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陀第一親承法衣 雞足入定等佛出世

\

  大迦葉佛陀十大弟子之首,尊者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被稱為“頭陀第一”。

  尊者出生于摩竭陀國,生下來便具足三十二相,聰明穎悟,無人能敵。八歲起便依婆羅門教的規(guī)定學習五明、四吠陀,對邏輯學、語言學、天文、地理、數(shù)學、文學、繪畫、雕塑、祭祀、歌舞無所不通,但卻性格奇異,常離群索居,不喜合群玩耍。

  長大成人后,父母多次催他擇偶娶妻,他只是一味不睬,后來實在無奈,便隨意指著一尊黃金鑄成的美女像對父母說:“若沒有這樣的金色女子,我就終生不娶。”他本以為這樣就可以終身不娶,不想父母真的為他找到了一位叫跋陀伽毗羅尼的迦毗羅女。這位女子生得與黃金女子一般無二,迦葉尊者無奈只好聽命于父母。

  新婚之夜,新娘愁眉不展,經(jīng)再三詢問,才知道這位女子對于嫁人毫無興趣,只樂修行。尊者一聽,喜出望外。兩個人決定互不干擾,各修梵行,輪流睡眠:一人睡時,另一個經(jīng)行或坐禪,就這樣度過了十二年。父母相繼謝世后,迦葉尊者自己除去須發(fā)、披上法衣,對跋陀伽毗羅尼說:“我出家修行,決心在世間尋找覺悟的圣者。如果找不到這樣一位圣人,便自己獨立思考,走獨覺成佛的路。”遂將家產(chǎn)全部布施,離家而去。兩人分手時,大地被他們的出離功德威力所震動。

  佛陀察覺到大地的這次震動,知道那意味著有杰出的弟子要來找他。在未通知任何比丘的情況下,他獨自上路,走了五里路去見未來的學生——這個慈悲的舉動,后來一直被受贊頌。在王舍城與那爛陀之間的路上,佛陀坐在榕樹下,等待未來的弟子到達。他并未像普通沙門一樣坐在那里,而是展現(xiàn)出一切莊嚴佛光。他放光照亮了方圓八十公尺,整片樹林呈現(xiàn)一片光明。他示現(xiàn)三十二種大丈夫相,莊嚴相好。當迦葉尊者到達時,看見佛陀坐在那里,充滿覺者之光,心想:“這一定就是我要尋找的老師!”他走向佛陀,匍匐在他的腳下,大聲說道:“世尊!佛陀是我的老師,我是他的弟子!”這樣重復說了三次,世尊說:“如是,迦葉,我是你的老師,你是我的弟子。”并為他開示五蘊之苦和四圣諦法,隨后說:“善哉迦葉,快哉迦葉!你將以苦行第一著稱于世,為佛教在人間的流傳作出巨大的貢獻,是故今后當稱你為摩訶迦葉。”摩訶迦葉跟隨世尊服侍左右,將自己珍貴的帛衣墊在世尊的足下,祈求世尊接受他的供養(yǎng)。世尊慈悲接受了帛衣,把自己的糞掃衣賜給摩訶迦葉,以激勵他苦行。從此以后,尊者終生都堅持嚴格的苦行,甚至一直到老年,仍持守年輕時許下的誓愿。僅僅七天,他就證得了究竟的阿羅漢果,內(nèi)心解脫一切煩惱。

  尊者見世尊贊嘆阿蘭若法,于是長跪合掌請世尊慈悲垂示。世尊慈悲地教誨他:“比丘在阿蘭若處修行,應遠離我、法二執(zhí),身心清凈,行頭陀規(guī)范。此法有十二個要點:一者,阿蘭若,就是遠離家人的閑靜處,寂靜的山野、樹林皆可。二者,常行乞食。三者,頭陀比丘應不著于色,以平等心哀憐一切眾生,不分貧富,依次乞食,不得有所選擇。四者,只受一餐。五者,應節(jié)量食。六者,控制自己的飲食欲望。七者,應拾取別人拋棄的衣服,洗凈后補穿用。八者,少欲知足,只備三衣一缽。九者,冢間住。十者,樹下坐法。十一者,于樹下坐時,不應對樹生貪著。十二者,常坐不臥。要注意系心一處,不要散亂,再進一步深入思維,認識到五蘊本空,滅除諸相。再發(fā)菩提心,即可回小向大,修菩薩十地。”迦葉尊者聽完非常歡喜,立即付諸實踐。他常常在寂靜的深山中獨自修行,他不顧雨淋日曬,勤苦不倦。或是露天靜坐,或是冢間觀尸,晝夜正念修習無常、苦、空、無我、不凈觀,勇猛精進。迦葉尊者一生苦行,直至年老也未曾有絲毫懈怠。世尊勸言:“你今已老,糞掃衣重,可改穿壞色輕衣。”迦葉白世尊言:“世尊,修行苦行使我現(xiàn)在安寧快樂,也可為未來眾生照亮前途作出表率。未來世眾生想到我修行苦行,會這樣想:‘過去有上座六神通,出家日久,梵行純熟,為世尊所嘆,為智慧行者之所奉事。他于長夜在寂靜處修習,贊嘆寂靜處,贊嘆糞掃衣、乞食法。’凡是知道我苦行的人,都會以清凈心隨喜,并將由此得到安樂。”世尊很高興,贊賞他的頭陀苦行說:“將來正法的毀滅,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壞,而正在僧團的腐化與崩潰!大迦葉的話說得很對,要弘揚佛法,讓真理之光永照世間,則必先要鞏固僧團。要鞏固僧團,就必須過嚴肅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葉尊者就能負責住持!”并將坐墊讓出一半來,當眾對大迦葉說:“善哉!大迦葉過來,請坐在我的墊子上。”說著,大千世界為之震動。

  有一次,天界之王在靈鷲山上向佛陀敬獻金色波羅花,請佛說法,世尊拈花示眾,微笑不語。當時座下所有的弟子都不明白,只有大迦葉微笑著,因為他了悟了佛陀的心。佛陀說:“正道大法是無法用眼睛看出來的,只有涅槃寂靜的心才能領(lǐng)會。實在的法相其實是沒有法相,這是一門微妙玄通的法門,不立文字,是用特殊的教法傳授的,我就將這些囑托給摩訶迦葉。”這就是以心傳心,即所謂靈山會上正法眼藏付囑的拈花微笑,也是禪宗最初的典故。

  在佛陀八十歲于拘尸那迦示現(xiàn)涅槃時,尊者正在北方的鐸叉那耆國領(lǐng)著五百比丘教化度眾,他得知消息后非常傷心,星夜率比丘眾來到拘尸那迦。佛陀的弟子們有的愁眉不展,有的伏地痛哭。眾生失去了人天導師、失去了皈依,異常悲傷。尊者覺得有必要結(jié)集佛陀的教法,于是擔起正法流傳的重任,在佛陀滅度后的九十日,開始結(jié)集三藏,將世尊的法教流傳于世。

  結(jié)集三藏后的大約二三十年,大迦葉忽然想提早入滅。當時,大迦葉的年齡已超過百歲。他即刻走到阿難陀住的地方,付囑佛陀所說的教法,讓阿難陀繼續(xù)傳承下去,然后躍身虛空,到佛陀的八塔一一供養(yǎng)禮拜。回到王舍城,他前去向阿阇世王告辭,守衛(wèi)說國王在睡覺,他就逕往離王舍城西南的雞足山走去。當尊者到達此山時,三峰裂開,自然形成他的禪座。他即刻席地而坐,并且說道:“我今將以神通力來保持這個身體,用糞掃衣來蓋覆它,等彌勒菩薩降生成佛,我再去拜見他,協(xié)助他教化眾生!”說完后,雞足三峰就合起來,隱藏了他的身體。

  阿阇世王知道大迦葉尊者入滅的消息,悲傷無比!馬上往見阿難陀尊者,要他同登雞足山一看,當阿難陀尊者和阿阇世王到達雞足山時,雞足三峰自然裂開,他們看到大迦葉尊者端然的入滅盡定,身上還覆蓋了美麗的天花。他兩人供養(yǎng)禮拜退出后,山峰又自然地合起來。

  大迦葉尊者以他一生嚴格的苦行,贏得了僧團的尊重,對佛法的流傳有極大的功勞,是僧團之父。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