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界法師答:菩薩進步的四種動力是什么?

  凈界法師答:一、方便善巧波羅蜜多,謂以前六波羅蜜多所集善根,共諸有情,回求無上正等菩提故;

  這個地方是講到后面四種波羅蜜多,這四種是方便善巧、愿、力、智。到了七地遠行地,就進入到無相行,無相行的菩薩,如果不修這四種波羅蜜多,會在空性當中產(chǎn)生停留,就忘失了增上的力量,所以這個菩薩應該要以假觀來增上,第一個增上叫做「方便善巧」!阜奖闵魄伞惯@一句話的意思,古德解釋說:以少功力,成辦大果。菩薩能夠透過方便善巧,你本來的功德是小功力、一個微小的功力,但是透過「方便善巧」,就轉(zhuǎn)成一個廣大的果報,它有這種妙用。什么樣的妙用呢?就是「前」面的「六波羅蜜多」,我們搜集很多很多「善根」,這個「善根」當然是智慧,不過這個地方也包括了福德,福德跟智慧的善根,「共諸有情,回求無上正等菩提故」,能夠回向法界眾生、回向無上菩提,這樣你能夠把微小的功力而成辦大果。這個「方便善巧」,在《大智度論》它講得比較詳細,我們作一個補充!洞笾嵌日摗龍樹菩薩講到菩薩的方便善巧,事實上是有二個:第一個是隨喜,第二個是回向,方便善巧有二個,有隨喜跟回向。隨喜就是說,別人修習種種的功德,我們表示隨順歡喜,這樣子也能夠使令自己的功德增上。在《智度論》當中,龍樹菩薩講一個譬喻:什么叫隨喜呢?比如說,你憶念佛菩薩的圣號,你憶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有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當然我沒有這種功德,那我怎么辦呢?我一心稱念佛的圣號。這樣子有什么好處呢?說是「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是則名為香光莊嚴!刮疫@一念心是一個雜亂的心,阿彌陀佛的功德進入到我的心中,我的心中變得有香氣了,有少分的功德,這種就是隨喜。所以龍樹菩薩說:稱念佛菩薩的圣號,也是一種隨喜。第二個是回向,這個回向就是回小向大,把這個狹小的功德轉(zhuǎn)成大的功德,就是我們這一段經(jīng)文所說的:「共諸有情,回求無上正等菩提」。我們現(xiàn)在創(chuàng)造一個功德,你剛剛拜了一部《八十八佛》、或者持了多少佛號,這個時候你不要想說要自己受用,你應該要跟大家分享,「共諸有情」,你愿意把這個功德釋放出來,跟大家共同受用,回向法界眾生;第二個你希望這個功德,不要變成一個人天的果報,「回求無上正等菩提」:這樣子,你的功德不但沒有減少,而且展轉(zhuǎn)增勝。不過這個地方,龍樹菩薩解釋隨喜跟回向,他的重點還不是功德增上,他是說:隨喜跟回向,為什么在整個大乘的修法當中都是必修的法門?因為隨喜跟回向,可以使令一個菩薩心性調(diào)柔,堪成大法,能夠成就大的功德法。就講一個譬喻說:就像一個鐵,這個頑鐵你要把它捏造成器具沒辦法;但是這個鐵用火去烤一烤,它就能夠捏造成杯子、碗,變成一個可用的器具。凡夫無始劫這個自我意識、這個我執(zhí)、法執(zhí)太堅固,你沒有通過隨喜跟回向,讓自己的心調(diào)柔,你沒有辦法修習大法。所以這個地方「方便善巧」,不但是成就廣大功德,也有使令心性調(diào)柔的意思。這是我們要增上的第一個修行的法門。

  癸二、愿

  二、愿波羅蜜多,謂發(fā)種種微妙大愿,引攝當來波羅蜜多殊勝眾緣故。

  菩薩希望要增上,我現(xiàn)在對目前的生命,我覺得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怎么辦呢?發(fā)愿,你心中應該「發(fā)」起「種種微妙」不可思議的「大愿」。發(fā)愿有什么好處呢?你能夠為未來的生命,栽培一種「殊勝」的因「緣」。所以這個功德雖然沒有成就,但是你發(fā)這個愿,就容易使令這個功德成就,先把這個因緣準備好,能夠「引攝當來」的「殊勝眾緣」。我們一般人,如果不看經(jīng)論,總是會產(chǎn)生一種錯覺說:阿彌陀佛很偉大,他是成佛以后才發(fā)愿;觀世音菩薩也不可思議,他也是因為成了觀世音菩薩,他才發(fā)這個愿:說尋聲救苦的愿、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愿,都是他成就以后才發(fā)愿。其實這個是錯誤的,我們把因跟果顛倒,因為他發(fā)這個愿,所以變成阿彌陀佛;因為他發(fā)這個愿,所以變成觀世音菩薩。所以發(fā)愿是一個因相,不是一個果相。你在修行之前,要先想想看:你到底希望來生是一個什么樣的生命?這一點很重要。你要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結(jié)果?我們必須清楚一個觀念:所有的行為、所有的造作,一定有一個結(jié)果;但是這個結(jié)果,不一定是你滿意的,所以我們經(jīng);钤趹n悔當中,我們對現(xiàn)在的生命不滿意。如果你對現(xiàn)在的生命不滿意,表示你以前沒有設定目標,就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你現(xiàn)在的結(jié)果,是你以前的造作而變成的;如果你對現(xiàn)在的結(jié)果非常滿意,那表示你這個人是有發(fā)愿的人,這是你設定了目標,然后你完成目標的一個結(jié)果。當然過去是怎么樣,我們不要再提了;重點是你來生希望一個什么樣的結(jié)果?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生短暫,生命是短暫的,功德無邊,你用短暫的生命,試圖要搜集所有的功德,結(jié)果一定是一事無成,抱憾而亡,「我生也有涯,功德也無涯,以有涯追無涯,則殆矣」,死路一條。所以我們修行要知道:你的生命是非常的無常短暫,到底你今生想要得到什么?當然你想要得到什么,就是你來生希望變成一個什么樣的結(jié)果,你要設定一個目標。你有了目標,有二個好處:第一個,有目標會產(chǎn)生人生的方向,有方向就會有動力,你就不會懈怠;第二個,有目標你不會盲目,我們很多的精神體力,都耗損在盲目的修學、沒有目標的修學,就根本不知道你來生要什么。所以你有目標,你就用這個目標,來設定你的因地,你到底在短暫的時間當中,你要積集什么資糧,來完成你來生的這個目標?所以我們要知道:菩薩不是等到成就才發(fā)愿,菩薩是在因地發(fā)愿,所以他才有這個成就的。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清楚,你一定要設定你人生當中的遠程目標,你來生希望變成一個什么樣的結(jié)果。好,你這個結(jié)果,今生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給你三十年的時間:你前面十年,凈罪集資,你什么樣的罪障要先懺除?因為這個會影響目標的;什么樣的煩惱要先調(diào)伏?這樣也會障礙我的目標的:前面十年凈罪積資。第二個積功累德,哪些功德你一定要成就的?最后臨終最后十年的沖刺,你要萬緣放下,在最后的晚年,你要沖刺什么?你沒有目標,你今生所做的一切,很多的方向互相的抵觸掉了。所以我們?nèi)绻高^規(guī)劃,其實我們可以讓這個修行的功德,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結(jié)果。但是因為我們沒有目標,往往就把這個功德分散掉了。所以佛陀就提醒菩薩:你要先發(fā)愿才修行,以愿導行,這第一個。所以我們要增上,先發(fā)愿。

  癸三、力

  三、力波羅蜜多,謂由思擇、修習二力,令前六種波羅蜜多無間現(xiàn)行故。

  當然發(fā)了愿,你要去實踐。發(fā)了愿以后,應該怎么辦呢?應該產(chǎn)生二種力量:第一個「思擇力」,第二個「修習力」。「思擇力」就是一種觀照,不過這個地方,觀照不是觀照空觀,它是假觀。觀察你如果成就這個目標,有種種的功德;假設你沒有達到這個目標,會有種種的過失:要把修行的功德跟沒有修行的過失,心中要產(chǎn)生明確的「思」惟抉「擇」,產(chǎn)生一個強大的意樂,由這個意樂來帶動我們的修行,就是行動。我們趨向目標,斷惡、修善的時候,才能夠堅持到底、絕不放棄,使令這個「六波羅蜜多」朝著目標,產(chǎn)生身口意的「無間現(xiàn)行」。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這個「思擇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講過生命的改變,你要先達到思想的改變,心理建設。如果你立定目標以后,直接就去行動,你缺乏思擇,會有什么過失?我們從過去的經(jīng)驗觀察自己:你心理上不認同這個東西,你說我要把這個煩惱消滅,我要把貪欲消滅、把瞋恚消滅;如果你沒有作好心理建設,你用止觀硬壓,它一定反彈。你要跟自己溝通:我為什么要消滅這個煩惱?因為這個煩惱會帶動很多很多的過失;我這個煩惱消滅,會創(chuàng)造自己很多很多的安樂。也就是說,你心理要產(chǎn)生百分之百的意樂,對這樣的修學完全認同,你才能夠去對治。佛陀經(jīng)常把我們這一念心,比喻做牛:牛能夠拉車,如果這一頭牛,它不想往東,你硬拉它,它牛脾氣一定會發(fā)作。所以諸位要知道,當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時候,你要試著跟自己內(nèi)心溝通:你為什么要這樣做?你不能夠說,我不管心中的反彈、我不管你的煩惱怎么樣,我就是要怎么樣,那你遲早要反彈。所以這個「思擇力」就是說,你要先作好心靈的準備。所以為什么所有的修行──意樂,增上意樂,你心中要先認同;有這樣的意樂,你去修行,這個煩惱很快就消失掉。為什么你會有意樂呢?就是「思擇力」,你很清楚的知道,這個過失消失以后的好處在哪里。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前面發(fā)了愿以后,然后產(chǎn)生思擇,最后付出行動,這個都是增上的因緣。

  癸四、智

  四、智波羅蜜多,謂由前六波羅蜜多,成立妙智,受用法樂,成熟有情故。

  這個地方是一種智慧,「由前」面的「六波羅蜜多」,「成立」種種的「妙智」。這個地方,「妙智」是由聞思所成的后得智,你能夠觀察種種的過失,也了解種種的功德──什么是過失相、什么是功德相?這個多聞熏習,產(chǎn)生一種觀照的判斷。依止智慧,你自己能夠「受用法樂」,通達一切佛法,有法喜之樂。其次,你能夠觀察眾生的根機,來度化眾生。這個「智波羅蜜多」,也是多聞熏習產(chǎn)生的智慧,對自己的增上也有幫助。總而言之,方便善巧、愿、力、智,這四種都是屬于菩薩進步的四種動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