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問答 > 漢傳人物問答 >

答談玄問(三則)

太虛大師:答談玄問(三則)

答談玄問(三則)

  問一:事相上的生佛,是否有增減?

  答一:理無增減,應(yīng)已了知。今就事相上說,有一眾生成佛,即眾生界減少一眾生,這從世俗世俗諦,應(yīng)說有增減也。然在世俗勝義諦上,蘊處界等諸法唯識,一部分眾生因有佛種性故而成佛,此亦成其本來的佛;若另有一部分無種性的不成佛,則故不增不減。又依勝義世俗諦,亦不增減,如天臺宗佛分六即,眾生亦然,蓋眾生乃眾法合和而生義,佛亦眾法合和而生故,亦名眾生,在天臺宗,眾生稱理即佛,佛亦稱究竟眾生,不過佛是清凈五蘊等一眾生所生耳。因此、無論居在何位,生佛之界限不能分離,此帶相明性之說,故亦為從事相上明也。

  問二:法相宗的無種性,與法性宗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何融會?

  答二:法性宗,從勝義勝義說,佛性則一切諸法,平等平等,雖無情亦同以一真法界為體性。如天臺宗,極主張無情皆有佛性;而此理在法相宗亦承認(rèn),如能顯慧日中邊論,謂“如以勝義真如性為佛性,則情與無情,皆有佛性”。然法相宗的種性,乃從種子起現(xiàn)行上說,有為性有差別故,此依護(hù)法義及本有義說;若依種子可新熏生義,無種性將來遇著新熏,亦可成佛,以諸佛極深悲愿為增上緣,能令受熏生種。如法華經(jīng)所謂“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亦此義耳。

  問三:最初的佛及最后的佛,如何成就?

  答三:依勝義,生佛不增不減,即無最初最后可言。今且依世俗世俗言,最初佛以苦為師。因為眾生,遭了苦痛,想出離苦而求解脫,碰盡種種難關(guān);后來一碰碰著了真解脫門,依之修持乃成最初的佛。從是有此初佛為師,或授記,或教授,求成佛者便容易多了。至于最后成佛的,依法相說,因有無種性眾生可度,故菩薩仍可度生成佛。其實菩薩雖發(fā)愿度盡眾生,而未到眾生度盡已皆成佛,因為已智悲圓滿矣。最后成佛的菩薩,闕大悲愿所緣之境;其實亦如最初成佛的菩薩闕于真智慧所依之教。但闕于所緣之境,悲愿雖較難成,若能緣過去眾生,強(qiáng)發(fā)悲愿,亦終可圓成耳。(談玄記)(見正信二卷二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