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神
石臼神
貴州有些縣份,高山地帶,多漢苗雜居。惟苗人與漢人的婚喪禮俗,各不相同,漢人結婚,新娘必乘花轎;苗族中之花苗嫁女,新郎須到女家迎娶,偕新娘步行,走到男家,不論幾天路程,都要徒步;同行迎親者,不止新郎一人,連同媒證,少則三五人,多則十數(shù)人,惟新娘必須穿著新衣,不論天晴下雨,也要撐持著半開的油紙雨傘,以遮掩頭部,不讓他人看見新娘的真正面貌,使人一見這行列便知是花苗迎娶的喜事。在桐梓縣的邊境,便發(fā)生過一樁「石臼神」的故事。
在過去的曾有苗人娶親,經(jīng)過一處山坡,坡上從前雖有一戶人家,但是早已沒落;茅屋倒塌,成為一堆殘土,獨剩下路旁大石板上的一個大石臼,尚完整無缺。有一天,苗人娶妻從此經(jīng)過,忽遇傾盆大雨,苗新娘急中生智,即坐在這大石臼中,上覆雨傘;迎親的人,亦就地而蹲,在石板上將數(shù)傘集中,遮蓋于上,而躲避了這場大雨。一刻鐘后,雨過天晴,苗人上山去了,臨走有小兒乃于石臼中小便,這一幕避雨的經(jīng)過,別無他人看見。不久有附近漢人路過此地,見石臼及石板并沒有因剛才的大雨所濕;奇怪!何以臼中又有少許雨水?東尋西察,左思右想,總不知個中之奧妙,甚覺神奇。正在驚疑之際,又有一個鄉(xiāng)人因患急性肺炎,擬往前村求治,二人討論此事,不得其解?患肺炎者,用手指沾臼中水,以舌尖嘗試,水帶鹽味,且覺微溫,甚為可口,故認為這一定是天降神水,惟恐他人分享,不如自己獨占;遂急忙以頭伸入臼內(nèi),作山羊飲水之狀,一舔而光。在二人心目中,總覺得這石臼已經(jīng)成神了,不然何有今日的奇事?此是二人共目所睹,并非道聽涂說,一路閑談,不覺已到了前村的中藥店。才到店家,入廁小解,說也奇怪,胸痛已愈,也不需再花錢買藥了。乃將買藥的錢,再加一倍,就在街上買段紅布,買些香燭紙錢及奠酒,又到石臼之處,謝神拜拜。這時好奇之眾,不止十數(shù)人前往觀看,果然如說不虛。不久,這件神奇的事,竟傳遍了各地。于是石臼神開始走鴻運了,數(shù)年之間,香火鼎盛,亦有善士為這石臼神建造瓦屋一間,有求必應,確實靈驗。大約十年之后,曾在石臼中小便的幼兒,已經(jīng)二十多歲了。一日路過于此,見此光景,甚覺奇怪,從前自己在這石臼中小便的這個石臼,乃是神明,惟恐得罪了它,將來降災降禍,只有叩求石臼神恕罪。但因自己是苗人,祈求的是苗話,恐石臼神聽不懂,不如要求在此主持的人,代為禱告。村人詢其經(jīng)過,苗子才說出過去新娘在此避雨的實情。這話比十年前傳得更快,因此石臼神再也不靈驗,再也沒有人去拜拜了。
前村開藥店的老頭兒,只因石臼神一時興旺,犧牲了他多少生意。當初石臼神走鴻運的時候,連他自己還要去燒香拜拜,求神保佑清吉平安。真是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如此一來也不再為石臼神留點面子,逢人便說,好像如此才能一吐心中的怨氣,時常把那本舊而且破的中藥本草,翻出指給人看,再加以解釋一番:「你不相信嗎?請看藥書,明明寫著『兒童的小便,味咸寒,能引肺火下行,從膀胱出,降火滋陰甚速,潤肺散瘀,治肺痿失音,吐衂損傷,胞胎不下。凡產(chǎn)后血暈,敗血入肺,陰虛久嗽,火蒸如燎者,惟此可以治之。取十二歲以下童子不食葷腥酸咸者佳,去頭尾,取中間一節(jié)清澈如水者用,當熱飲;熱則真氣尚存,其行至速;冷則惟有咸寒之性,入姜汁韭汁更好,冬月用湯溫之!弧惯帶幾分勸人的口吻說:「有病還是到我藥店來吧!只要本錢就夠了,不要再去迷信鬼話什么石臼神了!」從此以后,這個石臼也不知被何人搬去利用,只留下這個戲劇化的故事。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