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界法師答:為什么初地稱極喜地?

  因為菩薩在整個修學的過程當中,他設定了一個成佛的目標,他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當然他的過程當中,是歷經(jīng)了很艱辛的修學,這個時候,他「最初」一念的清凈心現(xiàn)前,而這個清凈心,已經(jīng)具足了「自」利、利「他」的殊「勝功能」,就是他的第一個目標達成。為什么叫自利呢?因為他有根本的無分別智,而成就自身的安樂;他有差別的后得智,善巧方便地使令眾生也得到安樂。因為他的內(nèi)心當中,已經(jīng)真實具足自利、利他的功能,所以他心生大歡喜。

  當然,初地菩薩不是阿羅漢所有,阿羅漢他能夠有一部分的根本智,消滅心中的我執(zhí),但是他沒有利他的妙用。這個「歡喜地」,是描述初地菩薩的內(nèi)心狀態(tài)是歡喜的。這個「歡喜」的意思是說:我們在修行當中,有時候經(jīng)常保持很沉悶,有時候很煩惱、苦惱。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心中很多的欲望。我們過去會產(chǎn)生錯覺,總是覺得:誒,有欲望是快樂,因為有欲望就會得到滿足,有滿足就會有快樂。當然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這種情況,就好像佛陀在經(jīng)典當中講一個譬喻:我們對欲望的滿足產(chǎn)生了快樂,這個叫作「有漏」。就是身體的皮膚長一個瘡疤,這個瘡疤流膿、流血,會產(chǎn)生癢的感覺,你去搔癢的時候,會有暫時快樂的感受。但是,這個瘡疤更加嚴重,它給你帶來痛苦的感受更強烈。所以,我們依止欲望去追求快樂,就像在瘡疤當中搔癢一樣,你付出更多的痛苦。這個初地菩薩的空觀,「思諸法如夢,觀心性無生」,他先空掉外境真實的執(zhí)取,外境是心所變現(xiàn)的,如夢如幻的,所謂的生死涅槃、所謂的對錯,這種概念,都是每一個人心中自己安立的,我們不一定要隨著別人的標準而轉(zhuǎn),破除外境的法執(zhí);這個時候,你又能「觀心性無生」,我這一念心當中,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我,只是一念的菩提心跟空正見,二種力量在那里安住而已。這個時候,菩薩就把心中的妄想消滅了,煩惱也消滅了,這個時候菩薩才真實感覺到:原來心中沒有欲望是太快樂了。所以這個「歡喜地」,就是菩薩把心中的烏云妄想完全消滅,他心中感到輕松快樂,這是佛陀描述初地菩薩的相貌,叫作「歡喜地」,因為他沒有妄想。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