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的止觀雙運是如何操作的?

法藏法師:天臺的止觀雙運是如何操作的?

善士問:

  天臺的止觀雙運是如何操作的?

法藏法師答:

  止觀雙運事實上就是一種禪修的內(nèi)容。

  但是,天臺的禪修分靜中修,還有歷境對緣修這兩類。靜中修還分是止觀中修,還是在禮懺誦經(jīng)中修;歷緣對境修其實在《小止觀》當中就有提到,歷緣對境,歷那個緣,對那個境,就是各種因緣,生活中的所有一切。

  佛法修行,有制式的修行,跟不制式的生活中的修行,講起來其實就這兩大類。再說開了,其實就是任何時間都是佛法的修行,特別以天臺的角度來說,止觀就是所有一切的修行的內(nèi)容。

  當然,很多人他在問止觀雙運怎么操作法的時候,他可能想像著是在那兒靜坐的時候的修法。靜坐時候的修法就很典型,也比較固定的說法。

  什么是止?息緣止、歷境對緣止、三止三觀,怎么樣修那個心的止心?止心于一境,止那個心在一個境界上。天臺宗的那個止,到底是先止而后觀;還是觀中有止,止中有觀,這個沒辦法說定的。很多人,他是心本來就很散亂,乃至于同一個人,也有可能他現(xiàn)在要靜坐來修行的時候,心很散亂,那他就要先修止,比如,修數(shù)息觀,繫心于一處;或者是眼觀,有人會點一炷香,或眼觀前面一尺的地方,地面上,然后就看著;或者是觀身上的某處,這個可以隨人而異。

  但是,他只有一件事情,那只是在修止,就是修定心,你也可以數(shù)息,也可以像六妙門這樣隨息修,那就修止,就是讓心靜下來。但是,天臺修止不是目的,止在初開始不會是目的,它是手段,那么又要來觀,觀什么?

  我們一直在講《天臺四教儀暨教觀綱宗合說》,一般會認為那叫做入門書,其實我們已經(jīng)不是把它用入門書來看,我們已經(jīng)把它當作修觀,思考、觀察宇宙真理,特別是用圓教的方式觀察真理的綱要,拿它做綱要,講已講到那里了,那個時候就是修觀。

  修觀分四類,所謂的四教里頭的化法四教,藏、通、別、圓,當然要用圓教來修。問題是,你要瞭解圓教,你要這樣子立即問我說圓教怎么修,那我得要從藏教、通教,別教教起,那就變成沒辦法很簡單地告訴你。但是,如果我跳開來這三大項,單獨說一件事情的話,就是指的修圓教的止觀。

  圓教的止觀又有三種修法,漸次止觀、不定止觀、圓頓止觀。漸次不是次第,次第是別教修的;漸次是一開始就知道圓教的道理,所以他要聽聞的,聽聞開圓解。

  圓解是什么道理?就是瞭知這一念心性即是法界,法界即是心性,心性與法界是不一也不異,不前也不后。如果有前有后,那是縱,時間上有前有后;一與異就是有橫,如果說那是異,我的心跟法界是不一樣的,法界是法界,心是心,切割心跟萬法。

  別教里講萬法唯心,一切萬法都由心來,這個時候心跟萬法是兩件事情,然后,拿萬法來「唯」那個心,是被心所創(chuàng)造出來。一般我們會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個「唯心造」其實都被解釋為心造萬法,那么,心是有主,這個就是別教的概念,《華嚴經(jīng)》很大意義上也被認知為這樣。

  天臺那個所謂的「心」,不叫做「生」萬法,叫心「具」萬法,「具」沒有生滅的相,也沒有誰先誰后,換句話說,心與萬法是不可簡別的兩種不思議的概念,所以,心與萬法是不一不異的。

  觀一念心起來,即是不一不異的即空、即假、即中。因為是空,所以說心不可得;因為是妙假,所以心能生萬法,但是,生起這個萬法,也不是心去真生,是離了心沒有萬法。如果說心真生那個萬法的話,所有東西我都不用買,我干嘛買呢?都心生的啊,所以說心生萬法不對。

  但是,離了萬法,心也覓不可得,覓心也不可得。當年慧可大師說心不安,等到大師要給他安心的時候,他覓心是不可得的。心都不可得,心怎么能夠生萬法呢?可是,看一切萬法,離心又不能看。如果沒有心來解讀這些東西,這個東西我也不會用,這個東西我也不會造……什么樣東西在我心中都不會產(chǎn)生任何作用的,其實是我的心去解讀它的。

  所以,它既是不能離心,也不即是心,這是一種眾生迷惑的現(xiàn)象——到底心有還是無?說有說無都是妄見!這時候就知道,既然是妄,欲說而不可得,這個時候就入為實相。實相是不可言喻的,說到這我就不能說了,一直觀察這件事情。

  你看看,心能生萬法,萬法又能生心,所以,心與萬法是不即不離,不一不異。一直觀察這個,那就是一心三觀,那就是止觀,能夠專注觀察這件事情。

  怎么個專注觀察呢?剛開始的時候推求,觀一切法緣起相,聲聞人都懂的;漸漸觀察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心也能生一切法,所以,法法之間是相依相存,怎么去認證它都變成是非常主觀。

  慢慢地從空性見下手,心不可得;再來,又見心是能生萬法,萬法又相依。因此,沒有一法是原生在那里,是特例地先有在那里。因此,縱向時間感來說,你已經(jīng)覓心不可得,覓一切萬法也不可得。在一切不可得當中,又有一切境界;有一切善惡;有一切來去;有一切心可生,到底那是什么心呢?就在這里頭酌量、觀察,我沒有答案給你,但是一直在止心當中觀察這件事情,所謂的止觀雙運就這樣運的。

  所以,那并不是聲聞乘里頭的理解一個道理,一個知見上的道理。很多人想要問怎么觀,都是在要問一個經(jīng)驗內(nèi)能理解的東西,那是錯的,一開始下手修就錯了!

  有人說天臺好難懂,不知道怎么修。其實是因為他被騙了,他被那個修相所騙,本來就不是一個具體的經(jīng)驗中的概念,去修那個概念。很多先學聲聞乘的人,或者先去讀一般佛學院的人,他就會問這種問題,然后,他就老想要找一個具體可修的一個經(jīng)驗內(nèi)容,那是聲聞人在修的。

  所以,當他在很熱切地問「止觀雙運是怎么,或者是止觀怎么雙運」的時候,其實他應該要聽經(jīng)的。他總是想要跳開聽經(jīng),然后要從別人的嘴里先討一個便宜,那是不可能的!網(wǎng)路上無時無刻就有人在問我這種問題,我都這樣給他回答「去誦經(jīng),去聽經(jīng),不要問這些你沒辦法知道的事」。急得要去雙運,應該是聽經(jīng)、誦經(jīng),誦經(jīng)在呼喚你內(nèi)在的覺性,等它呼喚出來的時候,我說這些道理他就聽得懂,這也是雙運。

  所以,要落實在真正要怎么進行雙運,那怎么運呢?我就要告訴你,就實質的修行上來說,拜懺、誦經(jīng)、聽經(jīng)這三大項,這對應五品弟子位里頭的「隨喜、讀誦、說法」。「讀誦」,有沒有?「說法」是什么?遇境對緣給自己一個道理,這就是說法。你要能說法的話,你得先聽法,人家講,我要來聽啊,聽法就是「隨喜」,沒有離開五品弟子位前三品在修!所以,不要抄近路,天臺宗沒有什么近路好抄,他就是一直在解讀當中,把道理橫說豎說一直說,多聽聞。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