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對生命無常的覺醒是智慧的開端

\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老病死。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變化,佛門稱其為“無常”。

  每當人們說到“無常”,往往就會向不好的方面去想。例如:大自然中的地震、海嘯、礦難、父母親友痛苦離世,朋友同事患病,或者是種種的猝死等等,還有很多意想不到或不可思議的事情離奇發(fā)生。對于這些,我們都會下意識的說出“無常”二字。似乎所有的不好的事情都是無常,不了解佛法的人會因此說佛教徒都是悲觀主義者。

  其實“無常”是個很中性的詞語,佛法認為世間一切事情都處在生滅變化之中,時刻遷流不住,世間并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存在。因為世間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起,因緣所生的諸法空無自性,隨著緣聚而生,緣散而滅,所以不但有情世間的眾生有生老病死的現象,器世間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的演變,人的心念也有生住異滅的變化,自然界的時序更是春夏秋冬或冷熱寒暑的更替不已。也就是說,一切法在時間上都是剎那不住,念念生滅,過去的已滅,未來的未生,現在的即生即滅。正如《金剛經》所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因為世間一切萬法無一是常住不變的,因此說無常。

  五常是宇宙人生一切現象的真理,依物力學來說,宇宙世間一切事物沒有一樣是靜止的,既然是動的就是無常的,因此《八大人覺經》上說:“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栋⒑洝芬舱f:“積聚終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安當離,有生無不死。”

  當初,佛陀因為感悟到人生無常,于是舍棄榮華富貴,出家修道,成道后,也是以苦,空,無常,無我的人生真相來開示眾生,所以原始佛教教團的成立可以說是源于對佛陀諸行無常的體悟。

  世間無常故,順遂變成困逆,固然是無常,禍厄轉化為幸福也是無常,因此無常不是消極的。無常說明:好的會變壞,壞的也可能會變好。例如貧窮的人,只要認真努力工作,經營,也有致富的可能。人事不和諧,只要肯與人為善,廣結善緣,自能贏得友誼。做事遇到挫折,只要勇往直前,毫不畏懼逆境終將突破。無常對人生具有積極的激勵意義,因為世事無常,才能使我們脫離不滿的現狀;因為世事無常,所以得體會到法性的真實平等;因為世事無常,才能使我們不會被神權邪說所迷惑,尤其是修學佛法的人因為有“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的無常觀,所以容易生起出離心,精進不懈,修行佛道。

  《大涅槃經》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就是說一切有為法的本性是空寂的,所以無常無我,所以能實現涅槃,這就是“三法印”的思想根據,也是佛教的根本教義。

  以上就是末學對于“無常”的概念的粗淺認識和理解。

  有一句話人們常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現在我們不但已經得到健康的身體,而且又聽聞到了無上的佛法,同時又成就了一件最殊勝的事情——出家修行,那么我們該怎樣來理解和體悟無常的境界呢?佛陀在《四十二章經》中告誡弟子們:“人命只在呼吸之間”,從這句話當中我們應明白體悟“生命的無常”,作為一個出家修行的人應該把“生命無常”放在修行道路的第一關要上,只要身心時時覺察生命無常的事實,那么就會好好把握這有生之年,不再放蕩和貪逸。

  因此對于生命無常的覺醒是智慧的開端,也是解脫輪回苦海的第一步,難怪在《朝暮課誦》里普賢菩薩要覺醒我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