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妄想?如何不昏沉?
上海居士伍麒名啟問:
‘如何不妄想?如何不昏沉?’
九華山·大慈藏寺·住持釋門智答:
這里有兩個概念,第一個不妄想。第二個不昏沉。
《楞嚴經》里面文殊菩薩講“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你問如何不打妄想?我說不打妄想怎么可能呢?
眾生就是因妄想而生,世界就是因妄想而成。我們現(xiàn)實中的人類社會、宇宙、大千世界,無不從妄想而生,無不因妄想而成。那么在世間法你要斷妄想,怎么可能!
可是要修行就要去斷它,不能去打妄想,那就要歸元。你要想斷妄想,你就一定要有歸元的意識,實際上有歸元的意識也是個妄想。怎么辦?
何謂“歸元”?
“歸元”就是返璞歸真,就是回歸真如本性,就是明心見性,就是證道,就是徹悟人生宇宙的根本真理。
要返璞歸真,要明心見性,要證道,要徹悟,只有一條路,就是要證得清凈!就是要不打妄想!洞髮W》里講:“得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這里的止就是止妄想,止妄想才能清凈、才能歸元、才能成佛。沒有別的路,無二路。
雖無二路,卻又很多種方便法門,管它黑貓白貓,逮到老鼠就是好貓。四祖講了,大道至簡,唯嫌撿擇。撿擇就是妄想,至簡就是清凈,清凈則歸元。什么是至簡呢?就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就是不妄想。
……
世界是因為妄想而生,人類社會、宇宙、大千世界都是由眾生妄想而成,那你要斷妄想,怎么可能?可是你要成佛,就要歸元,就一定要不打妄想。要斷妄想,可我們要斷妄想這本身還是個妄想,所以張拙有詩:“斷盡煩惱重增病”。你想斷盡煩惱?是不行的,你想斷盡煩惱實際上又生了一個煩惱,原來的病沒有除掉,沒有治好,新病又生了。
那修行一定要斷煩惱才能修行呀,那怎么斷呢——不斷自斷。就連“不斷”這一念都不生,這時候是個什么時候呢?這是個什么狀態(tài)?是個什么境界呢?我們能不能把握住它?
能!很簡單。當年長老須菩提在《金剛經》里面啟請我佛:“善男子善女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云何降伏其心?”。“降伏其心”就是斷煩惱。把心安住,安住哪里呢?安住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上!
要住,住在什么地方?住在妄想上?我們每天每時每刻,妄想就像什么,就像大河,就像大河里面的波浪,你怎么能斷呢?一浪接一浪,斷不了。當你打這個妄想的時候幾乎是這個妄想把其他的妄想代替了。當這個妄想打完了的時候,其他的妄想又出來了。我們的妄想就是這么回事,就像大江大河里面的波濤,一浪接一浪,一浪高過一浪。
云門宗祖師講,要“隨波逐浪!”,不要“隨波逐流!”。這句話意思就是告訴你,“隨波逐流”就是隨著妄想流而奔馳。“隨波逐浪”就是站在岸上,或者站在浪頭上,能看到浪而不去入流,不去入流就不能進漩渦而被漩進去。
我們在妄想里就像在大浪里面一樣,隨順波濤而逐流。隨波逐流你就沒有辦法了,遇見漩渦你就要旋進去。那么隨波逐浪就不一樣,我在岸上或在浪頭上看,看那漩渦,我不掉進去。
我們看妄想,感覺類似。你隨著妄想而走,順著妄想而去,那你就會隨波逐流。世界就是這么產生的,宇宙、大千世界就是這樣而成的。
設計師設計各種各樣的工業(yè)產品,小轎車,航天飛機,都能造出來。就一定要順著這個妄想流走下去,而且一定要成就這個妄想流。因此世界是妄想而成的。所以你要斷妄想怎么可能?
因此,斷妄想非世間法所能為,因為世間法是有為法。若要斷妄想就一定是出世間法,只有無為法才成。那么你要修行,要清凈,要成佛就一定要返璞歸真,要歸元,就要反妄想其道而行之,就不能去打妄想。
那要怎么樣才能不打妄想,而斷妄想呢?這個斷妄想本身又是個妄想,實際上妄想是斷不了的,斷不得的。那斷不了又怎么辦呢?
就是要像《金剛經》中所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能“無所住而生其心”,你的妄想就已經斷了。
六祖當年就因這句話悟道。你要想斷除煩惱,你就要明白“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你的心應該不去住在某一個妄想的時候就叫“應無所住”。可是你千萬不要又生了一個念,生了一個什么念?生了一個當下應該住的念。
怎么辦呢?其實很簡單,當你吃菜時,往嘴里放,你沒有往耳朵里面去塞,沒有往鼻子里面去放,這就是沒有妄想,這就是斷妄想,就是不打妄想。很自然地把它放到嘴巴里,沒有任何人在指揮,沒有任何人在要求,你也沒有去任何思量,這就叫沒有妄想。
當你在喝水的時候,你沒有嗆嗓子;當你在吃飯的時候你沒有咬舌頭,沒有咬你的腮幫子;當你走路的時候,你沒有順拐……這些都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沒有妄想到了自然的程度,就是因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斷妄想。這就是禪。
如何斷妄想?
‘因無所住而生其心’即是斷妄想。該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就不去做什么,這就是斷妄想!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啦,這就是斷妄想!這就是大道至簡,這就是歸元性無二。
第二個問題如何不昏沉?
這個跟斷妄想是兩碼事;璩粒璩潦鞘裁?昏沉是障礙。它即是生理上的一種需要,也是業(yè)力障礙的表現(xiàn)。
那我們昏沉好不好?當然不好!
昏沉與生理上的疲勞是兩碼事,
有的時候在生理上的疲勞就必須得休息。如打瞌睡及睡覺。疲倦的人打瞌睡,困乏的人要睡覺。要睡覺就要馬上去睡,要睡覺了你不睡,在那里思考,思考多了睡不著了,這個時候不昏沉還是個麻煩呢!因為你入妄想流去了,入思考的妄想流了,麻煩!
我有個弟子叫劉馨,十幾年一直沒有睡好覺,失眠。她說苦死了,她最盼的就是昏沉。她跟我打趣說:“哪怕能讓我昏沉那么一小會兒就好了”。這個時候昏沉就不一定是壞事了。我們的身體在生理上需要休息的時候,需要調節(jié)你體內的機能,需要調節(jié)你的身心,需要調節(jié)你身體的陰陽和合,就必須要昏沉,這個時候就必須要睡覺。
業(yè)力上的昏沉當然又是另一碼事了。
業(yè)力上的昏沉需要我們靠佛力加持,用正念、精進,用誦經、念咒以及拜佛等修持來集功累德,去戰(zhàn)勝它。例如我們出家人在上早殿的時候,要背誦楞嚴咒。楞嚴咒就是斷昏沉的最好的功課,最好的辦法。在上晚殿的時候,晚課里面的大懺悔文,拜八十八佛,就是斷昏沉最好的辦法。真正精進的修行人,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的覺就夠了,也不覺得困乏和疲勞。哪里有昏沉?
昏沉和休息的關系,休息的內容包括昏沉,昏沉是疲勞的休息?偸腔璩粒傁胄菹ⅲ幌胱鍪,這是病態(tài)。
怎樣才能不昏沉,保證精力旺盛、體力充沛呢?
該睡覺時就睡覺,該吃飯時就吃飯,該走路就走路,該做事就做事。這就需要正常的生活規(guī)律,這就需要善法護持。只要規(guī)律正常了,你就不用去管他,自然而然就成了,這就叫‘因無所住而生其心’。
如果你總是昏沉,你肯定是不正常。該睡覺的時候不去睡覺,而去打麻將、去上網,結果上課時就會瞌睡,產生昏沉。如果昏沉成習氣,就是業(yè)障了。業(yè)障重了一打坐就瞌睡,一誦經就瞌睡,結果不得修行。就是業(yè)障的表現(xiàn)。怎么辦?很簡單,懺悔業(yè)障,行菩薩道即六度萬行,很快就清凈下來了……
因此,我佛慈悲,教我們‘十念法’,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念安般(數(shù)息),念身(不凈),念死,念般若。目的就是怕眾生陷入昏沉與妄想的漩渦,而有礙修行。佛教我們要少去昏沉,勇猛精進的去修行。這時也需要我們去發(fā)大心,去發(fā)大愿,來靠佛力加持。可是我們總想標新立異,打破生活規(guī)律,就是非正常了。就一定會出現(xiàn)障礙的。到頭來佛力也難加持與你。
因此昏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善待自己,只要你善待自己,一定會克服困難,少昏沉的。
以上是二零零六年春節(jié)期間,上海居士伍麒名于早餐完畢,提請啟問。
九華山大慈藏寺住持釋門智法師的早餐開示。
今經法師本人開許,弟子妙真整理,公布于眾,拋磚引玉。與眾同修共勉。
- 上一篇:大年初一必需要燒香嗎?光祈禱能夠改變命運嗎?
- 下一篇:什么才是真正的放下?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知足少欲少煩惱
- 多也足,少也足
- 什么是滿足?
- 容易知足是不求上進?
- 知足就不會抱怨
- 現(xiàn)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 最自在的生活享受
- 真正的解脫
- 幸福是什么?
- “忙”不是問題
- 都是新的
- 忙中有序地趕工作
- 快不一定就好
- 把工作當成趣味的生活
- 保持平靜的心
- 好壞不放心上
- 工作要懂得隨順因緣
- 面對工作調整,要能夠隨遇而安,別挑三揀四
- 放下身段大有可為
- 別做一行怨一行
- 以諒解解開壓力
- 把希望當成壓力
- 少一點得失心
- 轉壓力為自我期許
- 盡其在我
- 把自己放空一下
- 壓力是成長助力
- 心甘情愿就不苦
- 挫折是正常的
- 不和過去比較
- 化解壓力
- 不求人關心
- 堅持走下去
- 機會總會輪到你
- 讓彈力球變成棉花
- 在機會中發(fā)展與成長
- 盡其在我,雖敗猶成,僥幸而得,雖成實敗
- 自我激勵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健全的性格
- 對于生活要心存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