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xué)入門 > 在家修行 >

隨息念佛時總是延長呼吸,感到胸悶,怎樣對治?

明朗法師:隨息念佛時總是延長呼吸,感到胸悶,怎樣對治?

問題:

  南無阿彌陀佛!頂禮師父!隨息念佛應(yīng)該自然呼吸,但弟子總是延長呼吸時間,有時候還感到胸悶。請問師父該怎樣對治呢?

明朗法師:

  是的,隨息念佛有這個副作用。你嘗試過這種念佛方法后,一定會感知到有這樣的一個問題。

  為什么呢?當(dāng)我們剛開始念佛時,隨著呼吸念佛,一呼阿彌、一吸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念的時候,剛開始我們清明、有力,呼吸就比較好把握,慢慢的當(dāng)呼吸比較微弱的時候,我們的佛號也就感覺比較長。有時候佛號念得長,也會帶動我們?nèi)藶榈厝ダL或者是縮短呼吸,拉長了胸口會憋悶,會有這個狀態(tài)。我們加了念頭,佛號在觀照力比較強(qiáng)的時候還好,觀照力不強(qiáng)時,就會是:阿彌––––陀佛。我們的呼吸本來不是這樣長的,這個佛號念得懶洋洋的,呼吸就不自然、就難受了。

  大家要注意,我們隨息念佛很容易產(chǎn)生一些定的感覺(不是說你入定了),確實妄想少。也確實能能夠產(chǎn)生一些像定定的感覺。有些高僧大德入定的時候,他的呼吸很微弱甚至就沒有了,有的入定時脈搏都沒有了。那這時候你怎么辦呢?你又還有念頭,呼吸還是佛號?這個時候的狀態(tài)來講,呼吸起不來、很微弱的時候,你一定要把它拉起來就會難受。

  所以這里要注意,隨息念佛一般適用的條件是什么呢?你的妄想比較多,心很散亂的時候,讓你的心在散亂的狀態(tài)里平息下來,當(dāng)平息下來以后就不要這樣了。五停心觀里有一個方法談到散亂眾生數(shù)息觀,數(shù)你的呼吸,把呼吸與念佛結(jié)合起來,作為一個念佛人這樣來用的話非常有效。但如果妄想比較少時,再用隨息念佛,你的呼吸比較微弱、拉長的時候,就很難加以把握了,并有副作用,我見到好幾個人都出現(xiàn)過胸悶的情況。出現(xiàn)這種情況后,就不要再用這個方法了,改用金剛念。

  金剛念的方法在蓮池大師的開示里見到的比較多,印祖也談到過。金剛念就是嘴唇動、舌根動,沒有聲音。我們大聲念佛念久了后,覺得好像有點傷氣。有的人打坐念佛,坐下以后,沒有隨息念佛、也沒有出聲音,他用心念默念,也不用佛珠。默念也有一個副作用,這是印祖文鈔里談到的,對心臟不好,因為心臟的負(fù)荷比較大。用意念念佛,需要心比較專注、心力要強(qiáng)。出聲念佛念久了,聲音大了久了,又對于氣息不利。

  那怎么辦?嘴唇動。我們有時候掐念珠的時候,小聲念或者是金剛念,這種方法它既養(yǎng)氣也養(yǎng)心,嘴唇、舌頭和舌尖一動我就知道是哪個音節(jié)。我看到很多老菩薩,有時候和他聊天時,見他嘴唇在動,他養(yǎng)成了念佛的那種習(xí)慣,這也很好。為什么要動?我們借助嘴唇動,產(chǎn)生一個覺知,知道是哪一個音節(jié),就是佛號還在,它提醒你對佛號的確認(rèn);借助嘴唇的這種習(xí)慣性地動,帶動你心的覺知、覺。

  我們的心覺不覺呢?你們每個人的耳根都是打開的,外面的汽車的聲音也好,我說話的聲音也好,點點滴滴都落在你耳根的聞性上面,你的耳根一直都是打開的。如果沒有聲音,你這個耳根的聞性,就沒有東西來觸動,就沒辦法感知到它的存在。只要有這個東西動,就能夠帶動它的覺知,帶動我們自性功德的了知。動是什么動啊,我們自心還在,是我們自性知,聞性還在。

  念佛為什么要念清楚、聽清楚,要自念自聽?我們不是在音聲上做文章,也不是在耳朵上做文章,而是在聞性上做文章。聞,“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是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所以在楞嚴(yán)經(jīng)里,二十五個圓通哪一個更好呢?文殊菩薩選耳根圓通。念佛的過程當(dāng)中,既有耳根圓通,又有念佛的根大圓通,一個是明、一個是暗。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的時候,就在反聞聞自性,六根門頭都攝在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上。

  我們這個對境是一個名號,是一個無量功德的聚合體。我們每個人當(dāng)下的聞性,又是一個無上功德的聚合體。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它有無量的功德,它能生萬法,我們現(xiàn)在就是要回歸這個東西。我們借助佛號這樣一個無量功德的聚合體,和我們當(dāng)下的聞性、自性功德的聚合體,可以說是以空合空的關(guān)系。

  只有以聞性––這樣一種我們自性的功德,去與彌陀名號的功德相合,才能夠完全的吻合。也只有名號的功德,才能真正帶起我們自性的功德,所以嘴唇要動。我們經(jīng)常講心動身口意就會動,我們現(xiàn)在就是要借助于嘴唇的動,帶起我們心的這種覺、覺知,對于阿彌陀佛的覺知。阿彌陀佛名號在我們嘴唇一動,阿-彌-陀-佛,雖然沒有聲音,但是嘴唇一動你就知道,我念阿彌陀佛念的哪個音節(jié)我都知道,清清楚楚。這是一個相、一個聲相,這個聲相不是耳朵聽到的,我們在金剛念的時候沒有聲音,但是你知道,這是我們的意根所緣的、心的一種覺知。

  所以我們平常念佛以后,對阿彌陀佛名號每一個音節(jié)的這種覺知,它是一個法塵,而不是聲塵。平常我們念出聲音的時候,它既是一個聲塵、又是一個法塵。所以隨息念佛適合于什么狀態(tài),它有一定的條件

原文標(biāo)題:什么狀態(tài)下適合隨息念佛?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如是生凈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