存在。那這個「離垢清凈」,凡夫是不能夠受用,它是約著果證。前面是約理體,這是果證,它能夠真實受用。也就是說,佛陀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以后,從「自性清凈」當中,假借種種波羅蜜的修學(xué),把種種的煩惱障、所知障消滅,而顯現(xiàn)萬德莊嚴的清凈,這個叫作「離垢清凈」。前面的「自性清凈」,是理體上的具足;這個地方是一種果報的受用,它真實能夠去受用這個果報,它也可以用這個果報,產(chǎn)生種種的利他的妙用,叫「離垢清凈」,它有真實妙用,這個是圣人才有的。

  這個「自性清凈」是一個因相,從成佛的角度,它是一個因,成佛之因;「離垢清凈」是成佛之果。從因到果,必須有一個「清凈道」。什么叫「清凈道」呢?就是它成就這個果報的方法,包括了「菩提分法」,也包括了「波羅蜜多」。這「菩提分法」是約聲聞教法,聲聞教法就是三十七道品,就是戒、定、慧。這個戒、定、慧,它是以出離為根本的四念處,產(chǎn)生一個出離道,這三十七道品主要是修四念處,以戒、定作基礎(chǔ)修四念處。從大乘的法來說是「波羅蜜多」,它有斷惡、修善、度眾生的六波羅蜜,成就福德、智慧二種的資糧。這二種的法門,「菩提分法」跟「波羅蜜多」,都能夠幫助我們從「自性清凈」,轉(zhuǎn)成「離垢清凈」,所以它是一個「清凈道」。

  怎么知道有「自性清凈」的存在呢?怎么知道要假借種種的道法來修行呢?那就必須有這個「清凈」的「境」,這個「境」就是一個「教法」,你要依止佛陀所說「清凈」而不顛倒的「教法」來修學(xué)。所以,智者大師把大乘法的「清凈」分成四種:教、理、行、果。這個「教」就是「生此境清凈」,就是佛陀的言教,言教當中我們明白打妄想的心中,內(nèi)心是本自清凈的,得到這個理體。依體起修,開始修行種種的「清凈道」,教、理、行;最后成就「離垢清凈」,成就果。智者大師把大乘佛法的清凈心,分成四個:教、理、行、果,剛好是這四種清凈。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