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繞路說禪的文字禪

  禪宗自祖師禪出現(xiàn)以來,以“不立文字”為其重要的宗旨。禪師們更加強調(diào),禪不可言說,禪與文字無關(guān)。他們認為佛教經(jīng)典只是開導眾生、醫(yī)治眾生“疾病”的一種工具,人們對禪與佛理的知解和言說,都只是一種“方便”,甚至是客塵(妄念)煩惱。但是禪師們又認為,佛理不可言說又需言說,禪不可言傳又需言傳,這種言說、言傳既不能落入世俗的文字、語言的窠臼,又需要通過文字語言來表述、傳達。于是在不立文字走向極端以后就轉(zhuǎn)向于立文字。此外,入宋以來禪宗的外部環(huán)境,即與政治界、文化界的關(guān)系也發(fā)生了變化。臨濟、云門和曹洞幾個流派之所以能夠繼續(xù)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賴于當?shù)氐慕y(tǒng)治者和地方勢力的支持、維護。一些著名而有文化的禪師經(jīng)常與政界官僚、上層人士、文人學士交往周旋,逐漸適應(yīng)了統(tǒng)治者和士大夫的需要,形成了符合中國主流文化精神的新禪風,而日漸喪失原來居住于山林,經(jīng)常與山民、農(nóng)夫聯(lián)系所形成的樸素平實作風。這種新禪風的特點,就是在文字上對禪作出了進一步的解說,也就是是出現(xiàn)了由不立文字到文字禪的轉(zhuǎn)變。

  文字禪是一個特殊的概念,它有獨特的表現(xiàn)方法和固定的體裁。文字禪的禪師們在解說禪時,都是以不點破為原則,不是直截了當,而是輾轉(zhuǎn)地說明,極力避免說破語中意趣,這種說禪法叫做“繞路說禪”。繞路說的文字繳繞,所云不知東西,猶如葛藤相互糾纏,牽扯不斷,故也稱文字禪為葛藤禪。文字禪主要是采用偈頌、詩歌等形式表達禪理,而非一般的語錄文字作品。為了突出這種說禪的方法,禪師們都絞盡腦汁地在文字技巧上下功夫,從而走上了刻意追求文字,在文字上追求禪意的道路。

  中國的禪宗史,一般是把臨濟宗的汾陽善昭(947~1024)推為文字禪新風的開創(chuàng)者。善昭所作的《頌古百則》和《公案代別》(《頌古代別》),匯集了古代若干的公案,分別用偈頌和“代別”加以陳述。“公案”本指公府內(nèi)的案牘,此指古代禪師的言行記錄,其中蘊含著開導弟子覺悟的經(jīng)驗,可以作為禪修者的范式,學習和修行的準則,是禪門的“古則”。用偈頌解說公案就稱為“頌古”。善昭講的“代別”是“代語”和“別語”的復合詞。“代語”指公案中只有問話沒有答語,或所答不合旨趣,而代為作答。“別語”指公案中已有答語,作者又另作別有含義的答語。比起偈頌來,“代別”是解說、發(fā)揮古代祖師禪法的重要文體。稍晚于善昭的另一文字禪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云門宗的雪竇重顯(981~1053)。雪竇重顯仿照善昭的作法,也作了《頌古百則》。自此后,凡有文化的禪僧紛紛研習頌古,從古則和頌文中體悟、發(fā)明禪意。雪竇重顯去世后不久,臨濟宗楊岐派禪師圓悟克勤(1089~1163)又編著了《碧巖集》一書。該書是采用雪竇重顯的《頌古百則》加以補充而成。全書內(nèi)容分為五項,依次是“垂示”(總綱)、公案“本則”、重顯“頌文”、“著語”(夾注)和“評唱”。“評唱”闡說、評議古人機語的禪學思想,是全書的主體部分。此書的問世,把頌古之風推向了高潮,使禪風進一步發(fā)生重大變化。后來,曹洞宗人投子義青、丹霞子淳以及宏智正覺等人也都有“頌古”之作,文字優(yōu)美,思想清新,影響頗大。

  這里,略舉“俱胝一指”一則公案為例,以見文字禪之一斑。俱胝是唐代的禪師,奉持一指頭禪的禪法,他常以豎起一個手指的動作,來啟導弟子開悟,故而禪門有“俱胝豎指”或“俱胝一指”的公案。汾陽善昭的頌文是:“天龍一指悟俱胝,當下無私物匪齊;萬互千差寧別說,直教今古勿針錐。雪竇重顯的頌文是:“對揚深愛老俱胝,宇宙空來更有誰?曾向滄溟下浮木,夜?jié)喙步用敗?rdquo;前一頌文的意思是,俱胝從天龍禪師學得一指頭禪法,從豎一指的動作,悟得萬物的真相。眾生當下一念無私無我,萬物就沒有不齊一的,無私則齊物。體悟無私齊物的禪意,也就不分別事物的差異,不作針錐之別了。后一頌文的“盲龜浮木”是《雜阿含經(jīng)》中的一個譬喻。意謂人生于此世,值佛聞法,如盲眼的海龜幸遇海中的浮木一樣,機緣殊勝,彌足珍貴。頌文的大意是說,在對學人進行應(yīng)對舉揚禪宗宗旨方面,俱胝禪師深為可敬可愛,他用一指頭禪法開導眾生,猶如在夜幕籠罩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投下浮木救度盲龜一樣,那么及時、那么重要。這是贊譽俱胝的一指頭禪法,是救度苦難眾生的重要法門。從這個例子來看,頌文不僅有助于對公案的理解,也富有新意。

  在中國禪宗史和文化史上,文字禪一方面重語言文字的作用,增添了闡發(fā)禪意的新形式,加強了禪宗與文人學士的交往與思想交流,從而推動了禪的發(fā)展,擴大了禪的影響;另一方面又使禪宗走上了一味追逐華詞麗句的道路,減弱了對禪意的領(lǐng)悟,縮小了禪在下層平民間的影響。圓悟克勤的門下大慧宗杲認為文字禪有負面影響,就將所藏的《碧巖錄》刻板銷毀,并另創(chuàng)看話禪,文字禪又面臨著內(nèi)部的挑戰(zhàn)與弘傳的危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