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什么是禪

  禪是什么意思呢?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故事可以描述它的意義。下面隨便舉幾個例子!

  有一個富人,看到一個窮人在海邊釣魚,富人走上前去對窮人說:“你為什么不想辦法多釣點(diǎn)魚呢?比如去買條船。”

  窮人反問富人:“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富人說:“如果你買了船,你就可以去更深的海里釣魚了,那里一定有更多的魚!”“然后呢?”窮人問。

  “然后?”富人想都沒想就回答說:“那你就可以把釣到的魚賣掉,去買更大的船,去更深的海里釣魚,釣到更多的魚!”

  “然后呢?”窮人裝作不解地繼續(xù)問。

  “然后你就可以無憂無慮地在這里釣魚啊了啊!”富人說。

  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這里無憂無慮地釣魚了!”窮人回答說。

  再舉一個類子:

  在日本有兩個寺廟,其中一個寺廟的僧人如果去菜場買菜,一定要經(jīng)過另一個寺廟。而每當(dāng)此時,這個寺廟的僧人總是要出來與之“斗法”。一天早上,一個小和尚去菜場買菜,剛路過這個寺廟門前,就見該寺廟有個小和尚出來,攔住了去路“你到哪里去?”小和尚問道。“腳到哪里,我到哪里!”買菜的小和尚回答道。

  問話的小和尚無話可說,敗下陣來;貋碚埥套约旱膸煾。師父面授心機(jī),說:“明天繼續(xù)問他,他如果還是這樣回答,那你就問:如果沒有腳,你到哪里去?他一定就回答不出去了!”

  第二天,小和尚早早地就等在寺廟門前,以為自己這次一定勝券在握了!一看見昨天那個買菜的小和尚提著菜籃走過來,就急不可耐地沖上前去問:“你到哪里了?”

  “風(fēng)到哪里,我到哪里!”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問話的小和尚再次語塞,不知如何回答。只得再次回去請教師父。”

  師父這次有點(diǎn)不高興地說:“你怎么這么笨啊?你就問他:如果沒有風(fēng),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來了!而且,”師父進(jìn)一步補(bǔ)充說,“如果下次他再隨便編個名目,比如,水到哪里,我到哪里。那你就問他:如果沒有水,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了!”

  聽了師父這番話,小和尚高興極了!他心里想,自己明天一定贏定了!看你還能變出什么花樣!于是第二天,小和尚又早早地就等在寺廟門前,一看見那個買菜的小和尚提著菜籃走過來,就又再次急不可耐地沖上前去問:“你到哪里去?”“我到菜場去!”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問話的小和尚再一次無言以對。

  關(guān)于禪的故事舉不勝舉。有的人說,禪是一種智慧;有的人說,禪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有的人說,禪是一種哲學(xué);還有人說,禪其實(shí)什么都不是!

  至今為止,禪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大家都來描述它,但沒有人能夠定義它。而且,直到將來,禪都將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不可說,不可說,說了就是錯!”。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禪只可“以心傳心”。因?yàn)橐坏┒x了它,說它“是什么”,其實(shí)就已經(jīng)說它“不是什么”了!禪沒有是與不是,去看看六祖慧能大師所謂“不二法門”,或許能有所感悟。

  辯證法中有關(guān)于矛盾的說法。矛盾是一個對立統(tǒng)一的整體,對立和統(tǒng)一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分別心”使得事物中對立的一面過于被強(qiáng)調(diào),而統(tǒng)一的一面往往被忽略。“非風(fēng)動,非幡動,仁者心動!”,其實(shí)就是讓人們消除“分別心”。不要只看到風(fēng)和幡,而應(yīng)該去關(guān)注自己的心靈,關(guān)注自己只看到風(fēng)或幡的原因!所以,“凡者見二,智者了達(dá)!”,對于所謂的“矛盾”本身,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有了“矛盾”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分別心”了。禪不試圖用定義和概念去說明什么。禪關(guān)心的不是“外部事物”,而是“人的心靈”。外部事物固然紛亂蕪雜,但這些外部事物對人的心靈的作用卻是一樣的。因此,從人的心靈的角度去看外部事物的影響時,當(dāng)然可以把外部事物看成是一個同一的沒區(qū)別的東西。比如看山、看水,如果只看山、水本身,山當(dāng)然是山,水當(dāng)然是水;但如果從山、水對人的心靈的影響來看山、水,其實(shí)山、水沒什么區(qū)別,山也不是山,水也不是水,都只是“這個”或“那個”而已。如果心靈不再被任何外部事物所影響了,到達(dá)了“如如不動”的境界,此時再去看山、水,山也只是山,水也只是水。

  禪只是對需要禪的人才有用!這樣的機(jī)會稱作“緣”。有句話叫“佛度有緣人”。佛從來沒有主動去對誰說過這樣的話:“讓我來度你吧!”總是眾生自己有很多無明煩惱,痛苦不堪,好像一些生病的人,去尋找解藥,此時如果機(jī)會合適,正好遇到佛或佛經(jīng),則得以解除煩惱。所以,藥只對生病的人才有用,如果這人沒有病,藥是沒用的!所以如果一個人覺得他自己生活得很快樂,沒有任何煩惱,那他根本不必要去學(xué)禪!

  從禪的角度出發(fā),看紅塵眾生,都有自己的因緣。而眾生自己卻渾然不知。據(jù)說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禪師在講禪,說:“禪可以斷除人的無明煩惱。”這時有個人出來反駁說:“我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煩惱,請問禪師:什么叫無明?無明是怎么產(chǎn)生的?”

  禪師說:“這么簡單愚蠢的問題你也能提得出?”

  這人立刻惱怒起來,理直氣壯地說:“你不回答也就算了,為什么要侮辱我呢?”

  禪師笑了一下說:“這就是無明,無明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有些人往往會把禪和氣功等同起來,其實(shí)禪和氣功是兩回事。氣功僅僅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鍛煉身體的方法而已。它以修身、修心為目的,身心合一是修煉氣功的正確的方法。當(dāng)然,如果以禪的觀點(diǎn)去練氣功,效果會很好,這是因?yàn)槎U關(guān)注人的心靈!

  禪不是迷信。迷信是盲從,迷信是錯誤的信念。禪不贊同迷信,得悟的禪師有自己的感受。這種感受是實(shí)在的,客觀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禪師的心靈自在活潑,輕松舒展,但如果你選擇了你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這些又有什么值得羨慕的呢?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