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問答 > 漢傳人物問答 >

惟賢法師答:《心經(jīng)》說“無意識界”與唯識說“有識”如何會通?

  惟賢法師答:《心經(jīng)》是般若的總綱。雖然講般若,其中也有唯識在里面,唯識的名相,比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涅槃、菩提,這些名相都是唯識法相的。

  《心經(jīng)》總的精神,要看前兩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是總綱。“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什么境界啊?是八地以上的菩薩了。第七地還有相。到第八地不動地,就無相,自然的無相,無相觀空。

  《心經(jīng)》說了七個空,八個不,十七個無?、不、無,都是奪情不奪法。奪情,是去妄執(zhí),去妄情,但是不奪法。什么叫不奪法呢?把執(zhí)著去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流轉(zhuǎn)還滅、四諦、涅槃、菩提,都是存在的,不能否定,否定了,就成了斷滅見了,不符合中道,那學(xué)佛做什么呢?

  般若講空、不、無,是破而不立,遮而不詮,唯識法相講有,講三性,是有立有破,有詮有遮,以表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轉(zhuǎn)識成智,這是唯識宗最終的目的。所以,空和有,是可以會通的,像車子的二個車輪,缺一不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