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妄自凈

  息妄自凈

  壇經(jīng)從頭至尾,六祖直教人,萬緣放下,息妄自凈。故言「善知識!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且要學人莫思量,因為思量即不中用,還指出「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沟覀兞晳T自我推理,因而不能入如來慧,故對法達禪師說:「經(jīng)意分明,汝自迷背。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

  然眾生的心,喜歡分別好惡,故有取有舍,而產(chǎn)生得失之心,故六祖常以善惡之念,來譬喻吾人自心起對待之妄心。就像法華經(jīng),龍女呈偈所言:「深達罪福相,遍照于十方!乖鞇汗视凶,行善故有福。但罪福之實相,畢竟空寂;然事相上,確有因果報應。因此,不是不行善,而是要止惡行善,亦不執(zhí)善;離一切相,行一切善。故能大師,要我們善惡皆莫思量。節(jié)錄經(jīng)文如下:

  1、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2、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凈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3、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

  4、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就像楞嚴經(jīng)所云:「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沽嬉嘌:「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凈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只要息妄離假,則能自見真心,故云:「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

  但亦不可執(zhí)真,因此說:「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构行者當先息妄,息妄顯真時,真妄盡打卻,切莫求真反迷。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