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大乘單譯經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六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shù)恒河沙劫,于時有佛出現(xiàn)于世,名觀世音,我于彼佛發(fā)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xiàn)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養(yǎng)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
“世尊,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xiàn)圓,我現(xiàn)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xiàn)圓,我于彼前現(xiàn)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xiàn)圓,我于彼前現(xiàn)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xiàn)圓,我于彼前現(xiàn)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凈,我于彼前現(xiàn)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tǒng)領諸天,我于彼前現(xiàn)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現(xiàn)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于彼前現(xiàn)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統(tǒng)鬼神,救護國土,我于彼前現(xiàn)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統(tǒng)世界,保護眾生,我于彼前現(xiàn)四天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于彼前現(xiàn)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樂為人主,我于彼前現(xiàn)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于彼前現(xiàn)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凈自居,我于彼前現(xiàn)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于彼前現(xiàn)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愛諸數(shù)術,攝衛(wèi)自居,我于彼前現(xiàn)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于彼前現(xiàn)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于彼前現(xiàn)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于彼前現(xiàn)優(yōu)婆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現(xiàn)優(yōu)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于彼前現(xiàn)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于彼前現(xiàn)童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現(xiàn)童女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xiàn)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xiàn)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于彼前現(xiàn)藥叉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乾闥婆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xiàn)乾闥婆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xiàn)阿修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緊那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xiàn)緊那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xiàn)摩呼羅伽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xiàn)人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于彼前皆現(xiàn)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是名妙凈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世尊,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于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于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欲。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yǎng)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xiàn)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數(shù),修法垂范,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fā)妙耳門,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
“由我修習得真圓通,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凈寶覺,故我能現(xiàn)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xiàn)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啰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凈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二者,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故我妙能現(xiàn)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皆名我為施無畏者。
“三者,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凈本根,所游世界,皆令眾生舍身珍寶,求我哀愍。
“四者,我得佛心,證于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yǎng)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為第一。
“世尊,彼佛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于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
爾時,世尊于師子座,從其五體同放寶光,遠灌十方微塵如來及法王子諸菩薩頂。彼諸如來亦于五體同放寶光,從微塵方來灌佛頂,并灌會中諸大菩薩及阿羅漢。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羅如寶絲網(wǎng)。是諸大眾得未曾有,一切普獲金剛三昧。
即時,天雨百寶蓮華,青黃赤白間錯紛糅,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時不現(xiàn),唯見十方微塵國土合成一界,梵唄詠歌自然敷奏。
于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yōu)劣前后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誰當其根?兼我滅后,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fā),
有漏微塵國, 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圣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于是獲圓通。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獲圓通?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維虧一半, 云何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 現(xiàn)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 云何獲圓通?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鼻想本權機, 只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圣性, 云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諸行是無常, 念性元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凈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 良哉觀世音!
于恒沙劫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 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 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凈, 凈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 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銷, 成圓明凈妙。
余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 現(xiàn)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誠如佛世尊,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觀世音為最。 自余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塵勞,
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愿加被未來, 于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沉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余者, 真實心如是。”
于是,阿難及諸大眾,身心了然得大開示,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游,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普會大眾,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fā)心菩薩,其數(shù)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凈。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無量眾生皆發(fā)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難整衣服,于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fā)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愿度末劫一切眾生。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于菩提心得無退屈?”
爾時,世尊于大眾中稱贊阿難:“善哉!善哉!如汝所問,安立道場,救護眾生末劫沉溺。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阿難大眾唯然奉教。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v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凈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v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凈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后,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凈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清凈比丘及諸菩薩于岐路行,不踏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脫,酬還宿債,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離地,必使身心于諸眾生。若身身分,身心二塗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v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詃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云何賊人假我衣服,禆販如來,造種種業(yè),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若我滅后,其有比丘發(fā)心決定修三摩地,能于如來形像之前,身燃一燈,燒一指節(jié)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人于法已決定心。若不為此舍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凈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若諸比丘衣缽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餓眾生;于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于稱贊;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與眾生共;不將如來不了義說,回為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凈,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yǎng),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我滅度后,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贊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凈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于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