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倓虛大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淺釋
湛山倓虛大師述
今淺釋心經(jīng)的大義·勸人去執(zhí)迷·生正信·俾究竟能離苦得樂。按我們稱為萬物之靈的人·在世界上迷惑的太深了·簡單的說·迷惑得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怎么知道呢?是因為佛出世時·他說明白的·我們看他的經(jīng)·才知道的。佛在世時·所說的經(jīng)甚多·雖然說的多·唯是一個宗旨·就是要勸人認識自己。能認識自己·自然就離開生死憂悲苦惱了;蛘f·我們每日穿衣·吃飯·睡覺·皆是自己呀!為什么說不認識自己呢?所以這就是錯認了自己·是你不知這穿衣吃飯的·是你自己所用的物啊。你若不與他預備好了吃穿等事·他就不能受你的支配了。或問·你若這么一說·可那個是我自己呢?嗏·就是你能與他預備吃穿的·這個知覺心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從來也不觀照自己·盡力的·為你所用的物·忙個不得了·你永遠也不知道·觀照觀照自己。一旦你使用的物若壞了·把你也就嚇壞了。不但不知·是該自己脫累了·而反承認是自己死了·這豈不是顛倒嗎?自己要想想·你的知覺心·是無形無相的·他那會死呢·他那有著死的可能呢?大凡世界上有形有相的·無一不有生死·你的知覺心是無形無相·無生無死的·你偏要貪戀一個有生死的物為自己·這豈不是自己不認識自己嗎。若這么一說·可那個到底是我自己呢?六祖大師說·「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惯@心性就是主人翁·你須要知道自己的心性·本來無生無死·其有生死的·是我們所用的物·我者主宰之義·我使用的物·他不能作主·假使我今天想向東方去·此身體·他·是我使用的物·他就得聽從我的主意·隨我向束方走·這是實在的鐵證啊。你還不承認么?一般人多不肯信·這可難怪·因為這是多生多世的習慣性·很不容易決心相信·佛也深知·惟慈心難泯。費了四十九年唇舌·唯一的是勸人醒悟·認識自己·毫無別事·所以佛說般若經(jīng)·就是教人徹底明白自己呀!故先說其淺說·以便后邊的經(jīng)文易于明白了。
「般若」二字·是印度語·翻中國話就是根本智慧·換句話·就是明白自己的明白·再說一句·就是知道自己的知·見著自己的見·雖不足為「見自本性·」也大可為「識自本心」了。
「波羅蜜多」可翻徹底之意。
「心」者。是般若經(jīng)之譬喻。般若經(jīng)卷帙浩瀚,共有六百卷。此一卷心經(jīng)雖祗二百六十字·但能賅括一切般若經(jīng)的全體·而喻為全體之心·故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股w人心是已受了污染的心了·般若是清凈心·又般若的心·乃是純凈無染的光明心·可稱為心中心又心。又「經(jīng)」者·就是一切人心的路徑·可為人心必經(jīng)之路了。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褂^自在菩薩是以所證的果立名·所謂觀者·乃為一切修行第一的要務·蓋世間法與出世間等法·唯仗此一觀念成功·若無觀念覺照的功夫·任作何事及修何法·皆不能成就。至于修成佛之法·更要深刻的觀念了。此觀念是無二樣的·唯所觀的理智·那就各有不同了。如世間法·學士農(nóng)工商的·必須各有各的觀念·又各有各的深淺精粗不同·例如鐵匠·觀念所成的工作·不是木匠所能做到的·因原起的觀念不同故。又如其甚細微的工作·特別是科學·入的極深。但是總不能離開觀念。此種工作大端有二·一者·是無形相的觀·二者·是有事實的行。再按佛法說·名相雖有不同·事理當無二致。乃總不離「理具」「事造」·我們?nèi)说乃枷胗^念·乃是一種天然的理具·我們?nèi)说膭幼?middot;即是必然的事造·這理具與事造·本是不可離的。
向者先說世聞法所切要的·是借表佛法之確證·按學佛的功夫·更不外于此·凡佛教義之中·入手先要明白理具事造兩端。今簡說「觀自在」三字·乃是正當?shù)睦砭呤略?middot;所謂觀者·乃事造也。自在者。理具也。然與世法名同事同·而作法不同·大凡世間法一切之一切·雖作到最精微處?偛荒茈x開對相的。這就迷惑的苦根·費力不討好。想得益而反吃虧·所以吃虧就吃在他的對相上。今佛教之理具與事造·則與之大大不同·何以故?乃無對相故。云何是無對相。乃就是「觀自在」三字耳。我佛教中的注解家。亦多有用對相·解此觀自在三字的名號者.亦不為錯解·乃為權(quán)巧方便俯就眾生故。若按天臺家之解釋·則迥然不同·所以者何?此理具與事造·乃互不相離。以理具時即是事造·事造時即是理具·具造不二·事理一如故·則可究觀者·固屬事造·自在者·當然理具·然觀雖事造.乃從何而造起·實在從其理具·若非理具·而從何起其觀行·若非事造·而從何證其理具·則可知事造與理具不相離故·故名觀自在·所謂觀者·即是自在·而非是另有一所觀之境為自在啊。這豈不是境智一如嗎?那里有對相呢。若其他初機不契·則應用方便·必須立出能觀之智·所觀之境·方可入修·但說此觀自在三字·乃表示無對相的果上三德秘藏。觀者屬般若德·自在者·屬解脫德·觀自在者·屬法身德。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乃以理智觀智理!甘菑男岳戆l(fā)起妙智·復以妙智觀照性理。」而觀至徹底「梵音波羅蜜多之時·」方得照見五蘊「色受想行識」皆空。「是將色受想行識之五蘊·皆以觀照見為妙有真空·亦為諸法性空!刮逄N皆屬事造·性空皆成理具·事理不二·方成諸法實相·始得度脫一切苦厄·「痛苦結(jié)束之義!
所謂度一切苦厄者·乃脫離五住煩惱二種生死之苦厄也。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乃佛告舍利子·說汝已聞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照見五蘊·「五蘊本屬有為法·」皆成妙有真空·就不同你們曾修四念處時·而觀色蘊之身為不凈·曾用厭離心作苦本等觀·漸證小乘阿羅漢果·今知恥小乘·羨慕大乘·觀小乘色蘊等為妙色·又妙色即是真空·則可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了。佛又恐其誤解·作為彼方之色·不異此處之空·故又緊跟兩句·謂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此兩處之色空。乃說的是當體之妙色·即是本體之真空等·其余受想行識四蘊之心法·亦復如是?芍^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乃至識即是空·空即是識·以此符合標文中的照見五蘊皆是妙有真空·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佛對舍利子又說·汝既知五蘊本是諸法之大綱·而大鋼既是妙有真空·舍利子·當知諸法當是真空之相了·既是真空·豈有生滅等相·可謂之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啦·是真空之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了·于是五蘊總綱·則可推及一切諸法·故從凡夫之六根·六塵·六識共十八界起·故謂之「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向者皆是解釋標辭·說明五蘊皆是妙有真空·征引九法界眾生·皆是五蘊所成·同可頓入真空·先說六凡眾生·「即天道樂趣眾生·乃至地獄道苦苦眾生·」總不出十八支界限·所攝最廣·一無余漏·以表明一切法·皆是佛法·專警眾生·須認自己·此六浮塵根,皆是妙有真空的自己·當然說無凡夫之眼耳鼻舌身意·其六塵六識亦復如是可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向者已轉(zhuǎn)六道輪迥之凡夫·所分別執(zhí)著之六根六塵六識十八支界限·同歸一樣妙有真空·今再轉(zhuǎn)中乘圣人·曾悟十二因緣之還滅門·所謂十二因緣者·乃以無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此名十二因緣順生門·由此十二因緣·順則生人·逆則成圣·故中乘根性·悟還滅門·以迷理無明起始·故先滅此無明·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由此十二因緣滅盡·方證緣覺中乘圣人·今得悟最上大乘·方知諸法皆是妙有真空·而迷理無明·亦在諸法之內(nèi)·可謂之無無明。然而既無無明·豈有無明盡之說·通可謂之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如是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矣·此十二因緣順生還滅·通成妙有真空。
「無苦集滅道!勾丝嗉瘻绲滥瞬亟趟拗〕·可超凡入圣之法·以其知苦·斷集·慕滅·修道·破除三界內(nèi)之八十八使。又滅三界內(nèi)之九九八十一品思惑盡·了一層分段生死·僅破除四住煩惱·今蒙佛說明無上大法·同明成佛大道·不同小乘之生滅四諦法·故曰「無苦集滅道!苟嗉瘻绲澜猿擅钣姓婵铡!笩o智亦無得!勾嗣鞑亟唐兴_修持六度法·度化眾生·求佛智慧而得佛果·以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行菩薩道·以百小劫修相好·今承佛說明諸法性空·若佛智·若佛果·通成妙有真空·可謂無智無得。
或問諸法性空·與妙有真空有何分別·答曰。此二空分而不分·不分而分·何則?凡般若經(jīng)中說空·皆指事實說真空·廣泛說之·則名諸法性空·判教說之·則名妙有真空·復問諸法性空·妙有真空·皆以何立名?答曰·此二名皆以世間諸法·因思想不到·議論不出者·故名之為妙·有實在可證者·故名謂之真。大凡世間一切所有之名相·若從根本上求真·就皆歸思想不到·議論不出·若用事實考證·隨舉一物·無一不然·且問虛空從何有?萬物依何生?可是先有虛空·是先有萬物·若說先有虛空·而空以何造?再說先有萬物·而物以何容?再問禽能生卵·禽從何有?復答·卵能生禽·更問卵從何有?若勉答之·祇可說卵由禽生·再追問·禽與卵孰先孰后?則無可答·故說之為妙。于是觸類旁通·種種皆是不可思議·故謂之妙有·即以此確證·故說之為真·究其正理·雖一法亦不容其成立·故謂之真空·又諸法性空者。其空義相同·又因諸有法由性空而成·故日諸法性空·唯性之一名·以其諸法皆無自性·以性而成諸法·性本無名·而性依諸法而立名··是又以諸法而顯其性·故日諸法性空。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向來以真空而無其九法界·「六道凡夫藏教三乘·皆為妙有!箘t得破除三障·一者心無罣礙·以破除報障·二者無罣礙故無有恐怖·以破其業(yè)障·三者遠離顛倒夢想·以破除煩惱障·所謂煩惱障者·為一切業(yè)障、報障之根·何以故?因煩惱從顛倒而來·顛倒從夢想而來·欲去苦本·先去苦根·此夢想即是一切煩惱痛苦之根·吾人皆知合眼是夢·而誰能知睜眼更是沉迷的長久大夢·永遠未得剎那間之一醒·倘得一醒·誰肯受此夢中長遠的痛苦·欲想醒此大夢·除佛法外·別無醒此睜眼大夢的方法·而欲醒此睜眼大夢·最快的方法·唯一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照見五蘊一切諸法·皆觀照而成妙有真空·方能究竟涅槃·「不生不滅·」那里還有些微之苦呢?除此觀自在的妙智慧·行到深微時·雖三世諸佛·亦無第二個妙法。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切苦·真實不虛·」
三世是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的諸佛·亦是依此般若波羅蜜多「妙智慧徹底故·」得阿耨多羅。譯「無上·」三藐·譯「正等·」三菩提·譯「正覺·」統(tǒng)而言之·乃是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的三世諸佛·皆依此徹底妙智慧的緣故·方得無上正等正覺之佛果·所以知道此妙慧徹底·有無量的功德·可稱贊的是大神真言·能消除一切邪魔外道的邪說·是大明咒真言·可破除一切的黑暗世界·是無上真言·可轉(zhuǎn)變一切有上士的菩薩證究竟的佛果·是無等等的真言·可破除三乘圣人的等等階級·與種種的法執(zhí)·亦證究竟的佛果·始可謂之能除一切苦。所謂一切苦者·乃世人的八苦交煎·即是生苦·死苦·老苦·病苦、及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并天上的大三災苦·火燒至初禪三天·水漫二禪天·風刮三禪天·又人間的小三災苦·刀兵災·饑饉災·瘟疫災·又三惡道的三涂苦·一者刀涂苦·二者湯涂苦·三者火涂苦·又層層地獄苦·說之不盡·雖三乘圣人尚有變易生死苦·雖如是等苦·尚是略說·如何脫離·祇要信心誠篤·實行修此般若波羅蜜多的佛法·盡此一生取辦·即能徹底掃除·又何樂不為呢·誠佛說真實不虛也!腹收f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羯諦·羯諦·波羅羯諦·波羅僧羯諦·菩提薩婆訶·」
凡佛所說大法·多是顯密二分·顯者·是所說的經(jīng)·密者·是所說的咒·又咒是密說的經(jīng)·經(jīng)是顯說的咒·若求解密咒·即解此顯說的經(jīng)·若求經(jīng)中修法·即持此密說之咒·此乃顯密圓通·有修有解·可謂簡賅顯密·圓融大法·攝受群機·包羅眾相·奉此法寶·敬之慎之。勉旃勉旃·
- 地藏經(jīng)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注音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心經(jīng)》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jīng)》全文-金剛經(jīng)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圓覺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jīng)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解釋-地藏經(jīng)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jīng)注音版
- 維摩詰經(jīng)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的作用和好處,心經(jīng)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jīng)白話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