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禪門五宗:云門宗
云門宗在北宋時相當(dāng)活躍,與臨濟宗并駕齊驅(qū)。
文偃(864—949)是云門宗的創(chuàng)立者。文偃俗姓張,蘇州嘉興(浙江嘉興)人,自幼投本州空王寺志澄律師座下為童,后落發(fā)出家。文偃禪師生來機敏聰穎,慧辯天縱,在侍奉志澄律師數(shù)年期間,專攻《四分律》,并學(xué)習(xí)大小乘經(jīng)論。后因深感出家多年而已事未明,遂辭志澄律師,外出游方參學(xué)。先參睦州(今浙江建德東)道蹤禪師,數(shù)載后又從學(xué)于雪峰義存。
時,睦州陳尊宿住龍興寺。陳尊宿,黃檗希運禪師之法嗣,每日以編織草鞋為生,叢林皆稱之為“陳蒲鞋”,或者直接稱為“睦州”。其接人一向以機鋒險峻著稱,平時經(jīng)常閉門不出,不輕易接引來參者。一日,文偃禪師來到睦州,可是睦州和尚一見他,故意裝作沒看見,馬上關(guān)上門,文偃禪師于是上前敲門。
睦州和尚問:“誰?”文偃禪師道:“某甲。”
睦州和尚又問:“作甚么?”文偃禪師道:“己事未明,乞師指示。”
睦州和尚開門看了他一眼,一句話也不說,又重新關(guān)上門。
第二天,文偃禪師又前往扣門造訪,睦州和尚仍然閉門不出。到了第三天,睦州和尚才開門,他剛將門打開一線,文偃禪師便使頸往里面擠,睦州和尚一把擒住他說:“道!道!”
文偃禪師正要開口答話,睦州和尚卻一把將他推出門外,說道:“秦時轢鉆(用來比喻無用之物)。”說完又猛地關(guān)上門,將文偃禪師的一只腳給擠傷了。文偃禪師豁然有省。
文偃禪師悟道后,繼續(xù)留在睦州和尚身邊請益。數(shù)年后,睦州和尚便指點他前往福州,參禮雪峰義存禪師。
雪峰禪師是德山宣鑒禪師的弟子,當(dāng)時在福州象骨山雪峰莊廣福院傳法,座下徒眾有千余人。
一日,文偃禪師來到雪峰莊上,尚未上山禮拜,見有一位僧人從身邊經(jīng)過,便問:“上座今日上山去耶?”那僧道:“是。”
文偃禪師道:“寄一則因緣,問堂頭和尚(即方丈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別人語。”那僧道:“得(可以)。”
文偃禪師道:“上座到山中見和尚上堂,眾才集便出,握腕立地曰:‘這老漢項上鐵枷,何不脫卻?’
那僧上山后,便依教奉行。雪峰禪師見那僧這樣說話,迥異常人,心生詫異,便下座揪住那僧,說道:“速道!速道!”那僧卻無言以對。
雪峰禪師于是將那僧推開,說道:“不是汝語。”僧狡辯道:“是某甲語。”
雪峰禪師道:“侍者將繩棒來。”那僧一見要受罰,只好承認(rèn)道:“不是某語,是莊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來道。”
雪峰禪師一聽,非常高興,便向大眾道:“大眾去莊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識來!”
第二天,文偃禪師上山禮拜雪峰和尚。雪峰一見,便道:“因甚么得到與么地(見地)!”文偃禪師聽了不語低頭。
從此以后,雪峰與文偃禪師,師資道合。經(jīng)過幾年的磨練,雪峰禪師終于將宗門密印傳授給文偃禪師。
文偃禪師受法后,不久即離開雪峰,四方參禮。其鋒辯險絕,一時叢林盡聞。后抵韶州曲江靈樹。在此之前,知圣(如敏)禪師住靈樹二十年,沒有請立首座和尚,大眾都很奇怪,經(jīng)常勸他迎立首座和尚。知圣禪師道:“我首座生也”。過了幾年,知圣禪師道:“我首座牧牛也”。又過了幾年,知圣禪師道:“我首座行腳也”。又過了幾年,忽一日,知圣禪師令鳴鐘集眾,到三門外迎接首座和尚。大眾剛一出山門,文偃禪師正好來到。于是,文偃禪師便住靈樹,充當(dāng)首座和尚。一時大眾無不驚服。
南漢高祖乾亨元年(917),知圣禪師示寂。韶州刺史何希范奉高祖之命,請文偃禪師繼任靈樹之法席。后文偃禪師又于乳源云門山別創(chuàng)新寺,盛傳雪峰宗旨。世稱云門宗。
文偃禪師示寂于乾和七年(949),春秋八十六歲。謚大慈云匡真弘明禪師。有《云門匡真禪師廣錄》行世。其開示語錄對后世禪宗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現(xiàn)舉文偃禪師接眾語錄數(shù)則如次:
問:“生死到來,如何排遣?”師(文偃禪師)展手曰:“還我生死來。”
問:“如何是佛?”師曰:“乾屎橛。”
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師曰:“東山水上行。”
問:“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師曰:“須彌山。”
問: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師曰:“我當(dāng)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卻,貴圖天下太平。”
文偃的禪學(xué)被后人歸納為三句話,即“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
文偃弟子有香林澄遠(yuǎn)、德山緣密、白云子祥等,而以澄遠(yuǎn)為上首。澄遠(yuǎn)傳智門光祚。光祚門風(fēng)險峻,弟子眾多,著名的有雪竇重顯、延慶子榮、南華寶緣等,此三人被稱為云門“中興”時期。
重顯(980-1052),俗姓李,遂州(今四川遂寧)人。幼年出家,后投光祚,參學(xué)五年,盡得其法。一日問曰:“不起一念,云何有過?”光祚以拂子打之,遂豁然開悟。
此后又游歷各地,于乾興元年(1022)住明州雪竇山資圣寺,長達(dá)三十一年。其時“宗風(fēng)大振,天下龍蟠鳳逸,衲子爭集,號云門中興”(《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八)。他受汾陽善昭影響,撰有《頌古百則》,把宋初的頌古之風(fēng)推向高潮,對文字禪有推波助瀾之功。他還著有《瀑泉集》、《祖英集》、《頌古集》、《拈古集》、《洞庭錄》、《開堂錄》等多種。其得法弟子有八十余人,而以天衣義懷為上首。
義懷(989-1060),俗姓陳,永嘉樂清(今屬浙江)人。受重顯印可后,先住無為(今屬安徽)鐵佛寺,又住越州(今浙江紹興)天衣寺。他主張禪凈一致、禪教融合。門庭十分興盛,得法弟子有八十余人。重要法嗣有慧林宗本、法云法秀等。
宗本(1020-1099),俗姓管,常州無錫(今屬江蘇)人。十九歲出家,得法后,先住蘇州瑞光寺,后住杭州凈慈寺。元豐五年(1082),奉詔住汴京(今河南開封)慧林寺,受神宗召見。
法秀(1027-1090),俗姓亭,秦州隴城(今甘肅秦安)人。十九歲試經(jīng)得度,于義懷處證悟,受印可。曾于江蘇、江西一帶住持寺院多處,后應(yīng)詔住汴京法云寺。
延慶子榮門下著名的禪師有圓通居訥。居訥(1010-1071),俗姓蹇,梓州中江(今屬四川)人。十一歲出家,因參子榮而密契心要。停留十年,道望日重。先后住持廬山歸宗寺和圓通寺。慶歷四年(1044),歐陽修被貶滁州后游覽廬山,與居訥相見論道,因居訥言“出入百家而折衷于佛法”,使之“肅然心服”;实v(1049-1053)初,有詔請他住持汴京凈因寺,他以疾堅辭。
佛印了元(1032-1098)是開先善暹弟子,宋神宗時的云門宗著名禪僧。他俗姓林,饒州浮梁(今屬江西)人。未入佛門前,業(yè)已“五經(jīng)略通大義”,精通儒學(xué),擅長詩文書法。曾住持廬山歸宗寺、鎮(zhèn)江金山寺、江西云居寺等,“凡四十年間,德化緇素,縉紳之賢者多與之游”(《佛祖歷代通載》卷一九)。他與蘇軾兄弟、黃庭堅等著名文人交往甚深,應(yīng)酬文字頗多。他還與理學(xué)家周敦頤結(jié)青松社,自為社主。兩人“相與講道,為方外友”。神宗曾賜之矣高麗磨衲、金缽。
契嵩是北宋云門宗的另一重要禪師。他除了著有《輔教編》,還著有《傳法正宗記》、《傳法正宗論》、《傳法正宗定祖圖》,以確定禪宗二十八祖說。
云門宗自南宋起開始衰微,至元初其法系已無從查考。
- 上一篇:云門大師——云門宗初祖
- 下一篇:云門宗禪詩研究(四)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yán)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