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chǎn)多也會使人生煩惱

  遺產(chǎn)多也會使人生煩惱

  公元一九八九年六月三十一日,美國國際日報第十頁,有一則標(biāo)題為「追悼候雨利,遺產(chǎn)扯開話題」,「家族起爭執(zhí),鬧得不歡而散」;「吵鬧后親屬紛紛離去,做頭七落得一陣凄涼」的新聞,其報導(dǎo)說:

  【臺南訊】臺南幫商場聞人候雨利因病去世后,廿九日上午他的家屬在臺南市殯儀館為他做「頭七」,結(jié)果有人為了爭遺產(chǎn)問題,在殯儀館大吵大鬧,互相拉扯,最后家屬一個個離去,靈堂則空無一人。

  根據(jù)侯雨利家屬的說法,遺產(chǎn)問題未解決的話侯雨利遺體下葬日期,將遙遙無期。

  侯雨利家屬廿九日已全部齊聚在臺南,主要是為了解決遺產(chǎn)的問題。同時近日內(nèi),將委托律師發(fā)函給臺南市立殯遺館,不準(zhǔn)侯雨利長子侯永都家族,擅自搬動侯雨利遺體下葬。

  廿九日上午十時三十分,侯雨利家屬在殯儀館懷親廳,為侯雨利做「頭七」。

  由于侯永都的三兒子侯博明與侯雨利的六女兒侯榮秋,由爭執(zhí)而發(fā)生口角,雙方亳不相讓,拉拉扯扯。

  侯榮秋說,侯博明指除了他家族(指侯永都這一房)外,其他的家屬都是二房女兒和私生女,無權(quán)分配侯雨利的財產(chǎn),于是引發(fā)了爭執(zhí)的導(dǎo)火線。

  侯永都太太侯陳碧華及大兒子侯博義、二兒子侯博裕、三子侯博明,隨后掉頭離去。

  在場的其他十幾位家屬,也相偕離開懷親廳。被請來超渡侯雨利的尼姑,不愿趟這渾水,超渡未完就離開殯儀館。

  整個做「頭七」過程只有半小時,而且完全處于家族之間的爭執(zhí)中,最后靈堂空無一人,其家屬中也有人說說笑笑的走出殯儀館。

  【臺南訊】臺南幫企業(yè)集團創(chuàng)始人侯雨利,二十三日上午八時三十五分,在高雄醫(yī)學(xué)院病逝,二十九日上午十時做「頭七」,享年九十歲,留下新臺幣約七、八百億元的遺產(chǎn),幾乎都集中在大兒子侯永都手中。

  筆者看完以上報導(dǎo),不勝感慨,想到曾寫過篇文章「布施是最好的儲蓄」,抄錄于后,可供許多有錢人做為參考。

  古時,有一位善于治產(chǎn)創(chuàng)業(yè)的商人,名叫營生,天賦聰明,深解社會人心,故采購貨品買賣,都使主顧稱心滿意,而且,對于社會所需物品的供應(yīng),都做到適時無缺,可謂投其所好,因此買者稱心,賣者也歡喜,所以未幾何時,鴻圖大展,蒸蒸日上,事業(yè)興隆,財源廣進(jìn),未久他便成為一位有錢人了。

  除了治產(chǎn)之外,現(xiàn)金多了怎樣處理?卻使?fàn)I生頗傷腦筋,想要托自己的兄弟妻子們保管?又怕被他們拿去揮霍亂用;想將金銀埋在地下?又恐那刁鉆的地鼠穿孔泄漏;若將它藏在深山林中?怕被調(diào)皮搗蛋的猿猴搬走;若把它藏在深水的海中,亦怕被大鯨吞沒,左思右想,皆找不到一個良策,不得已,乃將此財寶,盡可能的以布袋纏些在腰間,與錢為命。

  有一天,營生閑暇無聊,乃出外徐步悠游,到了郊外一座古寺,見許多佛教信徒,層層圍著一座金屬鑄成的大缽,每人都各自探囊取出金錢,爭相投入缽中,一時當(dāng)叮之聲,引起營生的注目,他從未見過如此情景,內(nèi)心深感不解,便問旁人:「你們在作什么?」眾人都異口同聲的說:「你真不知道嗎?此乃公共福田缽,也是一個堅固無比的金錢藏庫。怎么說它是福田呢?因為它就像是一處肥沃的農(nóng)田,雖然播種時,只是一粒小小的種子,但是來日收割的稻谷,卻是千千萬萬,無法計數(shù);正如我們現(xiàn)在,雖然布施微少的金錢,可是將來的果報,卻是無量無邊,受用不盡的,所以我們稱它是福田缽!

  營生說:「那怎么又叫堅牢的藏庫呢?」眾人又說:「因為你的錢財,只要用來布施行善,利濟貧困,供養(yǎng)佛、法、僧三寶門中,凈施清凈梵行的佛教弘法修士,不但將來的果報百千億倍,而且:一、可免暴政無償?shù)睦樟钫魇。二、可免竊賊強盜的非法偷劫強奪。三、可免被放浪不務(wù)正業(yè)的敗家子孫揮霍喪失。四、可免被水患漂流淹沒。五、可免被大火焚燒銷毀等種種災(zāi)害,一切的福報完全由布施者所獨得,不被任何壞的因緣侵害,所以此缽才叫堅牢藏。」

  營生聽了,不禁雀躍高興的說:「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話,弄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便問道:「你到底找到了什么?」?fàn)I生答:我找到了最佳儲蓄金錢之處,不但可以使我今生免除為了存藏金錢所起的煩惱,更可以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膶⑽掖松嵉呢斘?一本萬利的帶到來生享用,你們說,我是否找到了!」說完這話,便將腰間所纏的金銀一五一十的全部投入此大福田缽中,并且高高興興的不止一次的如此行施。

  佛陀曾開示在家的弟子們,要把財產(chǎn),分做四等份,善為利用如后:

  一、四分之一的財產(chǎn),用來維持一家大小的生活費用。

  二、四分之一的財產(chǎn),作為子女的教育基金。

  三、四分之一的財產(chǎn),作為災(zāi)難或病苦時的儲備金。

  四、四分之一的財產(chǎn),用作行善布施,利濟世人,公益社會的事業(yè)。

  我想假使每一個家庭,都能按照佛陀的教示去做,不但可以使一家的生活寧靜美滿,安祥和樂,也可以免除因積聚龐大財產(chǎn),遭人覬覦的麻煩,并能不為奸人巧計詐騙,掠奪和謀財害命橫禍的危險,而且這一世的行善布施,不但使受惠的人內(nèi)心感激,也使自己心安清涼,悅樂自在,更為自己來世帶來豐富的資財,讓你無憂無慮,享用不盡,你說布施是不是一舉數(shù)得,最完美的儲蓄妙法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