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什么叫苦行?佛教苦行的意思與意義

苦行的意思(星云大師

  初步與佛教接觸的人,在佛教里聽得最多的,大概就是「苦」這一個字。

  說到「苦」,一般人都很畏懼苦;但實際上,苦對我們是很有幫助、很有利益的。苦,給我們磨煉;苦,給我們增上;苦,給我們學習;苦,給我們超越。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沒有十年寒窗苦讀,哪里能考取狀元呢?你沒有臺下的十年功夫,怎么能在臺上講出五分鐘呢?

  所以,凡是想要成功的人,一定要通過苦的階段。學習不是苦,當你用心投入,學有所得,反而會覺得學習是很快樂的事;修行也不是苦,即使是修苦行,在苦行里面也會有很多的禪悅法喜。因此,一個真正有修行的人,以苦為樂,苦中自有無比的喜樂。

  比方,你認為念佛很苦,他認為念佛很快樂;你認為拜佛很苦,他認為拜佛很快樂;你認為布施是苦,他認為布施為善最快樂;你認為待人好、結緣為苦,他認為助人為快樂之本。就看你對苦是怎么樣的看法,如果你能把以苦為樂,以苦為修學的課程,以苦行來超越、發(fā)展,你信仰的層次,必然就會提升。

  過去有很多不合理的苦行,像拜火外道,他認為在河邊烤火、拜火是修行;如果是這樣,那么木柴、稻草,在火里面毀滅了,就是修行嗎?有的人以浸在水里面,認為這是修行,那么魚蝦,就是最大的修行者?有的苦行者以吃飯不用手拿,那么鳥雀,都是最大修行者?這一種苦行,是不合理的。

  及至現(xiàn)在,也有一些寺廟門風,以錯誤的方式強調(diào)修行,不利人、只利自己,如穿破衣服,吃冷飯、剩菜,說是真修行,其實是連利益自己的修行都談不上。因此,有人問開悟者的修行功課是什么?開悟后,日月依然是日月,人我仍然是人我,只是開悟前,「吃時不肯吃,百種思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開悟后則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好,那才是最好的修行。

  所以佛陀不也批駁,過去印度九十六種苦行外道,那種苦行是不如法的行為;但是真正的苦行是正行、正道(八正道),以中道義的修行方式,去除兩邊極端的對立,沒有強用苦樂去做外相上的分別,而是在心地上下功夫,這才是修行的真義。

  《金剛經(jīng)》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是要我們放棄所有,而是強調(diào)佛法的中道。佛教里的修行,你太苦了,冷冰冰的,也不得意義;你太快樂了,熱烘烘的,也忘失了自己。因此,佛教真正的修道呢,是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熱,在苦樂之間,平常心是道,用中道的生活,用正常的生活,這才是佛教的修行法。

苦行的意思(圣嚴法師

  一般所說的苦行,大抵是指以自苦為手段以解脫為目的而言。從原則上說,這個觀念并沒有錯,若從出發(fā)點上說,卻大有區(qū)別:有的是盲目的自苦,有的是有理想的自苦。盲目的自苦,往往都是指的盲修瞎練,砂中榨油,既沒有理論的根據(jù),也沒有一定的目的。有理想的自苦也有分別:一是迷信的,一是理性的。迷信的自苦是指以為持了牛戒吃草、持了狗戒吃屎、持了魚戒浸水,便可在死后生天。理性的自苦也分兩種,一是以合理的修持方法,尋求自我解脫;一是利用可資自我解脫的身心,助他人(眾生)解脫。除了理性的自苦,其余均是外道的苦行。

  近人有些認為佛教不主張苦行,認為佛教是主張苦樂中和的中道行者。當然,佛陀成佛,也是在他放棄了六年的苦行,把羸弱的身體調(diào)養(yǎng)復原之后(《增一阿含經(jīng)·增上品》之八)。不過我們必須明白:佛陀放棄的是盲目的苦行或是迷信的苦行,卻又強調(diào)理性的苦行。尋求自我解脫是小乘的苦行,協(xié)助他人(眾生)解脫是大乘的苦行。

  因此,在《長阿含經(jīng)》卷八中,有著這樣的敘述:

  佛對尼俱陀梵志說:“汝所行者,皆為卑陋:離服裸形,以手障蔽……或食牛糞,或食鹿糞,或食樹根枝葉果實……或有常舉手者,或不坐床,或常蹲者……或有臥荊棘者……或有裸形臥牛糞上者,或一日三浴,或有一夜三浴,以無數(shù)眾苦,苦役此身!”像這樣的苦行,佛陀是極端反對的,因為那是除了自討苦吃就毫無意義,既不能修身養(yǎng)生,又不能修心入定,談不上修行而利益他人。

  佛陀接著把佛教的苦行告訴了尼俱陀梵志:“彼苦行者,不自計念:我行如是;當?shù)霉B(yǎng),恭敬禮事……得供養(yǎng)已,心不貪著,曉了遠離,知出要法……聞他正義,歡喜印可……不自稱譽,不毀他人……不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嫉妒、邪見……精勤不忘,好習禪定,多修智慧……不為貢高我慢自大……常懷信義,修反復行,能持凈戒,勤受訓誨,常與善人而為伴黨,積善不已……不懷憎恨,不為巧偽,不恃己見,不求人短,不懷邪見(不信因果為邪見),亦無邊見(不是中道,便是邊見:相信靈魂永恒不變,或者不信死后另有境界),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我們讀了這一節(jié)佛教的苦行法門,該會感到無限的親切,它的內(nèi)容,無非是持戒、禪定、智慧等的解脫法,但也正是人世間的處世法。但這尚是屬于理性的求解脫的法門。到了大乘經(jīng)中,更加鼓勵我們?nèi)ゴ笫┐笊帷㈦y忍能忍、難行能行了,為了救濟眾生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并且要發(fā)愿生生世世救濟眾生而犧牲自己,乃至做到“三千大千世界,無一微塵,不是菩薩舍身命處”。像這樣的菩薩行,能說不是大苦行嗎?

  因此,凡是正信的佛教徒,他必須檢束身心,刻苦自勵,待人要厚,自供要;唯有降低了物欲的生活,才能提高精神的領域,精勤于道業(yè)的修持,努力于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于大眾的公益──發(fā)大愿心,為全體人類義務勞役,作一切眾生不請之友,乃至犧牲自己而救濟他人,這便是佛教的苦行。如果有人以不吃煙火食,不過人的生活,而以顯異出奇作標榜,那便不是佛教的苦行而是外道的苦行。

苦行的意思(大愿法師)

  什么是苦行?不是說我們吃得很差,穿得很差那個就是苦行,或者我不睡覺就是苦行。真正的苦行是什么?就是忍辱度,這是最殊勝的苦行。平時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來說,一些平常的困苦,比方說缺衣少食、寒暑交困,很冷很熱,乃至于衣食各方面條件比較差了,我們都沒有問題,都能夠安心忍受,我們都已經(jīng)能夠忍受。但是如果我遇到其他人打罵我的時候,傷害我的時候,我自己受委屈的時候,我能不能夠忍呢?我能不能夠不為所動呢?能夠的話,那就是最殊勝的、最難得的苦行。

  平時我們順緣具足,也沒有什么傷害,這個時候我們個個都好像修行人一樣。但是一遇到逆緣的時候,遇到自己受委屈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夠忍受呢?看是不是一個真正修行人,從這個上面就可以看得出來的。

  廣欽老和尚閉關出來以后,寺院里面的師父就想考核一下他,看他到底功夫怎么樣。因為這個老和尚夜不倒單,晚上不睡覺,每天晚上大家下殿以后,他一個人坐在大殿里面打坐,坐通宵。

  有一次這個當家和那個維那商量一下就準備對他考驗一下,故意就說,大殿功德箱里面的錢不見了。整個寺院的人都懷疑廣欽老和尚了,因為只有他一個人住在大殿里面。他也沒有什么生氣,也沒有去解釋,也沒有辯解,還是安忍不動如大地,這個就是真正地修行功夫了。后來這個當家和這個維那才把這個事情的真相講出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