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奧禪師答:一個證得上述境界的禪修者是否應(yīng)該比沒有證得的禪修者更加堅守他清凈的身、口、意?

問:有的禪修者已經(jīng)證得四禪八定,甚至修行到觀禪(毗婆舍那),但是他們的日常行為或德行并不太 好,不太遵守戒律,許多人也因此而對此修行法門產(chǎn)生懷疑。一個證得上述境界的禪修者是否應(yīng)該比沒有 證得的禪修者更加堅守他清凈的身、口、意? 一位證得四禪八定或修行十二因緣,知道自己的許多過去世,或體驗涅槃的禪修者是否應(yīng)該保守 秘密,不輕易向別人透露?

帕奧禪師答:根據(jù)巴利圣典,要證得禪那、道、果的人必須先持戒清凈;持戒不清凈的人雖然還是能培育起某種 程度的定力,但是他們不可能證得任何禪那、道與果。 在這里,我必須向大家澄清一點:我從來不曾印證任何禪修者證得禪那、道與果。盡管我確實依照巴利圣典的教法來指導(dǎo)禪修者修行初禪、第二禪等等,然而我只是根據(jù)他們在小參時所報告的情況來指導(dǎo),這并不表示我印證了他們的修行成果。他們的成果報告可能是真的,可能是假的,因為有些禪修者很誠實,有些卻不誠實。 很難說得到上述成果的人在身、口、意方面必定能比尚未得到成果的人清凈,因為有些人雖然尚未得到上述的成果,但是他們在德行上卻也能持守得非常清凈,大龍大長老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他是法施阿羅漢的老師,修行止觀已經(jīng)超過六十年以上,但是他還是一個凡夫;雖然他還是凡夫,但是由于強而有力的止觀修行,使得他在那六十年當中沒有任何煩惱生起,而他持戒非常清凈,因此他認為自己已經(jīng)證悟阿羅漢果了。 有一天,他的弟子法施阿羅漢坐在自己的住處,心里想:「我們住在五迦瓦里卡的老師大龍大長老是否已達到最究竟的沙門果呢?」觀察之下,他發(fā)現(xiàn)他的老師還是個凡夫,并且他知道如果不去提醒老師,那么一直到死亡他的老師都還是個凡夫。于是他以神通力飛到老師的住所,頂禮老師并且履行弟子的義務(wù)之后,他坐在一旁。大龍大長老問他說:「法施,你為什么突然來到里?」法施阿羅漢回帕奧禪師答說:「我想來請教尊者一些問題!勾箝L老說:「問吧,我會盡我所知道的來回帕奧禪師答你!褂谑撬麊柫艘磺阿羅漢才能回帕奧禪師答的問題,大長老毫不遲疑地回帕奧禪師答了每一個問題。 他稱贊老師說:「尊者,您的智慧真是敏銳,您在何時達到這樣的境界?」老師回帕奧禪師答說:「六十年前。」他又問:「尊者,您修行過禪定嗎?」老師回帕奧禪師答說:「禪定并不困難。」于是他說:「尊者,那么,請變出一只大象來吧!勾箝L老變化出一只大白象。他又說:「尊者,現(xiàn)在讓這只大白象尾巴直豎 ,兩耳向外伸張,長鼻伸入口中,發(fā)出恐怖的怒吼聲,向你直沖過來吧!勾箝L老就照著做了?吹酱蟀紫罂焖僦睕_過來的可怕景象,大長老跳了起來,準備逃走。這時,斷盡煩惱的法施阿羅漢伸手捉住老師的袈裟,說:「尊者,斷盡煩惱的人還會膽怯嗎?」 這時他的老師了解到自己還是個凡夫,于是他謙卑地求助于法施阿羅漢,法施阿羅漢說:「尊者 ,不必擔心,我正是為了要幫助你才來的!褂谑撬麨槔蠋熢敿毜亟庹f一種業(yè)處,大長老領(lǐng)受了該業(yè)處, 然后向經(jīng)行道走去,走到第三步時就證悟了阿羅漢果。 在《中部 》的注釋里提到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年紀老了才出家比丘,他的戒師是一位已經(jīng)證得阿羅漢果的年輕比丘,他與戒師住在一起,但是他不知道戒師是阿羅漢。有一天,在他們前往托缽的路上,他問戒師說:「尊者,阿羅漢長得什么樣子?」戒師回帕奧禪師答說:「這很難辨別,有一人年老才出家,和阿羅漢住在一起,卻不知道對方是阿羅漢!闺m然戒師已經(jīng)暗示他,他仍然想不到他的這位年輕戒師就是阿羅漢。因此,要辨別誰是阿羅漢是不容易的。 一位真正的圣者是少欲、知足與謙虛的,絕不會輕易透露自己的證悟。如果這位圣者是比丘或比丘尼,根據(jù)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他(或她)絕不能向未受具足戒的人講說自己的證悟,未受具足戒的人包括沙彌、沙彌尼和在家居士。再者,從大龍大長老的故事里我們可以了解要確定一個人的證悟是很困難的,所以最好是不要告訴別人自己的修行成果。另外必須考慮的一點是,有些人會相信你,有些人不會相信。如果你真正證悟了道果,那么不相信的人就造下了嚴重的惡業(yè),這將會給他們帶來傷害。因此,盡管證悟圣道的消息可能會激發(fā)某些人對佛法信心,然而最好還是完全不要透露自己的修行成果。

返回帕奧禪師問答專題

更多帕奧禪師佛學(xué)內(nèi)容

精彩推薦