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三十是什么日子?地藏菩薩圣誕日是哪一天?
農歷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薩圣誕。
地藏菩薩,中國知名度最高的菩薩之一,與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合稱為四大菩薩,在中國境內各有其應化道場,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就是文殊道場五臺山、觀音道場普陀山、普賢道場峨眉山、地藏道場九華山。
《地藏十輪經》云: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故名地藏。
地藏之“地”,具有七義:一能生義,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薩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攝義,土地能攝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薩能攝取一切善法于大覺心中。三能載義,土地能負載一切礦植動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薩能負載一切眾生,由眾苦交煎的此岸運載到清涼的彼岸。四能藏義,土地能含藏一切礦植等物,喻菩薩能含藏一切妙法。五能持義,土地能持一切萬物令其生長,喻菩薩能總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長。六能依義,土地為一切萬物所依,喻菩薩能為一切眾生所依。七堅牢不動義,土地堅實不可移動,喻菩薩的菩提妙心,堅如金剛,不可破壞。
地藏之“藏”,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義,指地藏菩薩處于甚深靜慮中,能夠含育化導一切眾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庫藏,蘊藏金銀財寶,則能濟諸貧乏、利益人寰。比喻菩薩具有如來三德秘藏、無量妙法,則能救脫無數(shù)眾生、咸登覺岸。
一切眾生皆為累世父母,明了本心,方能真實孝親報恩。“地藏”之“地”,也是一切眾生之本然凈心地,是一切眾生之本覺。“佛”即是“覺”,我們通過學佛,了達本覺之后,當依本覺而修,戒惡修善,積累一切功德資糧,福慧圓滿,才成為“究竟覺”。
《地藏菩薩本愿經》等不同經典記載,地藏菩薩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并在久遠劫以來一直以其無盡智悲愿行化身千百億,悲憫救拔一切罪苦如母眾生,令脫輪回之苦、趨涅槃路、究竟圓滿無上佛果。因此,地藏菩薩同時以“大孝”“大愿”被世人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愿地藏王菩薩”,并且成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又據(jù)佛教史籍記載,唐朝來華求法的新羅王子、金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化身。金地藏所在安徽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應化道場,因此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地藏菩薩誕辰,在傳世佛經中似無記錄,但是民間相傳,農歷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薩誕辰,這里面有一個傳奇故事——
金地藏肉身成道的故事
佛陀住世時,有四大菩薩協(xié)助應化人間,他們分別是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大悲觀音、大愿地藏。直到佛陀滅度后,他們還是本著那分悲智愿力,不斷在人間顯跡、救度眾生。在中國有十分著名的四大名山,即五臺山、峨嵋山、普陀山、九華山,這四座名山就是四大菩薩在中國顯跡、度化的道場,而九華山是地藏菩薩所顯跡的地方。
地藏菩薩在九華山顯跡,大約是在釋迦佛滅度后的一千五百年間,那時在新羅國——就是現(xiàn)在的南韓,王族中有一位年輕人,名字叫金喬覺,他因喜好佛學而出家修行,出家后他想:一定要到中國才能求得佛法。所以他搭船帶著白狗“善聽”,渡海到中國安徽省,在沿海遇到一陣大風將船吹至岸邊。這位年輕的比丘就棄船,帶著白狗,向山的方向前進,不知不覺中來到山嶺處,放眼一看,山下盡是一片平原,風景十分優(yōu)美。他就停留在山中以洞穴為家,而且一停留就度過了七十五年的時間。
他在山中的生活過得非常艱難,因欠缺糧食,僅以野草、山果充饑,甚至在傳說中他曾吃土維生,稱為“觀音士”,這是傳奇的記載,不過其生活的刻苦由此可以想見。山洞中又缺水,需要到山崖下五百公尺處才能提到一桶水,一天之內為了取水而必須上上下下,非常的辛苦。
在傳奇中還有一篇小故事,有一天早上當金喬覺打坐時,忽然被一條蟲咬到,他嚇一跳出定后,見到一位身穿黑紗的婦人,在他面前叩頭跪拜說:“非常懺悔,我的兒子不懂事,冒犯了圣體。為了表示懺悔和恭敬之心,所以在石崖邊化出一條清水,供您取用以表示他的心意。”婦人說完話即消失了,之后果然離洞口不遠的山崖出現(xiàn)一股清水,源源不斷地流下來:聽說無論如何的干旱,泉水仍是不斷流出,這也是傳奇之一。
金喬覺比丘在九華山修行經過多年,有一群詩人到那里游山玩水,想尋找靈感作詩,忽然間在山洞口看到一口破鍋子放在石頭上,柴火已熄滅了?纯村亙,只有野菜混雜著觀音土,大家又探頭往洞內看,原來有一位修行者在那里打坐。大家在洞口靜靜地等待,一直到中午時分,修行者終于出定,走出洞來。他看起來不太像中國人,據(jù)傳奇的記載地藏菩薩的相貌很特別,他的身高約七尺高,額頭很高很寬,所以那些詩人問他從何處來?比丘即自我介紹,并說他來自新羅國。
那些詩人聽了覺得很慚愧,因為他們就住在山下,竟然不知道有一位遠道而來的修行者已在山上住了好多年,而讓他過著這么刻苦的日子,從此那群詩人就成為他的護法,又去稟告山主——閔公。閔公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知道山上有一位有道高僧時,心里非常歡喜,于是趕緊去拜訪?此≡谀敲春喡纳蕉磧龋h公也覺得很不忍心,因此決定和詩人們一起為修行者蓋一座簡單的精舍。
金喬覺比丘生活安定后,他更加用功修行、研習佛法,護法的這群人也常來請教佛法。尤其是閔公,他非常敬重三寶,每天都要供養(yǎng)一百位僧眾;但是不管如何努力去邀請,總是只有九十九位,一定要專程去邀請金喬覺比丘,才會正好滿一百位,長此以往,金喬覺比丘經常到閔公家里應供。閔公對這位高僧非常恭敬,于是讓兒子隨他出家。
有一天,閔公向金喬覺比丘說:“您應該擴大修行的道場,因為前來求法的信眾愈來愈多,將來也會有人來此安住修行,是不是要擴建道場呢?”金喬覺比丘說:“只要有足夠的地方就可以擴建。”閔公說:“您看,這整座九子山都是我的呀!您需要多大的地方都可以。”金喬覺比丘說:“我只要有一件袈裟大的范圍即可。”閔公說:“那一點點怎么夠呢?”金喬覺比丘說:“這件袈裟的影子能蓋住的地方,就夠用了。”閔公不甚解地答應了。金喬覺比丘就把身上的袈裟脫下來,向空中揚去,一陣烏云遮住了陽光,整座山被烏云遮蓋猶如被袈裟遮蔽一般。閔公既驚訝又歡喜地把整座山奉獻給金喬覺比丘,這群詩人即思惟著:“到底怎么為這座山命名呢?應稱為‘九子山’還是‘九方山’?”若以看蓮花的心看這座山,它就像九瓣層迭的蓮花,于是大家提議以“九華山”定名。
從那時起,護法的人愈來愈多,道場也很順利地擴建完成。這位金喬覺大師在當時度人無數(shù),從韓國渡海來跟隨他出家修行的人也很多,而且一年年增加,后來僧眾太多,發(fā)生缺糧的情況,而“僧多粥少”這句成語就由該地傳衍出來。金喬覺比丘想把僧眾分一些出去,但是大家好樂佛法,雖然生活困頓,還是為法忘軀,要跟隨金喬覺法師,不愿離開九華山,有所謂“枯藁眾生”,用來形容在那兒好樂求法的人。
為什么后來大家會稱他為地藏菩薩的化身呢?因為,白天他為弟子們說法,一到黃昏時他就入定了。據(jù)說,到了夜晚,九華山的周圍常常會發(fā)出地獄刑具的聲音。所以很多人傳說金喬覺法師夜晚時分會到幽冥界去度眾生,所以稱他為“化跡的地藏菩薩”,也有人尊稱他為“金地藏”。他自二十四歲上九華山,直到九十九歲的七月三十日圓寂(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七二九年),在九華山度過了七十五年的歲月,可見地藏菩薩和中國的眾生特別有緣。
- 上一篇:慚愧、懺悔的意義與重要性
- 下一篇:如何理解煩惱即菩提?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當,忍之為德,在于負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經]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常識]偈頌的術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壇經》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