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以佛教看來,給亡靈燒紙錢真的能收到嗎?

以佛教看來,給亡靈燒紙錢真的能收到嗎?

  清明節(jié)掃墓時,給祖先焚燒紙錢幾乎是遍及全國的一種風俗,那么佛教是怎么看待這一現(xiàn)象的?人死后真的需要錢嗎?焚燒的紙錢真的會被祖先親人的亡靈收到、使用嗎,人死之后的世界到底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呢?

  首先,在佛教中,是沒有為亡故的親人焚燒紙錢的做法的,也不認為焚燒的紙錢(包括供養(yǎng)的各種供品)就一定會被亡靈收到、使用,但是,焚燒紙錢對于宗親亡靈或孤魂等到底是否帶去利益,雖然佛教經(jīng)典未曾詳載,然近代高僧印光大師在文鈔中卻說過是有利益的,并且講到此民間風俗不可廢。

  中國人傳統(tǒng)上認為,人死即變成鬼,那就有鬼的世界,跟人的世界一樣,只不過陰陽兩隔,我們?nèi)丝床坏礁兄坏蕉,所以鬼也會像人一樣,以為需?a href="/remen/shenghu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生活需要消費需要花錢。用紙錢焚燒的習俗,是自漢朝以后開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嶼說:“漢以來,喪葬瘞錢,后世以紙寓錢為鬼事。”這是說從漢朝開始,人死之后,喪葬之時,要用錢幣與死人同葬。所以說文解字也說“人所歸為鬼”,所以就用錢幣殉葬。后來有人覺得用真的錢幣太可惜了,便用紙來剪成錢的形狀,以火燒了給鬼用。到近代,由于紙幣的流通,“冥國銀行”的冥幣,也大量發(fā)行了!諸如此類的傳統(tǒng),主要來源于民間信仰的習俗。

  事實上,佛教認為,人死后變?yōu)楣淼目赡苄灾挥辛种,因為鬼道只?a href="/remen/liuda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六道輪回之一,生命在六道之間不停地輪轉、投生,而死后投生到哪一道又是受到生前(包括前世)的業(yè)力因緣牽引,是自己都做不了主的。并且,人死之后大多數(shù)都立刻進入“中陰身”階段,最長經(jīng)過四十九天,中陰身就會隨業(yè)力投生轉世,過了這個時間,一般情況下,單純焚燒紙錢對于親人亡靈的利益已經(jīng)很小甚至基本上沒有,而對于孤魂或者鬼道其他眾生,則有利益。

  再來看鬼,佛教所說的鬼,是六道輪回之一,死后如果真的投生到鬼道,成為所謂的“鬼”,那可真的很不妙,因為鬼道是六道輪回中的三惡道之一,鬼道眾生大多十分的凄慘悲苦,佛教常稱為“餓鬼道”,是因為生前或前世造作了相應的不善業(yè)力而感應到的痛苦果報,分分秒秒都在遭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煎熬,或隨死隨生受苦不斷,或半死半活無有了期,基本沒有可能也沒有機會去接受什么陽間燒來的鈔票,也沒有地方去消費,因為那不是一個真正有物質、有商品交易的世界,一切的環(huán)境和感受都是業(yè)力感召化現(xiàn)來的,但遭受的痛苦卻是真切確實的。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鬼道眾生也是有種種差別的,有一些類型的鬼道眾生并非就是受苦的罪魂,如“福德鬼”等,這類型的鬼道眾生并非就不可以接收到焚燒紙錢所帶來的利益。關于鬼道眾生的情況,佛教經(jīng)典中有大量的記載。

  再來看所謂的“陰間世界”,實際上,傳統(tǒng)上認為的陰間世界并不是佛教中的鬼道。我們現(xiàn)在了解了佛教對六道輪回的描述就可以知道,事實上人死后并不存在這樣的一個“陰間世界”,死后最長四十九天之后即轉世投生,四十九天之內(nèi)的中陰身所經(jīng)歷的也不是一個具體的“世界”,佛教認為,不論在中陰身階段,還是已經(jīng)墮于鬼道的亡靈,為亡靈做功德比如誦經(jīng)回向或者齋僧布施超度之類,才是真正對處于中陰身階段或鬼道的亡靈有巨大利益的事情,巨大到甚至可以轉變原本因業(yè)力感召而將要(或已經(jīng))投生三惡道的亡靈,藉著在世親人的佛事功德而轉生于三善道,這是極其重要并且最真實的能讓亡靈獲得利益的做法。與將紙錢燒給亡靈相比,對于鬼道眾生的利益要大很多。

  但是佛教是慈悲的宗教,是崇尚感恩的宗教,是恒順眾生的宗教,更是最具智慧的宗教。盡管為先亡燒紙錢確實沒什么用,但是佛教從未明確反對過這一源自于民間信仰的風俗,就是因為眾生迷惑,在還未接受佛教,還未了解真相時,佛教以慈悲與善巧,以佛法不離世間法的智慧,隨順眾生,讓我們至少在延續(xù)著不忘先人、感恩先祖的傳統(tǒng)情懷下,逐漸的接引,慢慢的令我們走近智慧了解真相,才能最終引導我們走向解脫的道路。

  至于近些年興盛的為亡靈燒紙汽車,甚至燒紙飛機等等,則是世人過分妄想的緣故,實不足取。

  在此引用一段印光大師關于焚燒紙錢的開示,可以作為我們的一個基本判斷:

  錫箔一事,雖非出佛經(jīng),其來源甚遠!斗ㄔ分榱帧酚卸撜f錫箔(此即金銀)及焚化衣物(此即布帛)等事,其文乃唐中書令岑文本記其師與一鬼官相問答等事,其人彷佛是眭仁蒨,初不信佛,及與鬼神,后由與此鬼官相契,遂相信,并令岑文本為之設食,遍供彼及諸隨從。眭問冥間與陽間,何物可相通?彼云:金銀布帛可通,然真者不如假者,即令以錫箔貼于紙上,及以紙作綢緞等,便可作金及衣服用,此十余年前看者,今不記其在何卷何篇,儻詳看,當可見之,其時在隋之初,以此時岑文本尚在讀書,至唐則為中書令矣。汝之性情,過于自是。古農(nóng)所說,雖未知其出處,然于天理人情,頗相符合。汝尚不以為然,便欲全國之人廢除此事,儻真提倡,或受鬼擊。世有愚人,不知以物表心,專以多燒為事亦不可。當以法力心力加持,令其變少成多,以遍施自己宗親與一切孤魂則可。(《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二.復金振卿居士書》)

  所以說,非正信的佛教,有一些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還有一些是世人虛妄的想法,更有一些雖于佛法中未有明確說明,但是符合天理人情。既不可過于迷信,也不能因佛教未有說明而偏廢。正是因為佛教確實圓滿揭示了生命的真相,告訴了我們六道輪回與三世因果的秘密,告訴了我們人生八苦的根源,告訴了我們生命的境界和層次遠遠超出我們的認識和感知,尤其重要的是,佛陀以無上的智慧與無盡的慈悲,告知了我們超越生死、解脫輪回巨苦的方法。

  感恩我佛,至誠稱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