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實用的禪修方法——《內(nèi)觀》導言
初修者都會有這樣的心理:“哦,我開始打坐修定了,我應該記住這方面的知識,很多諸如此類的技巧會在每一個階段指導我的,直到實現(xiàn)目標!”結(jié)果,本來應該是無為傾向的禪修卻變成了有為,我們?nèi)藶榈丶由狭撕芏嘀R與技巧,有宗教背景的甚至會因自己豐富的宗教知識而慶幸:“得虧懂這些高深的知識,否則怎么幫助我禪修呢!”
不管你有什么想法,在此,我想對你說:真正的真理是樸素無華的,它與宗教無關(guān)。真理不會因你是宗教信徒而在你臉上放出更多的光,也不會因為你什么信仰也沒有而蒙住你的眼睛。
所以,我要介紹的方法,目的既不是要把你變?yōu)樽诮绦磐,更非通過這一方法要灌輸什么宗教思想。因為這是你自身的體驗,由你說了算。
在介紹以前,我不得不與大家制定一個禪修的基本原則:方法越簡單越好。
在此原則指導下,我們將會拋棄過往的成見,一致認同這樣一個理念:禪修方法必須是能使初學者妄想雜念最少的!因為只有如此,我們這些菜鳥們,才不致于把本來簡單的頭腦扔進妄想雜念的復雜旋渦中,越陷越深。
這樣,事情就簡單多了!我們開始比較學過或了解的各種法門,或許已經(jīng)有人說出來了:數(shù)息是最簡單的!想想也有道理,我們打坐時,除了陪伴我們的呼吸外,如果再人為地藉諸自造的想象,像是持名或觀想,只會導向更多的虛幻想象、更大的自我欺騙;在觀呼吸時加上個字句,也許能更快使你的心專注,但這樣做會有一個危險。每個字句都有其特定的振動,你重復某個字或句子時,就是在制造人為的振動,讓你淹沒其中。在內(nèi)心的表層制造了安詳和諧的表象,但內(nèi)心深處的染污不凈仍然存在。要去除這些深藏的染污不凈,只有學習去觀察它們,讓它們浮現(xiàn)出來,好消失滅去。如果我們只觀察某種特定的“人為振動”,我們就無法觀察和我們的染污不凈相關(guān)的各種自然振動,也就是我們身上自然生起的感受。因此,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探究自身實相及凈化內(nèi)心,使用想象的字句只會造成障礙。
同樣的道理,觀想某個形狀或影像,也可能成為進步的障礙。內(nèi)觀修行方法是要消融表面實相,以達到究竟的實相,而表面堅實的實相總是充滿虛幻錯覺,因為在這個層次上,是想蘊在運作,分辨判別,而那是受到過去習性所扭曲的。此一受到制約的想蘊起著分別心,形成種種偏好及成見,造成更多新的習性反應。但是隨著表面實相的分解消融,我們逐漸體驗到身心結(jié)構(gòu)的究竟實相,也就是每一剎那都在生起滅去的振動,除此別無他物。到了這個階段就不再起分別心,因此也不會有偏好或成見,沒有習性反應。內(nèi)觀修行方法逐漸減弱受制約的想蘊,因此也減弱了習性反應,達到受、想不起的階段,也就是涅槃的體驗。但若刻意將注意力放在觀想形狀影像上,我們就停留在表面、合成實相的層次,而無法超越進展,因此我們不作觀想或持誦。
這不但無助于讓人探索發(fā)現(xiàn)較微細的自身實相,而且還會落入宗派之別,因為持名或觀想都會被界定局限在某個地區(qū)文化或某個宗教,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可能會無法接受。世間苦是眾人皆有之病,因此要克服這個通病,就不能落于宗派之別,而應放諸四海皆準。覺知呼吸就滿足了這個要求,每人皆有呼吸,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觀察呼吸這件事。修行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得完全摒除宗派之見才行。
最主要的是,在我們面對痛苦(心亂如麻也是禪修的障礙)時,是把念頭轉(zhuǎn)移到別的東西上因而也能獲得暫時的安樂呢,還是直接地面對它,認清痛苦的本質(zhì),感受到它的生滅無常,從而把痛苦連根拔除呢?
能獲得暫時的安樂固然不錯,但其實那更像是掩耳盜鈴的行為,我們把煩惱的火苗蓋住,不去理它,開始用別的自造的美好想象代替。這暫時的快樂一旦消失,才發(fā)現(xiàn)意識中燃起了熊熊烈火!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那本來小小的火苗早已在內(nèi)心深處自動蔓延開來!等潛意識里的大火上升到意識層面的時候,火勢已經(jīng)很難遏制了!
佛陀體悟到人必須面對現(xiàn)實,與其逃避問題,不如面對問題。佛陀發(fā)現(xiàn)當時的所有禪修方法都只是在于將注意力從正在發(fā)生的痛苦轉(zhuǎn)移到其他事物,他看出這些方法實際上都只能轉(zhuǎn)移一小部分的注意力,而在內(nèi)心深處,人們?nèi)圆粩嗟卦谄鸱磻粩嗟卦谠熳髫潗、憎惡、愚癡的業(yè)行,在心的深處,人們?nèi)圆粩嗟卦谑芸唷R虼,禪修所緣的對象不應該是想象出來的,它應該是如其本然的實相。你必須在當下所呈現(xiàn)出來的任何實相上用功,在你身體范圍內(nèi)所經(jīng)驗到的任何實相上用功。
每一時刻,心和物質(zhì)的接觸遍布整個身體結(jié)構(gòu)。更深層的心不斷感覺這些感受并持續(xù)地隨之起反應。但心的表層持續(xù)地忙碌于攀附外緣,或是停留在參與理智、想象或情緒的游戲里。因此,我們感受不到心的更深處正發(fā)生著什么。
西方心理學家所提到的「意識的心」,佛陀稱這部分的心為意識(心「非常小」的部分),這個意識的心并不知道無意識或潛意識的心正發(fā)生什事。在意識與心的深層(無意識)之間有一道極大的鴻溝。內(nèi)觀打破這道鴻溝,把你從心的表層帶到心的最深層面,觸及這個潛藏的隨眠煩惱。
這個我們稱為「無意識」的心并非真的毫無意識,它時時刻刻都在覺知身上的感受,并且不斷地對這些感受起反應;如果是不愉悅的感受,它就起憎恨的反應;如果是愉悅的感受,它就起貪愛的反應,這就是無意識的心的習性模式,它的行為模式。
譬如,你正在熟睡,一只蚊子來叮你,使你生不愉悅的感受,意識的心并不知道有事情發(fā)生,但無意識的心卻立即察覺有不愉悅的感受正在發(fā)生,并起憎恨的習性反應。雖然你意識的心正在沉睡,你仍會趕走或殺死蚊子,但不愉悅的感受仍然存在,于是你抓癢,當你醒來之后,如果有人問你整晚有多少蚊子來叮你,你是不會知道的。你意識的心覺察不到,但無意識的心卻知道,且不斷地在起反應。
所謂無意識的心其實并非沒有意識,它時時刻刻都與身體保持著接觸。經(jīng)由此接觸感受不斷生起。當你有所感受,并將之標示為愉快時,你持續(xù)地隨之起舞。在內(nèi)心深處,你不停地對貪愛與厭惡起反應。你不斷地制造種種的業(yè)習、負面行為和不凈,這個增長你痛苦的過程不斷地持續(xù)。你無法停止這個過程,因為介于意識心與無意識心間有一個如此大的障礙;不透過內(nèi)觀的練習,這個障礙即持續(xù)存留。
一個人或許能在有意識的、理性的層面,接受全盤正法的理論、真理、法則、本質(zhì)。但他仍不停地在痛苦中打滾,因為沒有察覺到心的深層發(fā)生著什么事。然而,透過內(nèi)觀,你的心變得非常銳利和敏感,因而可以感覺到全身各處的感受。感受剎那都在發(fā)生。每一個接觸都會產(chǎn)生一個感受:在巴利語稱之為緣觸有受。這不是哲學;它是人人都可以親證的科學真相。
透過內(nèi)觀,一旦障礙破除,一個人開始感覺到遍布身體的感受,不僅僅是表層,而且包括身體內(nèi)部深層。經(jīng)由觀察這些感受,你開始明白它們生起和滅去的特性-生滅。透過此體悟,你開始改變心的習慣模式。
比方說,你正感覺到一種特定感受,它可能是因你吃下去的食物,你周圍的環(huán)境,你當下的心智活動,或因昔日反應如今呈現(xiàn)的結(jié)果。不管是什么原因,感受發(fā)生了。藉由內(nèi)觀的練習,你以平等心去觀察它,不對它起反應。在那少許美妙的瞬間中,透過觀察感受與了解其無常的本質(zhì),你開始改變心的習性模式,停止對感受起反應,倍增痛苦等盲目的習性模式。一開始你也許只能做到幾秒鐘或幾分鐘。然而經(jīng)由練習,你逐漸地發(fā)展你的能力。當習性模式變得微弱時,你的行為模式就改變了。你就從你的痛苦中走出來了。
當我們談到上癮,并不僅指對酒精或者毒品,還包括了對激情,憤怒,恐懼或者自大。所有這些都是對不凈的上癮。在理性上你可能很清楚地明白:「憤怒對我不好。它是危險的、有害的。」然而你還是對憤怒上了癮,并且持續(xù)地制造它。當憤怒消逝后,你一再重復:「噢!我不應該產(chǎn)生憤怒!我不應該產(chǎn)生憤怒!」但當下一次刺激來時,你又變得憤怒。你無法從憤怒中走出來,因為你還沒有在心的深層下功夫。
透過練習這個技巧,當你生氣時,開始觀察因憤怒而生起的生化之流。你觀察它但不對它反應。那意味著在那當下你不再產(chǎn)生憤怒。這個一刻變成幾分鐘,然后你發(fā)現(xiàn)你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受這股流動的影響。你開始慢慢地從憤怒中走出來了。
每日有規(guī)律地練習和實際應用這個方法,行為模式開始改變。那些曾長期在憤怒中打滾的人,發(fā)現(xiàn)他們的憤怒在強度和持續(xù)時間上都逐漸減弱。同樣地,那些沉迷于激情的人也發(fā)現(xiàn)激情越來越弱,沉迷于恐懼的人也一樣。擺脫自身不凈所需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但如果正確地使用這個方法,遲早會奏效的。
我們不斷地勸告那些即使只是有煙癮的人們:如果煙癮上來了,別去拿香煙。反之,稍等一下。接受心中生起了渴望吸煙的事實。當這個渴望出現(xiàn)時,身體上感受伴隨而來。開始觀察那個感受,不論它是什么樣的。不要尋找某種特定的感受。你當下所感覺到的一切,都跟渴望吸煙有關(guān)。通過觀察感受的暫時性,無常變化,你將發(fā)現(xiàn)那個渴望消失。這不是哲學理論,而是體驗到的真理。
所以說,入定只是一個工具,并非禪修的最終目的。在內(nèi)觀修行方法中,任何有礙我們覺知感受的方法都有害,不管是持誦字句、觀想形像、只注意身體的動作,或是注意心中生起的念頭。除非從痛苦的根源-感受下手,否則是無法根除痛苦的。
如果你開始學習本系列文章,會發(fā)現(xiàn)文章也挺多的,從而懷疑:是否跟別的一樣呢?我保證:文章里反復強調(diào)解釋的,只是禪修背后的重要理念,并非禪修時指導你的什么技巧內(nèi)容,目的是加深我們對這個方法的理解,從而摒棄我們頭腦里的各種有為念頭。
- 上一篇:洗除心垢,念佛才得力
- 下一篇:象牙寶玉能辟邪嗎?真正的辟邪寶物在自己身上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zhuǎn)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當,忍之為德,在于負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經(jīng)]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常識]偈頌的術(shù)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jīng)]《壇經(jīng)》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