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不是宗教,而為人心所必須

  佛法不是宗教,而為人心所必須

  目前世界各地佛教有流行的趨勢,但是真正的佛法是什么,佛教又是什么,卻很少有人明白,包括那些認真地在實踐佛教的佛教徒們和認真地在捍衛(wèi)科學反對迷信的科學工作者們。

  大家耳熟能詳?shù)淖诮淌怯型陚涞慕塘x,有嚴格的教團組織,有獨立權(quán)威的教主,有廣大善良的信教人群,有獨特的教徒的生活方式才算是宗教。而佛教徒生活方式的獨特性,教理教義的完備性,教團組織的神圣性,教主的無慈不備的超地域性,遍及五洲四海的教徒們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走在哪里,都讓人感覺佛教的宗教性無所不在。其實佛教是佛教,而佛法可以不是佛教!這一點卻不是每個佛教徒能夠明白的,更何況讓世間人明白。

  佛教從立教的角度,從與社會互動的角度,從與政治政府的關(guān)系,從與社會主流文化文明的溝通,都無法離開社會的外在緣起,都必須遵從社會主流的規(guī)則,否則只有退隱山林而已。佛教從承載佛法的器皿這個層面上來說,包裝了純凈澄澈的佛法,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發(fā)展,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而走入自身的重重包裹包裝之中,越來越沉迷于自身的包裝形式,而慢慢的忘卻什么是當所應存,什么是必所丟棄。于是乎,也就只好承受來自社會主流的批判和指責,而為了應對這種批判和指責,又一次改換自己的形象和包裝,再一次適應社會的需求。再一次的接受批判和指責。這個依據(jù)緣起法則看之,天經(jīng)地義,無可指責。因為佛教畢竟是以一個占有空間體積形象的形而下的器出現(xiàn)在社會人群的眼目之中的。而占有社會資源的這個器就不得不跟社會資源沖突,跟社會資源的占有者產(chǎn)生沖突。

  世尊本為王子,本是王位繼承者,但是他舍卻了這些,不再和社會資源的占有者和使用者產(chǎn)生沖突。并且最最關(guān)鍵的是:世尊佛陀觀察到了這個世界的堪忍性,殘缺性,不圓滿性,變化性,無常性,無獨立性,無主宰性。并且世尊更加觀察和了知在器世間的一切,因為上述諸性的內(nèi)在原因,所以無論怎樣努力,其后果和結(jié)局都一樣存在不圓滿性,殘缺性,堪忍性。比如我們看見的朝局政體的代有興廢,法律規(guī)則的經(jīng)常更變,經(jīng)濟文化的遷流整合,縱觀人類的歷史,烏托邦從來就沒有在任何一個地區(qū),任何一個家國真正實現(xiàn)過,理想國沒有在任何一個時間段出現(xiàn)過,因為這個星球上的一切都遵從不圓滿性的法則,甚至,這個星球本身就在不圓滿之中運行。

  世尊清楚明白的看出這一點,所以,放棄王位,走回內(nèi)心!放棄形而下的器,走回形而上的心。此心圓,則一切圓;此心缺,則一切缺!徹底解決了人類源于認知的苦痛和煩惱。

  心靈問題是人類普遍存在的問題,佛法的核心就是解決普遍的人類心靈問題,而不是宗教信仰。依據(jù)佛陀最純凈的教法,世間一切都是由于心的認知,而發(fā)生心與物的互動,以心為本。一旦此心出了問題,這種互動,也就是生命,必然出現(xiàn)問題。佛陀純凈的教法可以這樣歸納:佛法僧,貪嗔癡,戒定慧,身口意,覺正凈。

  佛法僧是三寶的核心。不是要信仰而是要了解:佛陀,是一個大覺的圣賢,他的教法包含對人類以及其他生命的教法,時間上貫通過去、現(xiàn)在、未來;法,是熄滅人類心靈熱惱和痛苦的可行之道;僧,是那些走在這條滅苦之道上的人們。這樣的佛法僧三寶,才是佛陀的本意,不關(guān)乎宗教信仰問題,人人可行,不是宗教。

  貪嗔癡三毒是煩惱的內(nèi)在動力。貪,是對于喜好的過分偏執(zhí);嗔,是對于討厭的過分偏執(zhí);癡,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實相而做出貪或者嗔的反應。所以,貪嗔癡不是宗教。

  戒定慧是對治貪嗔癡的方法。戒,是道德的有軌范的無害他人的生活標準,對治過分的貪心;定,是對于內(nèi)心的專注和耐心的培養(yǎng),可以對治過分的暴躁和沒有耐心引起的嗔恨;慧,是對于生命以及宇宙實相的如實了知,從而對治愚癡。所以,戒定慧不是宗教。

  身口意是工具。貪嗔癡用此工具造作痛苦,所以生命越來越苦痛。戒定慧用此工具完善人格,從而生命越來越覺醒和自由。所以,身口意不是宗教。

  覺正凈是用戒定慧根除了貪嗔癡之后的凈化好的身口意散發(fā)出的生命的光輝與尊嚴,所以不是宗教。

  人類只要活著,就必然面對心靈問題,而要解決心靈問題,佛法有辦法。而人類是由每一個個體構(gòu)成的人類,所以每一個人都要面對自身的心靈問題。身體有了疾病,我們花費生命來救療身體之疾,但是心靈呢?我們隨時都在病中,卻沒有看到的機會,即使偶爾看見了心靈之病,我們也是束手無策。

  佛法走回每個人自己的內(nèi)心,關(guān)注自心的疾病,而不是改變別人的心,改變別人的身體。這跟宗教無關(guān),跟信仰無關(guān)。所以佛法一旦回歸到心靈的層面,就必然為人人所必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