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學會適時的放下

學會適時的放下

  文/靜波法師

  在《法華經(jīng)·方便品》里邊,佛陀說了這樣的一首偈頌:“薄德少福人,眾苦所逼迫。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深著虛妄法,堅受不可舍。”

  這段經(jīng)文很深刻,讓我們來分享一下:

  所謂“薄德少福人”:什么叫“薄德少福人”?就是缺乏智慧福報的人,;不能雙俢的人。此處的德是功德!功德必須有智慧才能具備!

  所謂“眾苦所逼迫”,這樣的人,經(jīng)常會被外在的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就是身體不調)、求不得等苦所困擾和逼迫!因為沒有智慧而苦惱!因為沒有福報而困窘!

  所謂“入邪見稠林”,他們就會患得患失,在那兒搖擺不定。搖擺不定,意即:要么就認為是有,要么就認為是沒有。

  所謂“若有若無等”,有和無是六十二邪見的根本!不得解脫自在!所以,現(xiàn)在說因果是定法,錯了!說因果不是定法,錯了!因果是有,錯了!因果是沒有,錯了!因為:有和沒有是六十二邪見的根哪!住著即不能解脫!

  所謂“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依據(jù)要么是有,要么是無,從而具有了“六十二”種不正見!而六十二見是輪回的,是錯的知見!

  所謂“深著虛妄法,堅受不可舍”,如果深深執(zhí)著虛妄不實的存在現(xiàn)象,以為有或者沒有,堅持不舍:“我就是放不下!”可是,說是“放不下”,最后你不是也得放下嗎?而沒有辦法的放下,必然是要輪回的嘛!其實隨緣自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因為法無定法!所以因上要努力!果上要隨緣!得失是過程!執(zhí)著是錯覺!不是我的,我偏偏妄想;是我的,又不珍惜,這是兩種錯誤!

  《楞嚴經(jīng)》中有七處征心。七處征心,了不可得,阿難最后哭了!本來應該解脫而哭!卻是因為茫然而泣!

  最后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這個結論恰恰是來自《涅槃經(jīng)》的:有所得者,是魔眷屬,非我弟子!所以得了的人,往往是障礙!所以得了也不是得了!硬說:“那就是得了!”那只是一廂情愿!你以為是你的,擁有什么寶貝,天天愛不釋手,樂在其中……其實不是我們的!不要說,最終結果,就是過程中變化又哪里是定法?借你閑看幾十年罷了!連我們自己又哪個是你的?哪個是我的?沒有什么主人哪!知道這個道理了:噢!這些都是游戲了!游戲嘛,可有可無,有也好,沒有也好,心無掛礙,原來是平等的!此時可以解脫!

  龍樹菩薩在《中觀論》中說:“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讓我們來分享一下:

  所謂“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就是佛教徒不可以逃避現(xiàn)實,必須面對現(xiàn)實!就像佛教界目前混亂俗諦,于是有貓菩薩、狗菩薩,居然老鼠也是菩薩……弄得人們莫名其妙!請問憑什么?請告訴我?如果連老鼠都是菩薩的話,那么我們今天有理由自卑了,并且要去做老鼠嗎?“那就等我們將來都變成老鼠再說吧!”這不是很滑稽嗎?老鼠有信愿行嗎?連人懂道理都很困難!何況有信愿行?何況老鼠?這是一些什么樣的老鼠呢?這分明是在混淆和一廂情愿!說這種話的人,是老鼠成精了嗎?

  所謂“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就是如果不能認識到事物的真相,我們就解脫不了六道輪回!所以一定要認識事物的真相,絕不是假相,因為這個存在的現(xiàn)象,是無常的、無我的。如果確能感受到無常無我,那么就可以解脫自在!可現(xiàn)實中的人們會說:“我只是放不下……”請問,面對現(xiàn)實,放不下行嗎?

  就像毒蛇咬了一個人的手指,如果他真能放下,馬上把這個手指用刀切掉,他是有救的……可是他說:“不行!這個我舍不得。”后來,他那個手也壞掉了!手不行了,他還是舍不得,如果把手切掉還有胳膊嗎!再后來,他那個胳膊也不行了,如果他把胳膊切掉,也是可以保命的嘛!最后不行了,整個身體都進入了毒液,他只能死亡!所以,學佛要當機立斷,不要拖泥帶水!需要馬上行動!

  我們現(xiàn)在總是抱著僥幸的心態(tài):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大家都知道溫水煮青蛙的故事,青蛙在溫水里,當水被一點一點地加熱時,它開始不動,到后來無法動!如果最初是開水,它會馬上蹦出來!人生也是如此!我們要學會適時地放下!才會解脫自在!而不應該是糾結和糾纏,直到無法自拔!

  所以普賢菩薩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人生不能混!學佛更不能混!因為浪費生命!我們混不起,成本太高!尤其我們這些出家人,不但要自己修行,而且要指導別人不走彎路……如果不幫助別人,那么自己也是沒有機會的。

  《華嚴經(jīng)》說:“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大家想一想,如果沒有眾生,能有諸佛菩薩智慧花果嗎?沒有!如果不用大悲水饒益眾生,可能嗎?所以大乘佛法是利益別人,成就自己。“若無眾生,即無如來可成!”“是故菩提屬于眾生!”因為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感同身受,最終成就了我們自己!這當然不是借口,是踏踏實實地行動!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